- 內科護理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陳燕 孫志嶺主編
- 1727字
- 2023-08-24 14:37:46
一、肺炎鏈球菌性肺炎
肺炎鏈球菌性肺炎(streptococcus pneumonia)是由肺炎鏈球菌(或稱肺炎球菌)所引起的肺炎,臨床特征為急性起病、高熱、寒戰、咳嗽、血痰及胸痛。冬季與初春為高發季節,約占社區獲得性肺炎的半數以上,男性較多見,常與呼吸道病毒感染并行。
【病因及發病機制】
肺炎鏈球菌是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吸煙者、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癥及免疫抑制宿主均易受肺炎鏈球菌侵襲、進入下呼吸道致病。
肺炎鏈球菌不產生毒素,不引起原發性組織壞死或形成空洞,其致病力是由于有高分子多糖體的莢膜對組織的侵襲作用。首先引起肺泡壁水腫,出現白細胞與紅細胞滲出,含菌的滲出液經Cohn孔向肺的中央部分擴展,甚至累及幾個肺段或整個肺葉,因病變開始于肺的外周,故葉間分界清楚,易累及胸膜,引起滲出性胸膜炎。典型病理改變有充血期、紅肝變期、灰肝變期及消散期。因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療,典型病理分期已很少見。老年人和嬰幼兒可由支氣管播散形成支氣管肺炎。病變消散后肺組織結構多無損壞,不留纖維瘢痕。極個別患者肺泡內纖維蛋白吸收不完全,甚至有成纖維細胞形成,形成機化性肺炎。
【臨床表現】
1.癥狀 發病前常有受涼、淋雨、疲勞、醉酒、病毒感染和生活在擁擠環境等誘因。可有數日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驅癥狀。典型表現為起病急驟,高熱,寒戰,全身肌肉酸痛,體溫可在數小時內升至39~40℃,高峰在下午或傍晚,呈稽留熱。可伴有患側胸部疼痛,放射到肩、腹部,咳嗽或深呼吸時加劇。咳痰少,可帶有血絲,典型者咳鐵銹色痰。當病變部位廣泛時,可引起呼吸功能受損,表現為呼吸困難、發紺等。
2.體征 呈急性熱病容,鼻翼扇動,面頰緋紅,皮膚灼熱、干燥,口角及鼻周可有單純皰疹。早期肺部無明顯異常體征,肺實變時出現典型體征,叩診有濁音、觸覺語顫增強并可聞及支氣管呼吸音或管樣呼吸音等實變體征。消散期可聞及濕啰音。
本病自然病程1~2周,發病5~10天,體溫可自行驟降或逐漸消退,使用有效抗生素后,體溫在1~3天內恢復正常,其他癥狀與體征亦隨之消失。
【并發癥】
近年來并發癥已很少見。嚴重敗血癥或毒血癥患者易發生感染性休克,尤其是老年人。其他并發癥有胸膜炎、膿胸、心內膜炎、心包炎、中耳炎、腦膜炎和關節炎等。
【醫學檢查】
1.實驗室檢查 ①白細胞計數升高至(10~20)×109/L,中性粒細胞比例增加(>80%),伴核左移,細胞內可見中毒顆粒;②痰涂片做革蘭染色及莢膜染色鏡檢,如有革蘭染色陽性、帶莢膜的雙球菌或鏈球菌,可初步做出病原診斷,痰培養24~48小時可以確定病原體;③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及熒光標記抗體檢測可提高病原學診斷水平。
2.X線檢查 早期僅見肺紋理增粗,或受累肺葉、肺段稍模糊。隨著病情進展,表現為炎癥浸潤或實變陰影,在實變陰影中可見支氣管充氣征,肋膈角可出現少量胸腔積液。消散期,X線顯示炎性浸潤逐漸吸收,可有片狀區域吸收較快,呈現“假空洞”征,一般起病3~4周后才完全消散。
【診斷要點】
根據典型癥狀、體征,結合胸部X線檢查,易做出初步診斷,病原菌檢測是確診本病的主要依據。
【治療】
治療要點為抗菌、支持、處理并發癥。
1.抗菌藥物治療 一經診斷立即給予抗生素治療。不必等待細菌培養結果,抗生素標準療程一般為14天,或在退熱后3天停藥,或由靜脈用藥改為口服,維持數天。首選青霉素G。①成年輕癥患者,可用240萬U/d,分3次肌內注射,或用普魯卡因青霉素60萬U/d,肌內注射,每12小時1次。②稍重者,240萬~480萬U/d,分3~4次靜脈滴注。③重癥或并發腦膜炎者,1000萬~3000萬U/d,分4次靜脈滴注。④對青霉素過敏者,或耐青霉素或多重耐藥菌株感染者,可用呼吸氟喹諾酮類、頭孢噻肟等藥物,多重耐藥菌株感染者還可用萬古霉素等。
2.支持療法與對癥治療 ①劇烈胸痛者,可酌情用少量鎮痛藥,如可待因15mg;②如出現明顯麻痹性腸梗阻或胃擴張,應暫時禁食、禁飲,進行胃腸減壓,直至腸蠕動恢復;③煩躁不安、譫妄、失眠者可用地西泮5mg或水合氯醛1~1.5g;④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熱藥,以免過度出汗、脫水及干擾真實熱型,導致臨床判斷錯誤,并禁用抑制呼吸的鎮靜藥。
3.并發癥治療 經抗菌藥物治療后,高熱常在24小時內消退,或數日內逐漸下降;若體溫在3天后仍不降或降而復升者,應考慮肺炎鏈球菌的肺外感染或其他疾病,如膿胸、心包炎或關節炎等;有感染性休克者進行抗休克治療。
- 經方醫案(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經方學院特色教材)
- 實用遺傳代謝病學
- 臨證實用學苑藥性賦
- 學齡前唐氏綜合征兒童口肌訓練手冊
- 中醫歷史與哲學(英文版)
-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核心教程
- 中醫眼科學習題集(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配套用書)
-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全科醫生培訓規劃教材 全科醫生科研方法
- 急危重癥護理學(第3版)(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十三五”(護理專升本)規劃教材)
- 肌肉骨骼系統超聲診斷疑難病例解析
- 內科學:感染科分冊(第2版)
- 神志病針灸學(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創新教材)
- 公共衛生專業英語教程
- 社區常見疼痛疾病分級診療手冊
- SPSS統計分析教程:新世紀第三版(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