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出血

血液從心腔或血管內溢出的現象,稱為出血(hemorrhage)。溢出的血液進入組織間隙或體腔稱為內出血,流出體外稱為外出血。

按出血方式、出血量和發生部位的不同,出血可有不同的名稱。發生在皮膚、黏膜和漿膜面小而廣泛的出血稱瘀點(petechia);直徑>5mm的較大的出血斑點稱瘀斑(echymosis);直徑3~5mm的出血,稱為紫癜(purpura);多量血液聚積于局部組織內,稱為血腫(hematoma);若血液積聚于體腔內稱為積血(hematocele)。鼻出血,稱為鼻衄(epistaxis);呼吸道出血經口咳出,稱為咯血(hemoptysis);消化道出血經口嘔出,稱為嘔血(hematemesis);血液自肛門排出,稱為便血(hematochezia);泌尿道出血隨尿排出,稱為尿血(hematuria);子宮大出血,稱為血崩(metrorrhagia)。

一、類型

出血包括生理性出血和病理性出血。前者如正常月經的周期性子宮內膜出血;后者多由創傷、血管病變及出血性疾病等引起。根據血液溢出的機制可將出血分為破裂性出血和漏出性出血兩種類型。

1.破裂性出血 由心臟或血管壁破裂而引起的出血稱為破裂性出血(disruptive hemorrhage)。破裂可由心血管本身病變引起,如心肌梗死形成的室壁瘤、動脈瘤或靜脈曲張的破裂等,在不能承受血流的壓力時發生破裂出血;或為局部組織病變,如潰瘍、結核病和腫瘤等侵蝕破壞血管壁的結果;亦可是機械損傷(如各種切割傷、穿通傷、挫傷)引起的血管創傷、局部軟組織損傷引起的毛細血管破裂等。

2.漏出性出血 因微循環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液通過擴大的內皮細胞間隙和受損的基膜漏出血管外,稱為漏出性出血。其原因多為血管壁的損害引起,如嚴重淤血缺氧、嚴重感染、某些毒物中毒、過敏反應、維生素C缺乏等均可引起漏出性出血。光鏡下,血管仍維持其完整性,但電鏡觀察可發現其內皮細胞間隙增大。此外,血小板減少或功能障礙以及凝血因子缺乏等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礙可加重出血傾向。

二、病理變化

新鮮出血呈紅色,以后隨紅細胞降解形成含鐵血黃素而呈棕黃色。光鏡下,出血部位組織的血管外可見紅細胞和巨噬細胞,部分巨噬細胞胞質內可見含鐵血黃素,組織中亦可見游離的含鐵血黃素。較大的血腫常因吸收不全而發生機化或包裹。

三、后果

出血的后果與出血的量、出血的速度和出血部位有關。出血緩慢量少者,多可被吞噬細胞清除,一般不會引起嚴重后果,如漏出性出血和小傷口出血等;小量持續或慢性反復的出血,可導致缺鐵性貧血;若較大動脈或靜脈破裂引起急性大量出血達循環血量的20%~25%時,可發生失血性休克;發生在重要器官的出血,即使出血量不多,亦常引起嚴重后果,如心臟破裂引起心包內出血(心包填塞)可導致急性心功能不全,腦出血可導致相應的功能障礙,如腦內囊出血引起對側肢體的偏癱甚至死亡,視網膜出血可引起視力減退或失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高县| 平顶山市| 二连浩特市| 密云县| 大英县| 垦利县| 通河县| 任丘市| 乐都县| 广南县| 西青区| 巴彦淖尔市| 元阳县| 大竹县| 屏山县| 青神县| 万州区| 利川市| 历史| 侯马市| 玉屏| 旅游| 尉氏县| 南康市| 阿鲁科尔沁旗| 五家渠市| 屯昌县| 敦化市| 错那县| 铜陵市| 沿河| 辽阳市| 安龙县| 朝阳县| 全南县| 涡阳县| 洱源县| 克东县| 大石桥市| 双城市| 颍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