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科護理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陸靜波 蔡恩麗主編
- 972字
- 2023-08-15 17:53:06
二、低滲性缺水
低滲性缺水(hypotonic dehydration)又稱慢性缺水或繼發性缺水,水與鈉同時喪失,但失鈉多于失水,血清鈉低于135mmol/L,細胞外液呈低滲狀態。
【病因】
1.消化液持續性喪失,如反復嘔吐,長期胃腸減壓或慢性腸梗阻使鈉隨著大量消化液而喪失。
2.大面積創面的慢性滲液。
3.腎排鈉過多,如使用排鈉性利尿劑(如利尿酸、氯噻酮等)后,未及時補給適量的鈉鹽。
4.等滲性缺水治療時補充水分過多而忽略鈉的補充。
【病理生理】
細胞外液的低滲狀態,導致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腎小管對水的重吸收減少,尿量增多,從而提高細胞外液滲透壓。但此代償調節結果會使細胞外液進一步減少,一旦循環血容量受影響,機體將犧牲體液滲透壓,優先保持和恢復血容量。其表現為一方面引起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興奮,腎遠曲小管對Na+和水的重吸收增加;另一方面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水重吸收增加,尿量減少。若血容量繼續減少超過上述代償調節能力時,則將出現休克。由于失鈉多于失水,細胞外液呈低滲狀態,液體由處于低滲透壓的細胞外液進入滲透壓相對較高的細胞內,故細胞外液減少非常明顯。
【臨床表現】
低滲性缺水的主要特點是血容量下降,根據缺鈉程度可分為三度。
1.輕度缺鈉 血清鈉在130~135mmol/L之間。患者出現疲乏、頭暈、手足麻木、厭食、口渴不明顯;尿量正常或增多,尿中Na+降低。
2.中度缺鈉 血清鈉在120~130mmol/L之間。患者除有以上臨床表現外,還伴惡心、嘔吐、脈搏細速、血壓不穩定或下降、脈壓差變小、淺靜脈萎陷、視力模糊、站立性暈倒等;尿少,尿中幾乎不含Na+和Cl-。
3.重度缺鈉 血清鈉在120mmol/L以下,常發生休克。患者神志不清、木僵;四肢痙攣性抽搐、腱反射減弱或消失,甚至昏迷。
【輔助檢查】
血清鈉<135mmol/L;尿比重<1.010,尿Na+、Cl-明顯減少;因血液濃縮,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量、血細胞比容及血尿素氮值均增高。
【治療原則】
積極處理原發病,靜脈輸注高滲鹽水或含鈉溶液,以糾正細胞外液的低滲狀態和補充血容量。輕、中度缺鈉者,一般補充5%葡萄糖氯化鈉溶液或生理鹽水。重度缺鈉者,先輸入晶體溶液,如復方氯化鈉溶液、等滲鹽水;后輸入膠體溶液,如羥乙基酚、右旋糖酐和血漿;再靜脈滴注高滲鹽水,如5%氯化鈉溶液,以進一步恢復細胞外液的滲透壓。低滲性缺水的補鈉量可按下列公式計算:需補鈉量(mmol/L)=[正常血鈉值(mmol/L)-測得血鈉值(mmol/L)]×體重(kg)×0.6(女性為0.5)。必須強調的是,此公式僅作為補鈉安全劑量的估計與參考。
- 超聲醫學專科能力建設專用初級教材:淺表器官分冊
- 中醫外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中醫歷史與哲學(英文版)
- 湖南省中醫單方驗方精選·內科上冊
- 病原生物學(第4版)(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十三五”(臨床專升本)規劃教材)
- 有機化學習題集(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配套用書)
- 基層實踐基地教學管理(基層衛生培訓“十三五”規劃教材)
-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頭頸部腫瘤診療指南2019
- 大學生職業發展規劃:新世紀第二版(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護理美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社區中醫適宜技術(中醫類別全科醫師崗位培訓規劃教材)
- 準分子激光治療技術
- 全科醫生崗位培訓教程
- 中國傳統文化與中醫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創新教材)
- 中醫臨床護理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