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科護理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陸靜波 蔡恩麗主編
- 754字
- 2023-08-15 17:53:06
一、等滲性缺水
等滲性缺水(isotonic dehydration)又稱急性缺水或混合型缺水,是外科最常見的缺水類型。水和鈉成比例喪失,血清鈉和細胞外液滲透壓維持在正常范圍。
【病因】
1.消化液的急性喪失 如劇烈嘔吐、腸外瘺等。
2.體液喪失 如急性腹膜炎、大面積燒傷早期、腸梗阻等。
【病理生理】
細胞外液的減少可刺激腎入球小動脈壁壓力感受器,同時腎小球濾過率下降使遠曲小管內Na+減少。這些可引起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興奮,醛固酮分泌增加,腎遠曲小管對Na+和水的重吸收增加,從而代償性地使細胞外液量得以恢復。由于喪失的體液為等滲性,細胞內、外液的滲透壓無明顯變化,細胞內液一般不會發生變化。若此類體液失衡持續時間較長,細胞內液也將逐漸外移,隨細胞外液一起喪失,以致細胞內缺水。
【臨床表現】
1.缺水表現 口唇干燥、眼窩凹陷、皮膚彈性降低、尿少。通常無口渴或口渴不明顯。
2.缺鈉表現 厭食、惡心、軟弱乏力等。
若短時間內喪失的體液量達到體重的5%時,可出現肢端濕冷、脈搏減弱、心率加快、血壓不穩定或降低等血容量不足的表現。若體液繼續喪失達體重的6%~7%時,會出現休克且常伴有代謝性酸中毒。因大量胃液喪失導致的等滲性缺水,可并發代謝性堿中毒。
【輔助檢查】
血清Na+、Cl-濃度無明顯改變;尿比重升高;血液濃縮使得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血細胞比容升高;血氣分析可判斷是否合并酸(堿)失衡。
【治療原則】
積極處理原發病因,減少水和Na+繼續喪失,并予以補充。一般可用等滲鹽水或平衡鹽溶液。因平衡鹽中的電解質含量與血漿相似,用于治療等滲性缺水更安全合理,常用的有乳酸鈉和復方氯化鈉溶液。
注意:若單用等滲鹽水,因等滲鹽水中Cl-含量高于血清含量,大量補充時有導致高氯性酸中毒的危險。另外,糾正缺水后排鉀會有所增加,血清鉀濃度會被稀釋降低,故應注意預防低鉀血癥的發生,一般在血容量補充至尿量達到40mL/h后開始補鉀。
- 中國肺癌放射治療臨床指南(2020版)
- 診斷學(第4版)
-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全科醫生培訓規劃教材 全科醫學案例解析
- 阜外醫院心血管病學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教程
- 針灸醫籍選讀(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內科學:風濕免疫科分冊(第2版)
- 社區重癥識別與緊急處理(基層衛生培訓“十三五”規劃教材)
- 中華影像醫學:介入放射學卷(第2版)
- 刺法灸法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數字骨科學(第2版)
- 中醫合方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創新教材)
- 中醫藥統計學與軟件應用:新世紀第三版(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超聲醫學??颇芰ㄔO專用初級教材:婦產和計劃生育分冊
- 臨床醫學概論(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頭頸部影像學-顱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