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陰陽學說的基本概念

(一)陰陽概念的形成

陰陽的最初含義是非常樸素的。源于人類對自身及自然現(xiàn)象的觀察,特別是對人類生活、生產影響最大的太陽出沒、月亮變化等明暗交替的天象觀察,由此形成陰陽的最初含義,即向日為陽,背日為陰。殷商時期的甲骨文,有“陽日”“晦月”等字樣。《說文解字》說:“陰,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陽,高明也。”朝向日光、明亮者為陽,背向日光、晦暗者為陰。隨著對自然現(xiàn)象的觀察不斷擴展,陰陽的含義逐漸引申,如天地、上下、明暗、寒熱和動靜等。哲學意義上的陰陽是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逐漸形成的,人們認識到事物內部存在著對立的陰陽兩個方面,也認識到這兩個方面是不斷運動變化和相互作用的,還認識到陰陽的相互作用是推動宇宙萬物產生和變化的根本動力。因此,陰陽學說是以觀察太陽活動為背景形成的,古人經過廣泛聯(lián)系逐漸抽象出陰陽的概念及陰陽的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用于認識宇宙萬物,把陰陽的存在及其運動變化視為宇宙的一種基本規(guī)律,并廣泛地運用陰陽雙方的對立互根、消長轉化等關系解釋宇宙萬物的形成,以及宇宙萬物之間的普遍聯(lián)系。

(二)陰陽概念的基本內涵

陰陽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lián)的某些事物或現(xiàn)象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陰和陽,既可以標識自然界相互關聯(lián)而又相互對立的事物或現(xiàn)象,又可以標識同一事物內部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靈樞·陰陽系日月》指出:“陰陽者,有名而無形。”《類經·陰陽類》指出:“陰陽者,一分為二也。”

(三)陰陽的特性

陰陽的特性主要包括陰陽的相關性、普遍性、相對性和規(guī)定性等方面。

1.相關性 也稱為關聯(lián)性,是指用陰陽所分析的對象,應當是同一范疇、同一層面的事物或現(xiàn)象。只有相關聯(lián)的事物,或同一事物內部的兩個方面,才可以用陰陽加以解釋和分析。如方位中的上與下、天與地,溫度的冷與熱等均為同一層面的事物,而不能把上與冷、下與熱這樣不在同一范疇的事物進行陰陽定性。不同層面、不同范疇的事物,如果在陰陽屬性上沒有可比性,就不能進行陰陽屬性的劃分。

2.普遍性 也稱為廣泛性。雖說陰陽有其局限的一面,但從其形成之時,人們就試圖用它揭示宇宙萬物形成之奧秘,廣泛地用以認識宇宙萬物的發(fā)展與聯(lián)系,大到天與地,小到人的性別男女、人體內的氣血等,從抽象的方位之上下、左右、內外,到具體事物的水火、藥物的四性五味等,無一不是陰陽的體現(xiàn)。

3.相對性 是指各種事物或現(xiàn)象,以及事物內部對立雙方的陰陽屬性不是絕對不變的,而是相對的。陰陽的相對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陰陽的可分性。陰陽的可分性是指屬陰或屬陽的事物中,還可再分為陰和陽兩個方面。這種陰陽中還可再分陰陽的特性,體現(xiàn)于“陰陽互藏”關系之中,是指陰陽雙方中的任何一方都蘊含另一方。如以晝夜分陰陽,白晝?yōu)殛枺谝篂殛帲瑢訇柕陌讜冇钟猩衔纭⑾挛缰郑衔鐬殛栔兄枺挛鐬殛栔兄帲粚訇幍囊归g亦可再分陰陽,前半夜為陰中之陰,后半夜為陰中之陽。

其二,陰陽的轉化性。在一定條件下陰陽之間可相互轉化,陽可以轉化為陰,陰可以轉化為陽。例如,在疾病過程中寒證和熱證的轉化,當病變的寒熱性質改變了,證候的陰陽屬性也隨之改變。事物的陰陽屬性往往是通過比較而劃分的,若比較的對象發(fā)生了改變,那么事物的陰陽屬性也可以發(fā)生改變。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與冬天比較,其氣溫而屬陽;若與夏天比較,則其氣涼而屬陰。

4.規(guī)定性 古人將天地日月、氣候冷暖、地理方位、人之性別和疾病性質等均以陰陽劃分。例如就溫度而言,溫暖的、炎熱的為陽,寒冷的、涼爽的為陰;就氣象變化而言,晴朗的天氣為陽,陰雨的天氣為陰;就不同的時間段而言,白晝、春夏為陽,黑夜、秋冬為陰;就方位空間而言,東、南、上、外、表、左為陽,西、北、下、內、里、右為陰;就物體存在的性狀而言,氣態(tài)的、無形的為陽,液態(tài)的、固態(tài)的、有形的為陰;就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及運動趨向而言,運動著的、興奮的、上升的、外出的和前進的為陽,靜止的、抑制的、下降的、內入的和后退的為陰;就功能、運動與物質而言,功能和運動屬陽,物質屬陰;等等。陰陽學說對事物屬性的這種規(guī)定,在前提不變的情況下,已確定的屬性是不變的。如寒與熱的屬性,寒被規(guī)定為陰,就不能反稱為陽;反之,熱被規(guī)定為陽,同樣也不能反稱為陰。

中醫(yī)學將人體內具有溫煦、推動、興奮作用的物質及功能規(guī)定為陽,而將人體內具有滋潤、凝聚、抑制作用的物質及功能規(guī)定為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龙| 泽普县| 新巴尔虎左旗| 正安县| 潮安县| 静宁县| 辉县市| 富川| 沙洋县| 千阳县| 武鸣县| 梅河口市| 泉州市| 平塘县| 塔河县| 南昌县| 永昌县| 长治市| 伊川县| 汤原县| 张家口市| 门头沟区| 确山县| 莱州市| 闸北区| 奉新县| 柳河县| 吉林省| 大冶市| 大同县| 华安县| 荔浦县| 凌源市| 德清县| 揭阳市| 洪湖市| 定陶县| 宣汉县| 青冈县| 屏南县| 东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