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灸醫籍選讀(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常小榮 張建斌主編
- 4842字
- 2023-08-15 18:02:08
三、刺法灸法理論
刺法、灸法作為針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針灸操作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也是影響臨床療效的關鍵因素之一。器具選擇的合適與否,操作的正確與否等直接關系到針灸治療的效果。既然針灸是《黃帝內經》中所提到的主要治療方法,那么其中必然有大量的刺法、灸法理論。實際上,《黃帝內經》中關于刺法、灸法的理論已經較為成熟,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針具
根據考證,古人最初使用的針具是砭石。至《黃帝內經》時期,金屬針已成為當時針刺的主要用具?!饵S帝內經》共記載九種金屬針具。這九種針具各有不同的形狀和尺寸,均是根據不同的病情需要,模仿生活中不同的物品而制成的。針具為何有九,《靈樞·九針論》說:“九針者,天地之大數也,始于一而終于九。”“夫圣人之起天地之數也,一而九之,故以立九野,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黃鐘數焉,以針應數也。”說明針數有九起源于古代中國人順應天地的理念。天地之大數為九。黃鐘為古樂器之一,長九寸,每一寸又分為九分,九九八十一分。古人認為,以九為基數,可以變化無窮,而以九針應此數,也是言其變化無窮,能適應多種疾病。九針理論也是天人相參思想的一種體現。至于九針的作用,《黃帝內經》中論述較多,主要是根據形狀、尺寸不同來決定其功用。使用九針時,應根據病情,將九針的形狀特點、針體的長短、大小、性能與臨床效用相結合。如果選針不當,不但不能治病,反而會傷及人體正氣。
(二)針刺原則
針刺原則,是臨床上指導正確施用針刺的綱領。《黃帝內經》中對針刺原則做了大量的論述,其中主要有:
1.明確辨證 針刺是《黃帝內經》中治療疾病的主要手段,但能否正確運用針刺,首先在于能否有一個正確的辨證?!饵S帝內經》中雖然沒有明確提出“辨證”一詞,但在經文的敘述中卻反復強調。如《靈樞·官能》說:“用針之理,必知形氣之所在,左右上下,陰陽表里,血氣多少,行之逆順,出入之合,謀伐有過?!睘榱舜_保辨證的正確,《黃帝內經》中的不同篇章提出了許多診查方法。辨證主要是為了弄明白疾病的陰陽、寒熱、表里、虛實、氣血的多少及疾病所涉及的臟腑、經絡、病位,并據此確定針刺治療的取穴、針具的選擇、針刺的深淺、留針與否及時間的長短、針刺手法等??梢?,《黃帝內經》中強調辨證精當是能否正確針刺的前提條件。
2.因時制宜 是天人相參思想的具體體現。在當時背景下,古人認為人生活于自然界中,與自然界中的萬物一樣,要隨著自然界的變化而變化。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人體氣血陰陽也要隨著消長。因此,針刺時應掌握自然界變化對人體的影響,并根據自然界的變化來決定針刺治療的一些具體措施。如《素問·八正神明論》曰:“用針之服,必有法則焉……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氣定乃刺之。”基于此原則,在《黃帝內經》中出現了根據不同時間進行針刺的理論。關于按時針刺的理論,在《黃帝內經》中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據月之盈虧變化來決定針刺的具體措施。如《素問·八正神明論》曰:“月生無瀉,月滿無補,月郭空無治,是謂得時而調之?!倍菗臅r來決定針刺的具體措施。即根據四時季節的不同而選擇腧穴,針刺深淺亦不同。根據一年中有五時和四時兩種說法,又可以分為以四季立論和五季立論兩類。古人是從不同針刺要求的角度來說明按時針刺的重要性。實際上,這也是“因時制宜”思想在針灸應用中的具體體現?!饵S帝內經》時期的按時針刺理論,應是后世子午流注針法等按時針刺方法的濫觴。
3.因人制宜 即針刺治療時要視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從《黃帝內經》對這一原則的論述中可以明確地看出來,古人對該原則也非常重視。這一原則在《黃帝內經》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據患者的體質決定針刺施治的具體措施,二是據患者性情不同決定相應的針刺措施。應該說,《黃帝內經》遵循因人而異的指導思想,始終是針刺的基本原則之一。
4.因地制宜 即根據地域特點而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法。這也是《黃帝內經》中針刺遵循的原則之一。《素問·異法方宜論》論述的就是東西南北中五個不同地域所需要的不同治療方法或工具。如“北方者……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臟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焫”。又如“南方者……其地下,水土弱,霧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跗,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攣痹,其治宜微針,故九針者,亦從南方來”。由《黃帝內經》的論述可以理解,由于地理環境、生活習俗及氣候等方面的差異,人體的生理、病理狀態等有所區別。因此,在治療時應選用不同的治療方法或治療工具。
5.補虛瀉實 是《黃帝內經》中運用針刺治病的重要原則。在《黃帝內經》的許多篇章中,都有對針刺虛實補瀉的論述,而且這是《黃帝內經》針刺原則中強調最多的?!鹅`樞·經脈》“盛則瀉之,虛則補之”和《靈樞·根結》“有余者瀉之,不足者補之”,是《黃帝內經》中針刺補瀉的一般總則。這是基于病情虛實所遵循的一種針刺原則。至于具體的補瀉原則,則根據虛實所涉及的內容不同而不同。如《靈樞·終始》“人迎一盛,瀉足少陽而補足厥陰”,是據陰陽的盛虛而定補瀉原則?!端貑枴ふ{經論》“血有余,則瀉其盛經出其血,不足,則視其虛經,內針其脈中,久留而視,脈大,疾出其針,無令血泄”,“氣有余則瀉其經隧,無傷其經……不足則補其經隧,無出其氣”,則是據氣血虛實而確定補瀉原則。不管是陰陽虛實補瀉原則,還是氣血虛實補瀉原則,均要根據具體情況決定補瀉先后?!饵S帝內經》中基本上遵循“先補虛,后瀉實”的原則?!饵S帝內經》中虛實補瀉原則的應用,不但要以病情虛實為前提,而且還要根據患者的自身狀況,即《靈樞·通天》所說的“古之善用針艾者,視人五態乃治之,盛者瀉之,虛者補之”。
(三)針刺及灸法操作
《黃帝內經》對針刺與施灸操作給予了充分的關注,其中就針灸過程的方方面面均進行了論述,尤其是針刺的操作,對學習者有很大的幫助?!饵S帝內經》中對針刺與灸法操作的論述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針刺前的準備 在《黃帝內經》中,針刺前的準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明確診斷后、持針進入前的一個階段。這一階段的準備,包括對醫者和患者兩方面的要求。針前的具體準備工作主要包括:接受治療的環境應該是安靜的,這一點對醫者和患者均十分重要,因為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才能達到治神和守神的要求。《靈樞·終始》中“深居靜處,占神往來,閉戶塞牖,魂魄不散……必一其神,令志在針”,明確指出環境選擇對針刺治療的重要性?!鹅`樞·刺節真邪》之“用針者,必先察其經絡之實虛,切而循之,按而彈之,視其應動者,乃后取之而下之”,及《素問·離合真邪論》“必先捫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彈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則是強調針刺前要先施行一些手法操作,以使被針處經氣散開或聚結,避免針刺時傷及正氣,或有利于散邪。
2.進針 首先,要求醫者持針要堅定、端正。《黃帝內經》中的許多篇章都對此做出要求,如《靈樞·九針十二原》曰:“持針之道,堅者為寶,正指直刺,無針左右。”其次,要求醫者進針時精神專一,或“如待所貴,不知日暮”,或“神無營于眾物”。此外,還要求進針后細心觀察患者的神色變化,借以了解患者對針刺的反應,即“方刺之時,必在懸陽,及與兩衡”。至于進針的方法,《黃帝內經》中雖未明確提出,但在一些論述中已涉及這方面的內容。《靈樞·小針解》“左主推之,右持而御之”的描述,即指兩手配合進針。
3.手法 《黃帝內經》中記載了大量的手法操作,這些手法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針刺操作過程中的一般性手法,如前面提到的切、循、彈、按、抓、捫及推引等。二是針刺操作過程中的補瀉手法,如徐疾補瀉、開闔補瀉、呼吸補瀉等?!鹅`樞·終始》“脈實者,深刺之,以泄其氣;脈虛者,淺刺之,使精氣無得出,以養其脈,獨出其邪氣”,則是淺深補瀉。需要指出的是,《靈樞·九針十二原》中的“瀉曰迎之,迎之意(后五字原無,據《素問》王冰注補),必持內之,放而出之,排陽得針,邪氣得泄;按而引針,是謂內溫,血不得散,氣不得出也;補曰隨之,隨之意,若妄之,若行若按,如蚊虻止,如留如還,去如弦絕,令左屬右,其氣故止,外門已閉,中氣乃實,必無留血,急取誅之”,似可反映出瀉法的操作要比補法的刺激重。這是《黃帝內經》中以刺激的大小來區別補瀉。此外,《靈樞·五亂》中還提出“徐入徐出,謂之導氣”的手法。這一針刺手法是專門針對氣機逆亂的病癥。誠然,手法操作是針刺取效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但運用時機則是手法發揮作用的有力保證。《黃帝內經》中不僅注重手法的應用,而且十分注意操作時機。如《靈樞·小針解》的“要與之期者,知氣之可取之時也”,強調的就是時機問題。
4.候氣守氣 候氣至,是古人針刺過程中所強調的一環?!饵S帝內經》認為,氣至與否是保證針刺取效的重要因素?!鹅`樞·九針十二原》明確指出:“刺之要,氣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風之吹云,明乎若見蒼天。”如氣不至,則要反復候氣?!饵S帝內經》在氣至后,還強調“慎守勿失”,即要守氣,這也是針刺取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5.治神守神 在《黃帝內經》中,治神守神也是針刺過程中強調的程序之一?!端貑枴毭握摗窂娬{“凡刺之真,必先治神”,是要求醫者在針刺過程中要注意治神。所謂治神,就是醫者全神貫注,將注意力集中到針和患者身上?!鹅`樞·終始》曰:“專意一神,精氣之(疑為“不”之誤)分,毋聞人聲,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針?!敝紊褙灤┯谡麄€針刺過程,其目的主要是為了細心體察持針之手的手下感覺,以了解患者的得氣情況。所謂守神,是在進針后要求醫者和患者用心體察針下的情況?!饵S帝內經》十分注意“守神”,《靈樞·九針十二原》“粗守形,上守神”,就是用是否知道守神來衡量醫者的水平。至于守神的內容,《靈樞·小針解》說:“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氣有余,可補瀉也?!笔厣?,從本義上來說,實際上就是守血氣。行氣守氣,都是以治神守神為基礎的?!端貑枴め樈狻分械摹氨卣渖裾?,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氣易行也”,講述的就是在治神、守神基礎上的行氣。
6.具體刺法 正是因為針刺是《黃帝內經》中治療疾病的主要方法,因此,所論及的具體刺法內容是比較豐富的,涉及的具體方法有“九刺”“五刺”“十二刺”,它們均是針對不同的病癥而設的。除了前面所論及的補瀉方法外,《黃帝內經》中論述的具體刺法還有“刺絡放血”“繆刺”“振?!薄鞍l蒙”“去爪”“解惑”“徹衣”等,后五種刺法又稱“五節刺”。《黃帝內經》中的這些針刺方法多是針對九針的應用,而非指某一種針具。
7.針刺禁忌 此指針刺的禁忌及注意事項?!鹅`樞·玉版》明確指出,針刺運用不當,“能殺生人,不能起死者也”,因此,在《黃帝內經》時期,古人對針刺禁忌是十分重視的。《黃帝內經》中除《刺禁論》《刺齊論》《刺要論》《五禁》四篇系專論這一內容外,在其他篇章中也多有提及。其禁忌的內容基本可分為針刺時勿傷內臟及其他重要器官、注意患者狀態、注意針刺深淺要隨病而定、注意禁刺之病、注意時日禁忌、注意禁刺穴位不宜針、注意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注意中病即止八個方面??梢?,《黃帝內經》中對針刺的禁忌涉及頗為廣泛,即使在今天,所提到的許多針刺禁忌仍然是臨床上需要注意的。
在《黃帝內經》中,灸法作為針刺治療的補充,也有相關的論述。《素問·異法方宜論》中“北方者……臟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從北方來”,指出了灸法的來源及相關適應疾病。《靈樞·背腧》的“愿聞五臟之腧,出于背者……灸之則可,刺之則不可”,指出灸法可用于某些不宜針刺的腧穴或部位。在該篇中還指出,灸法也有補瀉,即“以火補者,毋吹其火,須自滅也;以火瀉者,疾吹其火,傳其艾,須其火滅也”?!鹅`樞·禁服》“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緊則先刺而后灸之,代則取血絡而后調之,陷下則徒灸之”,則說明了不適宜針刺治療的疾病,可用灸法來治療。正是因為灸法可作為針刺治療的補充,因此,《靈樞·官能》有“針所不為,灸之所宜”的說法。關于灸法的應用原則,《黃帝內經》中的論述雖不及針刺治療詳盡,但也有說明,如施灸的量要以年為數,施灸要以少長、大小、肥瘦來區別對待等。
- 經方醫案(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經方學院特色教材)
- 生理學(第4版)(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十三五”(臨床???規劃教材)
- 診斷學(第4版)
-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全科醫生培訓規劃教材 全科醫生練習題集
- 實用中醫藥膳食療學(全國中醫藥繼續教育教材)
- 全科醫學師資培訓指導用書(第3版)
- 方劑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 中醫臨床技能實訓教程(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創新教材)
- 內經選讀(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處方審核實踐系列教程:皮膚科疾病、五官科疾病分冊
- 物理化學實驗(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配套用書)
- 壯醫針灸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
- 循證醫學
- 護理美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顱骨病變的影像學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