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太元十九年,公元394年,劉裕32歲,他的好大兒—劉義之,虛歲兩歲。
劉義之,就是去年那個哇哇大叫的嬰兒。
“郎君,你真的要去投軍嗎?”
屋舍內,淚眼婆娑的臧愛親望著自家男人,怯懦的開口道。
這個世道,當兵打仗,死了就像枯草一般,沒人在意,運氣差的,拋尸荒野,被野獸啃食,也不過是個尋常事。
誰不想自家男人建功立業,封妻蔭子,又有哪個女子不想當個貴婦人,錦衣玉食,綾羅綢緞。
可臧愛親也知道,投軍打仗,九死一生,建功立業,更是希望渺茫。
多少婦人的兒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親,義無反顧的走出家門,走向戰場。
而她們白日里在田間辛苦勞作,回到家中需要照顧年邁的公婆、嗥嗥待哺的兒女。
多少個日日夜夜,破敗簡陋的鄉間小路上,年輕的婦人倚在門口,盼望著那熟悉的身影,早日歸來。
“大丈夫生于天地間,當有所作為,我不愿再埋首于鄉間泥土之中,苦苦掙扎,尚不得溫飽。”
說到此處,劉裕不免有些激動,額頭青筋暴起。
這世道,對于尋常人家實在太過不公平。
憑什么有些人,整天放浪形骸,游山玩水,卻能錦衣玉食,車馬豪奢。
而他們卻要把血汗揮灑進泥土里,一年四季辛苦勞作,種地、砍柴、狩獵、捕魚、編織草鞋,尚且不得溫飽,皮膚粗糙的妻子,衣不蔽體的兒女……
望著家中的一切,劉裕不想再這樣下去了,他不想自己的女兒、兒子,將來和他一般,面朝黃土背朝天,遇見達官貴人時,小心翼翼,蜷縮身體,將頭顱埋進泥土中。
他要用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的鮮血,打破這吃人的世道。
“阿父……”
“哇,哇……”
身后傳來女兒帶著哭腔的呼喊,尚在襁褓之中幼子的啼鳴,以及妻子那淚眼婆娑的目光。
劉裕狠了狠心腸,卻是頭也不回的走了,闊別了妻兒,走出了塵土漫天的鄉間小路,走出了尋常巷陌的京口里,走向了那鐵與血的亂世。
東晉太元二十年,公元395年。
此時的江南大地還算安寧,起碼要比四分五裂的北方好太多了。
這個時候的北方大地,分裂為后燕、北魏、后秦、西秦、后涼,以及那巴掌大的后仇池國。
地方割據,連年戰亂,百姓苦不堪言。
就在劉裕剛剛踏入軍營的這一刻,盤踞在北方的后燕與北魏爆發了一場大戰,史稱參和陂之戰。
后燕此時的皇帝是已經垂垂老矣的慕容垂,統治區域,大概是現在的河北、山東、及遼寧、山西、河南大部。
而如今的北魏,還不是日后那個統一北方的霸主,他現在的勢力范圍大概在今天的內蒙古一帶。
正是這次大戰的勝利,北魏才將勢力擴張到中原大地。
東晉太元二十年,后燕建興十年,北魏登國十年,公元395年5月。
慕容垂欲以武力征服北魏,便派太子慕容寶、遼西王慕容農、趙王慕容麟率兵八萬,向五原(今內蒙古包頭)出發,大舉進攻北魏。
而北魏拓跋珪則下令,轉移所有部落的牲畜和財產,從都城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撤退,西渡黃河,躲避到黃河以西一千多里以外的地方。
后燕軍隊長驅直入,一路上也沒遇到北魏軍的抵抗,順利進軍到五原,收降了北魏部落的居民三萬多戶,收割雜糧一百多萬斛,在那里設置了黑城,并把大軍開進到黃河邊,打造船只,準備渡河用具。
拓跋珪則是把軍隊開到黃河邊與慕容寶隔河對峙。
慕容寶出征時,慕容垂已經患病。當他到了五原后,拓跋珪派人守候在從中山來的那條路上,攔截后燕信使。以至于慕容寶等人幾個月都沒有得到慕容垂的生活起居情況。
拓跋珪把俘虜的后燕信差帶到河邊,命令他告訴慕容寶說:“你的父親慕容垂已經死了,你為什么還不早點回去?”
慕容寶等人聽到后深感憂慮,士兵也驚駭不安。
拓跋珪派陳留公拓跋虔,帶領五萬名騎兵駐扎在黃河東岸。派東平公拓跋儀帶領十萬騎兵屯據在黃河北岸。派略陽公拓跋遵帶領七萬騎兵堵塞在后燕軍隊的南邊。
此時,后秦皇帝姚興也派遣楊佛嵩帶兵前來營救魏軍。
后燕、北魏兩軍互相對陣,僵持了二十多天,后燕趙王慕容麟的部將慕輿嵩等人認為慕容垂是真的死了,因此圖謀叛亂,擁奉慕容麟為后燕皇帝。
事情泄露,慕輿嵩等人都被慕容寶處死,慕容寶與慕容麟之間產生嫌隙懷疑。
十月二十五日,因燕軍內部互相猜疑,將士們無心戀戰。慕容寶只好下令焚燒戰船,趁夜撤軍回國。
魏軍則是日夜兼程追趕,十一月初九黃昏時分,魏軍追至參合陂(位于今內蒙古涼城東邊的岱海,一說位于今山西陽高)西邊。
這時,燕軍在陂東,扎營在蟠羊山南面的河旁。
拓跋珪連夜部署各個將領,偷襲燕軍,讓士卒們含著枚(古代行軍打仗時,士卒含著用以防止喧嘩的器具,形狀像筷子),扎緊馬口,暗中接近燕軍。
第二天清晨,魏軍已經登上山頭,下面對著燕軍大營。燕軍向東進發時,才發現漫山遍野都是魏軍,燕軍驚慌失措,混亂不堪。
拓跋珪趁勢驅兵攻擊,燕軍奔跑落水,人撞馬踩,軋死淹死者數以萬計。
略陽公拓跋遵的部隊橫阻在逃亡燕軍的前邊,燕軍四五萬人立刻放下武器束手就擒,逃出去的也不過幾千人。
慕容寶等人都是單人匹馬逃出,得以幸免。
魏軍殺死后燕右仆射、陳留悼王慕容紹,活捉魯陽王慕容倭奴、桂林王慕容道成、濟陰公慕容尹國等文武官員幾千人,繳獲的兵刃、衣甲、糧草、輜重等更是不計其數。
最后,拓跋珪下令把所俘的后燕將士全部活埋。
參合陂之戰慘敗后,后燕皇帝慕容垂欲一雪前恥,于次年,御駕親征,率領大軍攻打北魏。
可是,這時的他已經英雄遲暮,當他率大軍路過昔日戰場參合陂時,羞愧難當,氣急攻心,舊疾發作,在平城休整十多天后,匆匆返回,病逝于歸途,終年七十歲。
京口,北府兵大營,劍戟林立。
校場上,數千名頭戴尖頂鐵胄,身披兩檔鎧,左手持盾,右手握矛的驍勇健兒,正殺氣騰騰的進行戰陣操練。
北府兵,東晉王朝最為驍勇善戰的一支軍隊,其士卒多數出自逃避北方戰亂而南下的流民。
起初這支軍隊,由出任建武將軍、兗州刺史、廣陵國相、都督江北諸軍事的謝玄所創立,目的則是為了應對日益強大的前秦所帶來的軍事壓力。
北府兵自創立之初,經歷大大小小的戰斗不知凡幾,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發生在太元八年的淝水之戰。
前秦之主苻堅,號稱率領步兵六十余萬,騎兵二十七萬,大舉入侵東晉。
雙方于淝水爆發大戰,經此一役,前秦大潰,苻堅狼狽逃回長安后,手下將領紛紛起兵反叛,原本統一的北方疆土,又再次陷入了四分五裂,自此中華民族的歷史上也多了兩個成語,草木皆兵、風聲鶴唳。
現如今,這支驍勇善戰,立下赫赫戰功的北府兵,也引起了東晉內部世家大族的窺伺,逐漸淪為他們相互內斗的一柄利器。
此時,北府兵的統帥是督兗、青、冀、幽、并、徐及揚州之晉陵諸軍事、前將軍、兗青二州刺史,假節,鎮守京口的王恭。
“殺”
隨著冠軍將軍孫無終的一聲大喝,數千名士卒,將手中的鐵矛一同刺出。
“殺”
“殺”
“殺”
吼聲震天,軍旗獵獵,一幅肅殺景象。
士卒不斷的揮舞鐵矛,各隊隊主則在隊伍中來回巡視,督促震懾,瞧見有偷懶、亦或姿勢不對者,直接上前呵斥。
東晉軍隊的組織架構,大致是軍—幢—隊—什—伍。
一軍大約兩千人,下設四幢,設幢主,一幢又分為五隊,設隊主,隊之下則是什和伍。
一什,設什長一人,下轄伍長兩人,士卒八人。
隊伍最邊緣,正在巡視的隊主劉裕,瞧見后方那個憨直的漢子動作有些僵硬,快步走了過去,低聲喝道:“陳巨,揮矛時,腰、肩要同時發力……”
這個名叫陳巨的士卒,也是逃難過來的北地流民。
淝水之戰后,前秦的統治崩潰,安寧沒多久的中原大地再次陷入戰亂,他們陳氏族人建立的塢堡,也被胡人攻破,家破人亡的陳巨,只好跟隨叔父逃難到了京口。
之后迫于生計,在北府兵招募士卒時,投身軍隊。
一則為了混口飯吃,二來則是希望有朝一日能為死去的親人報仇。
家破人亡,背井離鄉,正是北方流民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