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生必讀詩詞112首
- 莫礪鋒
- 752字
- 2023-06-08 17:25:50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這是一首流傳千古的北朝民歌,本用鮮卑語歌唱,現在僅存漢語譯文。題名“敕勒歌”,意思是敕勒部落牧民放牧時吟唱的歌曲。敕勒是我國古代北方的一個民族,亦稱鐵勒,陰山山脈是他們從事放牧的地區。
北方的牧民在廣袤的草原上,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馬背游牧生活,沒有固定的居所。草原遼闊,自然風光雄渾壯闊,這樣的環境形成了北地人民粗獷豪放的性格。這首民歌是北方游牧民族對草原風光的衷心禮贊,也是北朝文學的典型代表。前兩句勾勒了大草原的整體輪廓,陰山高聳云霄,橫亙天際,山腳下的河水滾滾流淌,山水相互襯托,渲染出草原風光的磅礴氣勢。接下來兩句寫遼闊的天空就像牧民居住的帳篷一樣,籠罩在茫茫的大草原上。牧民本來以天為幕、以地為席,過著逐水草、牧牛羊的自由生活。這種生活習俗形成了特定的民族心理,所以把蒼穹比作一頂巨大的帳篷,比喻生動,讀之如在眼前。
“天蒼蒼,野茫茫”兩句,進一步強調了大草原的遼闊與雄渾。這里的天空浩瀚而深邃,原野不僅遼闊,還有一種茫茫而不可知的神秘感,這在某種程度上也表達出北方游牧民族對自然天地的崇拜與敬畏。就在這樣蒼茫的草原上,牧民帶著他們的牛羊四處游牧,夏秋之際,牧草正盛,一陣風吹過,牧草如波濤起伏,忽然露出了隱藏在茫茫野草中的牛羊。
這首詩所描繪的畫面充滿了生機和活力,讀完此詩,便可想見敕勒人豪爽的性格和坦蕩的胸襟,體會到他們對大自然美好風光的禮贊,以及對牛羊肥美的由衷喜悅之情。此詩是北方民歌,風格豪邁,遣詞樸素,但在樸素中蘊含著厚重的力量,恰當而真實地表現了北方草原雄奇遼闊的風光,讓我們感受到別樣的自然之美。
延伸閱讀
金·元好問《論詩三十首》之七:“慷慨歌謠絕不傳,穹廬一曲本天然。中州萬古英雄氣,也到陰山敕勒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