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沉思錄
  • (古羅馬)馬克·奧勒留
  • 5984字
  • 2023-05-30 14:33:37

卷一

1.1 從我祖父韋魯斯[1]那里,我學會了寬容和溫良。

1.2 據人們對家父[2]的回憶和追述,我學會了正直和剛毅。

1.3 家母傳我虔誠之心、慷慨之氣;教我不做壞事,甚至不起惡念;還教我生活節(jié)儉,摒棄有錢人的惡習。

1.4 我曾外祖父沒讓我上公立學校,而是為我聘了優(yōu)秀的家庭教師;老人讓我懂得,在這種事上應舍得花錢。

1.5 家庭教師讓我明白:觀戰(zhàn)車競賽要保持中立立場,觀角斗競技也不要據武士輕裝或重裝而支持某方;要吃苦耐勞,清心寡欲;凡事要自己動手,管好自己的事;對流言蜚語要充耳不聞。

1.6 狄奧涅圖斯[3]教導我,別熱衷于無聊之事,要懷疑所有江湖騙子和冒牌庸醫(yī)的胡吹神侃、驅邪咒語,以及諸如此類的謊言;切莫參與斗雞走狗,莫以此類尋歡作樂為樂;要允許別人直言不諱;要親近哲學,先聽巴切修斯的揚榷,再聽坦達西斯和馬爾西努斯的演講;要從年輕時就開始寫隨筆文章;要喜歡行軍床、皮裹毯,以及希臘人訓練體格品行用的其他所有器具。

1.7 因了魯斯蒂庫斯[4],我意識到自己的品格尚需修煉矯正;不要沉迷于巧言詭辯,不寫沒有根據的文章;不要自不量力地說教,別把自己裝扮成苦行僧或慈善家;說話要避免高談闊論、華而不實、自命不凡;別身著盛裝在自己家里晃蕩,要避免其他任何類似的不當言行;寫信就要像他從錫紐薩[5]寫給我母親的信那樣,真摯自然,不矯揉造作;對自己冒犯過的人或冒犯過自己的人,只要他們有和解的意愿,就要欣然與之和解;讀書要用心領悟,融會貫通,既不要滿足于一知半解,也不要輕易接受書中的淺陋之見;因他之故,我有幸讀到了愛比克泰德[6]的《談話錄》,而且我讀的就是他從自己藏書中推薦給我的那本。

1.8 阿波羅尼烏斯[7]讓我懂得,要追求精神自由,不受命運擺布,任何時候都只能從理性的視角看待問題;要堅持始終如一,面對突如其來的痛苦也依然故我,哪怕是遭遇喪子之痛或頑疾之苦;他讓我清楚地看見了活生生的范例,一個人可以剛柔并濟,誨人不倦;一個人可以洞明世事,揮灑自如地講經傳道,卻幾乎不將這些經驗和技藝視為自己的天賦;他還教會我如何去贏得朋友明顯的好感,既不對他們輕易妥協(xié),也不要漠視他們的拒斥。

1.9 從塞克斯都[8]身上,我看到了一種仁慈和善的性格,一種由父系家長做主的家庭模式,一種循自然之道生活的人生觀;為人不卑不亢,待友關懷備至,對平庸無知者、言之無物者或固執(zhí)己見者都很寬容;他與任何人都能怡然相處,聽他閑聊比聽恭維話還令人愉悅;他所到之處,人人都會向他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善于發(fā)現(xiàn)并理清生活的基本原則,而且總是心中有數;他從未給人留下憤怒或大喜大悲的印象,總能把全然避免動情和人之常情巧妙地融為一體;贊美他人而不失于吹捧,自己博學而不流于炫弄。

1.10 從文法學家亞歷山大[9]那里,我學會了不要吹毛求疵,或者說見別人在詞法、語法或讀法上犯錯時不必當面糾正;不必揪著措辭本身,而要就其反映出的問題,通過回答、確證、討論,或其他適當提醒的方法,巧妙地向人介紹某特定表達的正確形式。

1.11 弗龍托[10]讓我明白,要了解獨裁統(tǒng)治下之猜忌、偽善和反復無常所產生的影響;通常說來,我們稱之為“貴族”的那些人多少都缺點人情味兒。

1.12 柏拉圖主義者亞歷山大[11]讓我明白,若無絕對必要之理由,說話寫信都要盡可能少對別人說“我太忙”;也別提前使用“情勢緊迫”這種類似的借口來回避與朋友同事的禮尚往來。

1.13 從卡圖盧斯[12]那里我學會了,哪怕朋友的批評可能只是無理取鬧,也千萬不可置之不理,而要想方設法使朋友恢復常態(tài);要像記載中所說的多米提烏斯和雅典諾多托斯[13]那樣,言及師長要滿懷感恩之心,談到孩子要滿懷憐愛之情。

1.14 從塞維魯[14]那里,我懂得了要熱愛家庭,熱愛真理,熱愛正義;多虧他幫助,我才理解了色雷西、赫爾維烏斯、小加圖、狄奧和布魯圖等反對專制暴政的英雄,才想到了要構建一種均衡政體,一種基于人人平等、言論自由的聯(lián)邦政體,一種把國民之自由看得比什么都重的君主政體;也是從他那里,我學會了對哲學給予一種恒定而堅定的尊重,學會了樂善好施,慷慨大度,樂天知命;他信賴朋友的友愛之情,對他所責備者總直言不諱,所好所惡都溢于言表,所以他的朋友從不需要揣測他的心思。

1.15 從馬克西穆斯[15]那里,我學會了自我克制,不為任何突發(fā)的奇想所左右;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心情愉悅,連罹病犯疾時也不例外;我還養(yǎng)成了沉著鎮(zhèn)定的性格,溫和而不失威嚴,對必行之事必任勞任怨;他讓眾人都相信他心口如一,所作所為都出于善意;他遇事不慌,臨危不懼,既不倉促行事,亦不優(yōu)柔寡斷;他絕不會束手無策,絕不會自餒退縮,而在另一方面,他既不會動輒發(fā)怒,亦不會疑神疑鬼;他樂善不倦,仁慈寬容,待人真誠;他給人的印象是:其循規(guī)蹈矩與其說是出于他自己的選擇,不如說是出于世事所迫;事實上,沒人會在他面前覺得自己相形見絀,也沒人會覺得自己比他高出一等;他也會幽默風趣,談笑風生。

1.16 父親[16]給我留下的印象是:溫文爾雅,做決定之前都深思熟慮,拿定主意后則堅定不移;從不妄求世人所謂的尊榮;做事韌勁十足,持之以恒;樂意傾聽對公眾有益的任何建議;褒獎公正,凡有功者皆有其賞;張弛有度,深諳何處該緊,何處該松;他終止了青年男子同性戀的不良風氣[17];還廢除了朝臣時時陪他用膳的庸俗禮儀,免除了屬下隨同他出城的義務,而那些被解除了其他種種專責的人都無一例外地發(fā)現(xiàn)他對待他們的態(tài)度并無異常;開會議事他總是聚精會神,窮竭心思,既不輕信第一印象,亦不草率地擱置問題;他在意與朋友保持友誼,但從不過分偏寵友人;凡分內事務都親自料理,且從容應對,深謀遠慮,對細枝末節(jié)亦處置自如;他在位期間不允許臣民對他歌功頌德,制止了各種形式的阿諛奉承;他始終關注帝國的需要,對其資源財力均嚴格管理,因此而遭某些人責怪也達然容之;他不會出于迷信而畏懼諸神,不會為籠絡民意以曲意取悅民眾,而是清醒而穩(wěn)妥地對待一切,既無紆尊媚俗之癖好,亦無好奇騖新之嗜欲。

對有助于生活舒適的用品什物(此類東西命運給了他不少),他喜而不夸,受之無愧,能享受時則坦然享受,沒有之時也不覺遺憾;實際上,從不曾有人說他是欺世者、冒牌貨,或書呆子,反而夸他是智慧之人、練達之士,能不為阿諛所動,能治己亦能治人。

余外,他極其敬重真正的哲人——對另一類哲學家也無惡言相向,不過能輕易將其識破;他亦善交際,風趣幽默,但不過分;他顯然關心自己的身體,但既不無病憂病,過分擔心健康,也決不置健康于不顧,所以,他對身體的自我關注使他很少需要就醫(yī)服藥。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對有一技之長者,對那些在文學創(chuàng)作、法律研究、賦稅征收或其他方面有特殊才能者,他都給予充分尊重,都親力親為予以扶持,讓他們在各自領域都獲得應有的地位。他始終按慣例行事,但并不以因循守舊為公然目標;此外,他不好變化無常,不喜僥幸撞運,而習慣在同樣的地方做同樣的事情;他患有偏頭痛,但發(fā)作之后又立即恢復常態(tài),又精神矍鑠地繼續(xù)工作;除少數例外,他幾乎沒有不可言之于人的秘密,而那少數例外皆關乎國家大事;對競技表演安排、市政工程簽約,以及救濟物資發(fā)放之類事情,他都能做到合理而適度——他做事只著眼于實際需要,從不在乎博取虛名。

他不愛經常去浴場[18],也不愛大興土木;他不挑剔飲食,不講究服裝的顏色和質地,他家的奴隸也不必年輕貌美;事實上,他穿的衣服都來自拉努維烏姆的洛里姆堡[19],來自他家在鄉(xiāng)下的那座莊園;拉努維烏姆還流傳著他在那里生活時的許多故事,比如他如何作弄從圖斯庫魯姆[20]上門認錯的稅務官員,以及諸如此類的行為細節(jié)。

他待人絕不苛刻,做事從不沖動;你永遠不可能說他忙得“汗流浹背”,因為他做事就像一個閑人,凡事都由著自己的時間,依著自己的想法——他行事之道乃不慌不忙,有條有理,魄力十足,有始有終。凡對蘇格拉底的記載也都適用于他;對眾多意志薄弱者不肯絕棄或沉迷于其中的享受,他都能做到棄之而不以為苦,受之而絕不逾度。

此等性格力量(依情勢而定的忍耐力或自制力)展現(xiàn)了那個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就像馬克西穆斯在病中展現(xiàn)的那種精神[21]

1.17 幸虧眾神護佑,我有體面的祖父母、體面的父母、體面的妹妹[22]、體面的老師、體面的家庭,以及體面的親戚朋友——幾乎一切皆好;我不曾莽撞地冒犯過他們中的任何人,雖說我的性格注定若機緣湊巧就很可能冒犯他們,但感謝眾神保佑,始終沒給我顯露那種性格的機遇。我慶幸自己由祖父那個女人養(yǎng)育的時間并不太長[23],這讓我保住了自身清白,把對性的體驗留到了適當的時期,實際上還稍稍有所延遲。我慶幸之后養(yǎng)育我的人具有皇帝和父親的雙重身份,他努力消除我所有的狂妄自負,讓我懂得身居皇宮也可以覺得并不需要衛(wèi)兵、華服、雕像、枝狀大燭臺,以及諸如此類的奢侈鋪張;皇帝也可以紆尊降貴,讓自己活得盡可能像個平民,而且并不會因此喪失尊嚴和權威,同樣可以為公眾利益而行使統(tǒng)治者的職權。

我慶幸自己有了個弟弟[24],他的品格總能提醒我時時檢點自己,而他對我的尊敬和愛戴也讓我時時感到喜悅。我慶幸自己的孩子出生時都既不癡愚也沒有殘疾。[25]我慶幸自己沒在修辭、詩歌和其他方面有更大的進步,因要是我當時覺得那是適合我的正道,我很可能會沉溺于其中。我慶幸自己很快就把教過我的那些老師都提升到了他們所希冀的位置,而沒以他們當時還年輕為由而推遲他們的委任。我慶幸自己認識了阿波羅尼烏斯、魯斯蒂庫斯和馬克西穆斯。

我慶幸自己對依自然之道生活意味著什么有了清醒而始終如一的認識,故而現(xiàn)在談到眾神,談到神的幫助、啟示,以及來自那個世界的神靈感應,都無礙于我依自然之道生活;[26]我多少尚有不足,但這應歸于我自己的過錯,是我未能領悟諸神的暗諭,甚至明確的指令。

我慶幸過我這樣的生活身體居然還能撐到今天。我慶幸自己未曾碰過貝內狄克塔或狄奧多圖斯[27],慶幸后來的一次性經歷沒給我留下后患。我慶幸自己雖經常沖魯斯蒂庫斯發(fā)火,但卻從沒達到過讓我后悔的地步。雖然我母親未能盡享其天年,但我慶幸她在世的最后幾年是在我身邊度過。

我慶幸自己在想幫助那些因貧窮或其他原因需要幫助的人時,從沒發(fā)現(xiàn)自己手邊沒錢;我也慶幸自己不曾陷入過需要別人用金錢幫助的境地。我慶幸自己有一個賢妻,那般柔順,充滿深情,不矯揉造作[28];我還慶幸自己的孩子們從不缺少合適的老師。

我慶幸自己從夢中得到神助,尤其是知道了如何避免大發(fā)雷霆,如何消除陣發(fā)性頭暈,以及對加埃塔神諭所那道“恰如汝用自身”的神諭如何回應。我慶幸,雖然我熱愛哲學,但卻沒撞上任何一個詭辯家,也未曾把自己的時間用來研究文學或邏輯學,或沉湎與對宇宙的猜想。這所有幸運都需要眾神相助,都需要命運女神垂青。


[1] 奧勒留的祖父曾三度出任羅馬執(zhí)政官。

[2] 奧勒留的生父也名叫韋魯斯(Marcus Annius Verus),他在奧勒留3歲那年(124年)早逝。

[3] 狄奧涅圖斯(Diognetus),教奧勒留繪畫的家庭教師。

[4] 魯斯蒂庫斯(Quintus Junius Rusticus)是一位斯多葛學派哲學家,是他讓年輕的奧勒留把興趣從修辭學轉向哲學,并培養(yǎng)他對斯多葛學派哲學產生了興趣。

[5] 錫紐薩(Sinuessa),羅馬帝國海濱古城,其遺址在今意大利拉齊奧區(qū)和坎帕尼亞區(qū)瀕海交界處。

[6] 愛比克泰德(Epictetus),生活于公元前一世紀時的古羅馬斯多葛學派哲學家,奴隸出身,一生清平,其學說由其學生阿利安(Plavius Arrian)記述在《談話錄》(Discourses)和《手冊》(Enchiridion)二書之中。

[7] 阿波羅尼烏斯(Apollonius),一位來自博斯普魯斯海峽東岸小城卡爾西頓(今卡德柯伊)的斯多葛學派哲學家及職業(yè)教師,安東尼·庇護專門邀請他到羅馬指導奧勒留。

[8] 塞克斯都(Sextus),來自希臘中部維奧蒂亞地區(qū)的哲學家、散文家及傳記作家,普盧塔克之外甥;奧勒留成為皇帝后仍繼續(xù)去聽他的演講。

[9] 此亞歷山大(Alexander)乃奧勒留的家庭教師之一,來自小亞細亞的弗里吉亞,當時以研究荷馬著稱;著名的雅典哲學家阿里斯提得斯(Aelius Aristides,約120—約180)也曾是他的學生。

[10] 弗龍托(Marcus Cornelius Fronto,100—166),羅馬著名演說家、修辭學家、語法學家,尤以演說著稱,曾與加圖、西塞羅和昆提利安等大賢齊名于古代講壇;安東尼·庇護即位后即聘任他為奧勒留和盧奇烏斯·韋魯斯的導師,惜其作品大多散佚,唯有他寫給奧勒留和韋魯斯這兩位學生的一些書信存世。

[11] 此亞歷山大(Alexander)系來自小亞細亞塞琉西亞的哲學家及修辭學家,曾擔任奧勒留的希臘語秘書。

[12] 這位卡圖盧斯(Cinna Catulus)也是個斯多葛學派哲學家,奧勒留曾聆聽過他的演說。

[13] 這位多米提烏斯(Gnaeus Domitius)可能曾教過雅典諾多托斯(Athenodotus),而雅典諾多托斯則是本卷第11節(jié)(1.11節(jié))中提到的那位弗龍托的老師。

[14] 應該指奧勒留一位女婿的父親克勞狄烏斯·塞維魯(Claudius Severus),一位對政治哲學有濃厚興趣的政治家,146年曾任羅馬執(zhí)政官。

[15] 馬克西穆斯(Claudius Maximus),羅馬政治家,斯多葛學派哲學家,曾任元老院元老、羅馬執(zhí)政官等職,在擔任阿非利加總督時曾主持對著名作家、《金驢記》作者阿普列烏斯(Lucius Apuleius, 約124—170以后)的審判。

[16] 此處指作者的養(yǎng)父(亦是他姑父)、羅馬皇帝安東尼·庇護(Antoninus Pius,86—161;在位期138—161)。

[17] 古羅馬男人同性戀風氣源于希臘,共和國時期(公元前264—前31)元老院曾頒布法令禁止,但直到帝國早期此風氣依然盛行,哈德良皇帝(在位期公元117—138)與美少年安提諾烏斯的同性戀故事甚至被傳為佳話,迄今仍見于西方的繪畫雕塑。

[18] 古羅馬人酷愛去浴場沐浴,當時的浴場都修建得富麗堂皇,人們去浴場不單是為洗澡,還可以在那里商量買賣,談論政治和解決訴訟爭端等等。王政時期羅馬城內浴場多達數百,有的可容上千人同時沐浴,帝國時期的大型浴場還增設了圖書館、講演廳、競技場、散步道、健身房和商店等設施。

[19] 拉努維烏姆(Lanuvium)即今羅馬東南方約30公里外的旅游勝地拉努維奧(Lanuvio),是安東尼·庇護出生和成長的地方;洛里姆堡(Lorium)即今天的旅游景點圭多堡(Castel di Guido)。

[20] 圖斯庫魯姆(Tusculum)即今羅馬東南方約16公里處的山地小城圖斯科洛(Tuscolo)。

[21] 參見上節(jié)(1.15節(jié))第二分句“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心情愉悅,連罹病犯疾時也不例外”。

[22] 指作者唯一的胞妹安妮婭·福斯蒂娜(Annia Cornificia Faustina),她生于123年,于152年早逝。

[23] 生父于124年去世后,作者由祖父收養(yǎng),直到138年被姑父安東尼·庇護收養(yǎng)。“祖父那個女人”指作者祖母死后祖父的繼室。

[24] 指與作者一道被安東尼·庇護收養(yǎng)的盧奇烏斯·韋魯斯(參見“作者年表”138年),他比作者小4歲。

[25] 奧勒留與妻福斯蒂娜于145年結婚后共生有14個兒女(包括兩對雙胞胎男嬰),但大多夭折或早逝,奧勒留于180年去世時存活的兒子只有繼位者康茂德(時年18歲)。

[26] 此句和本節(jié)末段中的“夢中得到神助”都說明,作為一名斯多葛派哲學家,奧勒留當時的宗教信仰已超越了傳統(tǒng)的虔誠。

[27] 貝內狄克塔(Benedicta)和狄奧多圖斯(Theodotus)可能是安東尼·庇護家的兩個奴隸,當時主人與之發(fā)生性關系(不管是異性戀還是同性戀)并非恥辱之事,反而被認為合乎常情。

[28] 但據史料記載,這個皇后不僅輕佻而且淫蕩,曾把好幾個奸夫推上高位;不過也有史學家對奧勒留贊美妻子給予充分理解,愛德華·吉本就說:“如果一個妻子存心耍花招,丈夫是沒有不受騙的。”(參見黃宜思、黃雨石譯愛德華·吉本著《羅馬帝國衰亡史》上冊,第81—82頁,商務印書館,1997)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堂县| 张家港市| 大庆市| 吉首市| 星子县| 驻马店市| 茂名市| 砀山县| 恩施市| 湘阴县| 连州市| 峨眉山市| 筠连县| 雅江县| 会宁县| 正镶白旗| 友谊县| 汽车| 乌拉特前旗| 抚顺县| 栖霞市| 德安县| 沽源县| 顺义区| 墨竹工卡县| 常宁市| 长兴县| 伊宁市| 衡山县| 隆化县| 肇源县| 旬阳县| 青阳县| 松潘县| 五莲县| 西和县| 永新县| 凌云县| 呼和浩特市| 沂源县| 孝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