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WPS Word規范排版公文格式
- 劉偉
- 2183字
- 2023-06-28 17:00:03
第一章簡介
作為全書首個章節,本章著眼于運用通俗易懂的公務語言和WPS Word文字處理軟件術語,對GB/T 9704—2012《黨政機關公文格式》所有條目,逐一進行全面細致的解讀。
解讀時,首先使用方框形式逐項列出《格式》條目原文,簡稱為“標準條款”。之后,在“條款解讀”內容中對該條目進行詳細分析研究,必要時輔之以表格或圖形,以便清楚精準地予以描述。本章的開始和結尾還編寫了“解讀緒言”和“解讀結語”,對于部分重要的條款還配有“章節解讀”。
整個解讀,既有斟字酌句的“摳字眼”,又有對《格式》未明確規定之處的補充;既有對傳統公文精神的堅守,又有結合現代發展趨勢的發散性思維拓展。突出體現在回答傳統公文格式“為何這么規定”,WPS Word文字處理軟件“該怎么做”,新的歷史條件下又有哪些“可以延伸或創新的地方”?
第一章 GB/T 9704—2012《黨政機關公文格式》解讀
【解讀緒言】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類總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各種活動。而社會規律雖然是通過人的自覺活動表現出來的,但社會發展的規律具有自己的客觀必然性。作為人類社會活動的產物之一,公文也是如此,隨著文字、階級、國家的產生而產生。目前,我國出土的最早的公文,是3600年前的殷商甲骨公文,作為當時統治階級占卜和記錄的公文形式而存在。
相傳在唐堯王朝,有鳳凰將加蓋了“天赤帝符璽”印章的圖交給堯,是謂最早的官印。《尚書》有載,距今五千年前的黃帝時期,就有了“倉頡造字”。作為一名史官,倉頡改革和統一了當時的文字,用于管理國家。而更為遙遠的“三墳八索”,則記載著“三皇”的日常記錄和發布的法令。當然,這些“傳說”還有待于更多的文物發現進行實證(注:賈湖遺址內目前世界上最早與文字起源有關的實物——距今7800年的“甲骨契刻符號”尚無法解讀)。但無論如何,中國公文作為中華文明發展的瑰寶之一,同樣具有著世界上獨一無二且從未間斷的悠久歷史傳承。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之后,著手頒布新法以改革舊制,除了統一貨幣和度量衡,還有三條很重要的改革內容就是“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中國公文也由此逐漸走向統一規范,同時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官印制度,此時期代表作有李斯的“意見報告”《諫逐客書》。相對應地,公務有聲語言也開始演變為口頭的“通語”,至漢代基本成型(即后來的“官話”),類似于今天“普通話”的前身。
這時,公文的書寫載體已由新石器晚期的“甲骨”,過渡到青銅鐵器時代的“鼎銘”“簡牘”“布帛”。但悄然之間,卻發生著公元紀年后傳播媒介技術的第一次革命性變革,蔡倫在總結先人們經驗的基礎上創新了造紙工藝,并于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被漢和帝下令推廣。之后,造紙術沿著絲綢之路經中亞、西歐向整個世界傳播,為世界文明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蔡倫造紙,同時也為中國公文譜寫了不朽華章。世界上迄今發現的最早紙質版公文,是形成于唐朝開元二年(公元714年)的《吐魯番西州蒲昌府公文案卷》(6件卷),歷經1300年滄桑而成為世界公文史上的稀世珍品,所蘊含的價值遠超其內容本身。
也是在東漢,正式出現了“公文”一詞,到三國時期已經成為通稱,并流傳至今。魏晉的劉勰在其巨著《文心雕龍》中,系統闡明了文學的形式和內容,論述了很多公文文種,使公文寫作理論取得重大突破。自此,中國公文逐漸達到量與質的合一,甚至唐宋八大家很多名作都是公文,比如韓愈就是撰寫“狀”類公文(奏議和記敘文體)的高手。畢昇率先發明活字印刷術的不到一百年間,最遲在北宋徽宗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世界上首份各級政府規格統一的印刷版公文登上歷史舞臺,即“官頒契紙”。活字印刷術是公元紀年后傳播媒介技術的第二次革命性變革,同樣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影響了世界文化進程,對人類文明進步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在公文管理上,西周就已經有了文書正副本制度,戰國時期由齊國國相田嬰首開公文主官簽發(判署簽押)的先河。自南北朝創立一文一事請示類公文后,唐宋時期先后出現了現代公文摘由制度的前身“貼黃”和“引黃”。到了元朝,“朱銷文薄”制度規定依次勾銷所登記公文的辦結情況。明清兩代又產生了公文票擬(擬辦)和公文分類登記,并出現“文件”這一公文的同義詞,標志著中華民族的公文處理工作走向成熟。辛亥革命以來,隨著新文化運動的深入開展,公文的形式和內容都發生了革命性變化。彼時,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公文變革,明確主張使用和推廣白話文用于公文的寫作。
新中國建立后,黨和國家持續進行公文的制度化、標準化、科學化建設,提高了各方面工作管理的質量和效率。1951年政務院首次發布了《公文處理暫行辦法》,1957年改名后的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對公文名稱和體式問題的幾點意見》,1981年國務院發布了《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暫行辦法》,1987年國務院正式發布了《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并先后兩次修訂,199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發布了《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處理條例》。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和計算機及其軟件技術的興起,20世紀90年代,我國與世界上不少國家一道,共同邁入了“電子公文”時代,標志著中國公文跟上了信息化的發展大潮。2012年7月1日,黨中央和國務院頒布《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隨后修訂了GB/T 9704—2012《黨政機關公文格式》。從這些過程中可以看到,我國公文已經走上了制度規范、標準融合的科學發展大道,對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將起到重大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