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君臣離心
- 漢帝劉協:穿越當天,董卓被殺
- Pat.Star
- 2634字
- 2023-08-04 22:34:07
宣室前殿。
身體已經有些好轉的劉協改變了躺在榻上等待王允的想法,在穿戴好常服之后來到了這里等待司徒王允的到來。
劉協之所以如此不顧楊琦、脂習二人的勸阻堅持來到前殿,也是為了顯示對王允這位為大漢忍辱負重,誅殺董賊首要功臣的尊重。
此時,劉協坐在御榻上,手里拿著一卷竹簡,認真且努力看著。好在他已經繼承并消化了前身的記憶,竹簡上的字也都一一對應的上。
劉協手里拿著的是王允為他選擇的前漢經學家孔安國所注的古文本《孝經》。
自初平元年朝廷遷至長安后,王允便經常入宮為皇帝誦讀孝經,但從不為皇帝解惑,只是為了讓皇帝識字。
真正為皇帝授業解惑的帝師需要朝廷上下一致認可,下詔任命??捎捎诙繉嘁詠?,朝廷制度混亂,此事便耽擱了下來。
這時,劉協見侍中楊琦走進了殿內,放下了手中的書簡,開口問道:“如何?王公有說何時前來宣室?”
楊琦看著神色平靜的皇帝,想起剛才黃門的答復,輕輕搖頭,“王公說前朝事急,目前尚不能脫身,等事漸緩,便前來向陛下請罪?!?
劉協眉頭輕皺,內心微微有些不悅。本想著王允在得知自己身體有恙后,會立刻前來面見自己,沒想到是這個結果。
“也罷!既然如此,我便在繼續等候司徒的到來!”劉協也來了脾氣,有些賭氣的說道。
楊琦沒有想到一向謙遜的皇帝在這件事上有如此的反應,但還是勸阻道:“陛下身體剛有好轉,依臣見還是先回后寢休息,待王公到了臣在向陛下稟報!”
“朕哪里都不去,就在這等司徒!”
劉協很堅決,他必須盡快與王允見一面,特別是在王允下詔不再赦免尚在關東駐扎的董卓涼州軍余部之前。
楊琦見狀,暗自嘆息,可惜暫時沒有聯系上楊瓚,還不知道前朝情況如何?
沒停留多久,楊琦退出大殿準備再次派人前去請王允。
......
尚書臺中,王允讓人擬好了一道詔書,即任命御史中丞皇甫嵩為征西將軍,領兵三千前去攻打董卓老巢郿塢,誅滅董卓三族。
王允見詔書內容無誤,隨即加用印璽,讓人前去宣詔,讓其連夜點兵出發。
朝廷現在急需董卓儲藏在郿塢里的糧草與錢財維持運轉,因此這件事遲不得,也是王允處理的第一件朝廷大事。
這時王允又想起皇帝請自己前去宣室殿的事,自己以事急推脫,現在日漸晚,他有些猶豫今日是否還要去面見皇帝。
就在他猶豫之時,楊琦第三次派來的黃門趕到了尚書臺,前來請王允務必前往宣室,并直言皇帝此時仍在等候王公的到來。
王允聽罷,自知也推脫不了,整理好服飾,在黃門的帶領下朝宣室殿走去。
正好,他也要看看皇帝究竟有何要事這么著急請他前去。
.......
等王允到尚書臺時,劉協正在喝著脂習為他準備的安神湯藥。
“王公來了!”
劉協看到王允進入了大殿,直接起身相迎,也換了稱呼,完全沒有了剛才的抱怨之意。
王允一進殿,就要跪地請罪,“陛下,老臣來遲了,請陛下恕罪!”
劉協哪能讓他這么做,后面還有許多事要仰仗于他,自己要給他足夠的尊重。
“朕知道王公多次不畏艱巨,終得誅董成功,勞苦功告,使得我大漢擺脫了董賊的控制,請受朕一拜。”
劉協說的情真意切,給王允戴起來高帽,以希望接下來可以更好的商量問題。
“陛下萬萬不可,這些都是老臣的本份。老臣深受先帝之恩,怎能眼睜睜看著我大漢江山毀于董賊手中。謀劃多日,今日功成,幸賴我大漢諸位先帝的護佑,臣不敢居功?!蓖踉蔬B忙起身,謙虛說道。
“王公不必謙抑,朕雖年幼,心中也明是非善惡。”劉協擺手,示意王允不必起身,隨后直奔主題。
“只是...如今董卓雖死,其余眾仍擁兵屯駐關東各地,尚不得知董卓死訊,不知王公該如何處置這些人?”
劉協看向王允,說出了自己最關心的問題,同時也想了解王允的想法是否依舊如歷史上那般堅決不赦免他們。
王允一怔,第一時間不是想著要回答問題,而是在想皇帝為什么會問這個問題?
皇帝深居宮中從未接觸過任何政務,今日一反常態,難道是有人在背后指使皇帝來詢問此事?
那這個人是誰?
楊琦?
還是那些曾經依附于董卓的人?
“王公?”劉協見王允沒有應答,再次呼喊道。
王允驚醒過來,還是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回陛下,這些涼州兵驕蠻無橫,橫行陳留、潁川諸郡,殘害百姓,罪不容誅。老臣認為這些作惡多端的人是絕對不能赦免,至于那些士卒就遣返回鄉便可。”
“牛輔、董越的等人擁兵數萬涼州勁卒,僅憑長安的不到兩萬余士卒能阻擋得了他們嗎?”劉協反問道。
目前長安周圍的軍隊除了董卓本部投降的那些士卒及守衛皇宮的羽林軍之外,還有就是胡軫、楊定兩人手下的幾千兵馬,現在都由中郎將呂布來執掌。
王允被皇帝給突然問住了,一時沒有回上話,自己在內心也做了估算,也覺得勝算不大,但是又不想輕易改變心中的決定。
“關中三輔地區百姓有百萬之眾,青壯也有幾十萬,若是董卓余孽真的率軍西向,朝廷可瞬間拉起十萬大軍抵擋他們,況且關東還有支持朝廷的諸侯,倒時前后夾擊,董卓余孽必敗無疑!”
“王公,你覺得那些青壯年......”
“陛下!”
劉協話還沒有說完,便被王允給打斷了?!敖袢毡菹禄璧?,看來身體還尚未完全恢復,且陛下年幼,多于朝廷大事尚不熟悉,有老臣和朝廷諸公在,必定會妥善處理這些事,老臣認為陛下應該安心靜養為好?!?
王允的話讓劉協沉默了,望著面前清瘦的老臣,劉協這才意識到歷史的慣性不是那么容易改變的。
劉協起身繞過了面前的王允,慢慢的走到宣室殿的門口,望著龍首原上錯落有致的宮殿群落,巍巍峨峨,兩百年的風吹雨打,仍不減當年之雄偉壯麗。
自己當時就是在這個位置被旱雷擊中的吧?
王允的拒絕成為了劉協內心悲憤與無助之情爆發的最后一根稻草。
為什么自己好言與他相商,他會如此對待我?
難道真的是因為居功自傲?
劉協冷冷說道:“王公!還記得在朕剛剛即位之時,夜處深宮最無助的時候,是王公握著我的手度過去的,在朝廷西遷時,又是王公在路上對朕與皇姐悉心照顧,才免受風雨之苦,這些事朕都記得!
可如今,何至于此?
正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朕雖年幼,但身為天子,自當守祖業,親作表率。難道在王公心中,朕就真的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孩童嗎?”
當劉協說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之時,王允眼神一亮,但隨即閃去,還是不為所動。
“老臣以為陛下當下還是修養身體為第一要務,至于政務之事還是交由臣等處置。若是陛下有怨言,等及冠親政之后,老臣定會一人承擔?!?
今日皇帝請他到宣室殿看樣子就是向借問詢如何處置關東董卓余孽之事,欲行親政之事,看來皇帝背后真的有人???
只不過這人無論是誰,都不可能阻擋自己!
如今正是朝堂權力格局重新分配的時候,此時若是皇帝再加進來,那自己的布局豈不是要被打亂了,王允怎么可能會答應。
片刻之后,王允起身走到劉協身邊,作揖轉身離開了宣室殿。
夕陽西下,劉協望著漸漸遠去的王允,心情也漸漸平復下來。
看來王允是靠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