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真實的朱棣更狠辣!
- 自爆穿越,朱元璋封我為大明國師
- 大奉不良人
- 2032字
- 2023-06-10 12:00:00
“兒臣朱棣,叩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棣恭恭敬敬的沖著朱元璋行了跪拜之禮節。
朱元璋則是關心的笑道:
“老四,有段日子沒見,你好像又瘦了點???”
“自從徐達走后,這些年辛苦你鎮守北疆,抵御前元余孽。”
“你做的很好?!?
朱棣聽到朱元璋的夸贊,頗為受寵若驚。
在他的印象當中,自己的父皇從來沒有真正的表揚過和稱贊過他。
哪怕他表現的再好,永遠都是大哥朱標帶的好。
雖然不可否認,自己的確是大哥朱標一手帶大的,但后來他去北平,跟著岳父徐達混跡北疆,北伐前元余孽的時候,他可是靠著自己實打實拼出來的軍功。
實際上,朱棣自己內心也非常清楚。
可惜的是,在父皇心目當中,只要大哥朱標還在,那么他朱元璋的兒子就只有朱標和其他。
沒辦法,大哥朱標實在是太過于優秀。
從當初大哥出生之后,朱元璋就已經著手培養他成為大明第二位皇帝。
不管是給大本堂配備全國最有名的大儒,還是讓徐達和湯和等將軍,教導朱標,都可以看得出在朱元璋對朱標的用心培養程度。
當然朱標也不負眾望,文治武功,可以說是成為朱元璋眾多皇子當中最優秀的那一個。
如果不是大哥朱標忽然因病薨逝,那么整個大明可以說,將會迎來最優秀的皇帝。
朱棣現在面對朱元璋的忽然稱贊,頗為誠惶誠恐。
“兒臣惶恐,鎮守北疆是兒臣分內之事,能夠為父皇分憂,是兒臣之幸!”
朱棣回應朱元璋的時候,下意識的抬頭,想要看看父皇夸贊時候自己的神情到底如何。
畢竟現在他也是跟著少師道衍學習了不少相面的手藝。
雖然他聽到父皇夸贊自己有些誠惶誠恐,但下意識的還是想要看看這次父皇到底是否走心。
結果這一抬頭,正好撞上了朱景的對視。
雖然不知道這個年輕人到底是誰,又是怎么回事,但莫名對視到之后,燕王就察覺到自己心臟猛然加速狂跳。
這一眼的感覺,就讓他整個人如臨深淵!
緊張!
窒息!
難受!
恐懼!
各種各樣復雜的負面情緒,從腳底涌現,充斥著他的全身。
不得不說,這個年輕人給他的壓迫感實在是太大。
要知道就算殺人如麻,一手創建大明帝國的父皇,都沒有給予過他這么大的壓迫感。
這一刻,連朱棣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他后背發涼。
這一切的原因,僅僅就是因為跟朱景對視了一眼。
因為這一眼,朱棣感覺自己內心深處藏的最深的秘密,一下子就被看穿!
這些年,姚廣孝和他不斷的秘密籌劃舉兵一事,可以說除了他們二人,旁人無人知曉。
最開始大哥朱標還在的時候,他是壓根不敢有任何的歪心思。
后來大哥去世之后,父皇又一意孤行的指定大侄子朱允炆為皇太孫之后,燕王的內心才開始活泛起來。
可現在跟朱景這個年輕人對視之后,他就感覺到自己藏著內心最深處的秘密,應該是沒有辦法再隱藏下去。
還有就是朱棣明顯的從這個年輕人的眼神之中,看到了一絲絲興奮。
沒錯,雖然對視之后,自己如臨深淵,但對方卻好像是莫名的異常興奮和激動。
實際上,坐在龍椅之上,跟朱元璋平起平坐的朱景,看著殿下恭恭敬敬跪著的未來永樂帝,若有所思。
只不過連他自己可能都沒有意識到,因為第一次看到真人永樂帝,沒有掩蓋住內心的那股兒興奮勁兒。
不得不說,相較于史書的記載。
真實的朱棣,比史書里面的那些畫像更有帝王之姿。
猶如刀鋒雕刻,棱角分明的臉龐,映著晨曦,修長高大卻不粗狂的身材,宛如黑夜中的孤鷹,冷傲孤清而又盛氣逼人。
截然獨立建散發的是傲視天下的強勢,帶著不怒自威的威儀和與神俱來的高貴,整個人渾身散發著一種威震天下的王者之氣!
如果說洪武大帝給人一種天生帝王的生人勿進的霸道,那么永樂大帝朱棣給人的感覺則是銳意進取。
這就是傳說當中的華夏歷史長河里面,唯一做到封狼居胥的皇帝。
朱景的腦海中瞬間浮現出《明史》當中,對于這位用了大帝的評價。
幅隕之廣,遠邁漢唐!
成功駿烈,卓乎盛矣!
原本朱景對于這個評價只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下意識的只是單純的認為朱棣可能就是一個非常善于打仗的皇帝。
可是現在看到朱棣本人之后,他就覺得,這個評價只能說又對又不完全對。
站在朱景的角度來看,永樂大帝嚴格意義上來講,并不算是一個好人。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他在建文帝大肆削藩之后,公然第一個揭竿而起,并且發動靖難之役,就注定他是一個骨子里面天生反骨的人。
更何況靖難成功之后,建文帝的消失,成為了歷史長河當中的秘密。
但根據朱景的推測,恐怕在靖難成功的當天,這位建文帝已經被秘密處決。
只不過后來史書記載建文帝忽然消失之類的話,應該是永樂大帝不想讓自己背負嗜殺朱家子孫的千古罵名。
畢竟就算愣頭青朱允炆,面對十二叔湘王朱柏的自焚,第一反應就是自己要背上嗜殺親叔的千古罪名,而不是擔心十二叔死后之事。
文韜武略都在朱元璋一眾皇子當中出類拔萃的朱棣,更不可能愿意主動背上這樣遺臭千年的罵名。
所以才會有了什么建文帝在靖難之役當中消失的說法。
就連后世一直說的朱棣派遣鄭和七次下西洋,真正目的是為了找尋消失的建文帝,也都更多是處于蒙蔽世人的算計。
在朱景心目當中,從靖難之役開始的當天,朱允炆和朱棣,這對叔叔和侄子,就注定要你死我亡。
根本不存在什么朱棣成功登基之后,還能留下朱允炆這樣的大隱患。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他永樂大帝也就配不上大帝之美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