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聽河長這個名字時,我頗感好奇。根據相關資料,我關注了三個河長。
莫敬榮是德慶縣官圩鎮紅中村委會支部書記,也是西江一級支流馬圩河支流沙河紅中村段河長。沙河紅中村段長3.4公里,寬約6米,不大也不小,兩岸少建筑物,管理難度不算大。身為河長,莫敬榮每周至少巡查1次,拿著長鉤和蛇皮袋,見到垃圾就清理,一個來回要兩個小時。清理工作相對容易,但提高村民的愛河意識就比較困難了。以前村民習慣把垃圾倒到橋底河道上,哪怕后來設置了垃圾桶,仍有不自覺的村民把垃圾倒進河里。在各地大興新農村建設以來,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有個別村民無視河邊的提示牌,不愿意多走幾十米,而是直接把垃圾丟到河里。
很多時候,莫敬榮看到了,就會上前制止,并進行勸導教育;更多時候莫敬榮沒有看到,他只好挨家挨戶上門宣傳愛河、護河政策,引導鼓勵村民愛護美麗家園。
紅中村總人口兩千多人,莫敬榮當上河長后得罪了不少村民,相當一部分村民后來還是表示理解,認為嚴格管理都是為了大家好。有個村民喜歡翻找垃圾桶,從中尋找有用的東西??伤看味紩牙乖诘厣?,有時候還會把垃圾直接倒到河道里。經過莫敬榮多次不厭其煩的勸導,他也有了改變,他依舊翻找垃圾桶,只是不會隨意丟棄垃圾了。說到村民的變化,莫敬榮面露喜色,他的努力收到成效了。
沙河有了河長,良好的變化廣受村民稱贊。村民曾東橋回憶,以前河道里滿是垃圾、雜草、樹枝等,有時候部分河段都看不到河水,上面漂浮的全是垃圾,有裝有垃圾的塑料袋、嬰兒紙尿褲等。如今,河道清潔多了,魚兒也多了。
河道變美了,莫敬榮看在眼里,喜在心中。雖知提高村民文明意識之路漫漫,但莫敬榮還是暗暗下了決心,要持之以恒,以宣傳教育提高村民文明意識為主,同時定時清理河道。針對河水稍微上漲就會淹沒橋面,既影響群眾通行,又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莫敬榮想,除了要再次疏通河道,還要向上級部門反映,爭取他們的支持。
莫敬榮,以一個村級河長的身體力行,來努力提升村民文明意識。他的苦與樂,正是肇慶市于2018年聘請的174名民間河長和河道警長盡責履職的縮影。
2017年7月15日,肇慶市印發了《肇慶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明確了河長制實施范圍、組織體系、河湖管護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等?!斗桨浮返挠“l,給了河長們真抓實干、敢于較真碰硬的底氣。僅2017年,肇慶市各級河長共2070人巡河次數達5599人次,共發現問題2172個,且件件落實到位。其中,市級、縣級河長發出督辦函分別為9次、44次,督辦問題已全面落實整改,其中不乏“啃下硬骨頭”的突出案例。
肇慶的河湖,具有點多面廣的特點,日常的河湖管護工作量大,加上管護執法力量薄弱,執法力度不足,一些基層河長對河長制工作還不夠重視,而且部門聯動不夠,存在著“單兵作戰”現象,導致河湖管理保護工作面臨不少困難。為激發廣大群眾共同參與到河湖管護工作中,同時強化河湖管護的執法力量,肇慶決定在全市范圍內公開招募一批民間河長(公益性志愿組織),以及對應全市河長體系,分別確定市、縣公安機關和公安派出所三級河道警長,協助河長開展工作。
2019年10月12日上午,肇慶市河長辦組織舉行市民間河長、河道警長聘書頒發儀式,向25位市縣級民間河長、河道警長代表頒發聘書,至此,肇慶境內的12條一級支流,27條千畝以上堤防,26公里18處險防,都有負責人站崗守衛。
肇慶市廣播電視中心的卓越,受聘為肇慶市級民間河長。對于這一職務,了解的人并不多。平時,卓越十分注重環保,也特別關注肇慶河湖生態健康。他說,能成為西江的一名市級民間河長,他深感光榮,同時責任重大。因為有這層身份,他平時外出時會格外關注西江的水體保護情況,包括注入西江的河涌。一次途經羚山涌,他發現沿涌散發出難聞的氣味,結合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反映,他及時向市河長辦反映,希望能找到原因并及時解決,得知原因和解決方法后又及時反饋給市民。喜歡運動的卓越,平時有去羚羊峽古棧道和江濱堤走走的習慣,他比較注意西江水質,會留意有沒有水體污染和偷采沿岸砂石現象,但所幸在城區段還沒發現過。
卓越說:“守護河湖健康是每一位市民義不容辭的責任。接下來,我將肩負起民間河長應有的職責,積極參加到保護西江母親河的各項宣傳、監督等工作中,并帶動身邊人一起投入保護河湖的行動中?!?
“民間河長”不僅僅是多了一個名頭,更是社會共治的管理創新。那么,民間河長主要做什么呢?他們負責對河湖進行巡查,對偷排偷倒、非法采砂等違法行為及時舉證上報,同時負責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的宣傳工作,收集群眾對治水護水的意見和建議,搭建起政府與群眾在河湖管護工作中的溝通橋梁。河道警長則主要負責嚴厲打擊各類危害水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并持續開展涉及水事糾紛排查調處和巡邏巡查工作,切實為水環境綜合治理提供服務保障。“聘請民間河長、河道警長是肇慶市堅決落實中央、省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也是肇慶市貫徹落實生態文明理念的具體舉措。”肇慶市河長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民間河長、河道警長發揮管河護河的監督、宣傳作用,帶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全市管河護河工作中,共同守護這一方綠水青山。
近年來,面對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的矛盾不斷加劇,取舍之間,考驗的是決心、勇氣和擔當。黨的十八大以來,綠色發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設美麗中國的行動不斷升級提速。繼“生態文明建設”寫入黨章后,大量明晰、可操作的生態環境保護細節,首次出現在十九大報告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被細化為多方面的具體部署。一個天藍、地綠、水清的大美中國,正在重回身邊、重現眼前。
2016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河長制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2017年11月5日,肇慶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揭牌,標志著肇慶市河長制工作進入實質運行階段。
12月的肇慶進入了枯水期,常年奔騰的西江,水位開始下降,但對于肇慶市2000多名河長來說,依舊不容松懈。
肇慶市端州區城西街道清風社區的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吳志明,是西江肇慶河段堤下1號閘到黃巷穿堤涵村段的河長,他所負責的河段全長1200米,終年有3000噸級的貨輪往來不息。同時,清風社區匯聚了端州區70%的漁民,因而吳志明的工作情況更加復雜。
吳志明對所管理河道的情況十分熟悉,“這個河段周圍沒有工廠,所以水體污染、偷排的情況并不嚴重,但是衛生問題還是常發,目前僅依靠社區的清潔人員進行清潔,希望‘一河一策’的措施出來之后,在更多部門的聯動之下,能夠更好地處理這些問題”。
“河長的工作,就是把這個河段管好嘛,”吳志明笑言,“還有之前臺風‘天鴿’到來的時候要通知漁民撤離、協助漁船靠岸、觀察河道變化等,日常也要做好每月兩次的情況匯總。工作雖瑣碎,但每一步都是為了使河道逐漸變好?!?
一張張責任網逐步覆蓋河湖。目前,肇慶市逐步構建起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的河長湖長責任體系。據了解,全市境內有247條河流、1座湖泊、742個山塘、353座水庫。肇慶市河長湖長基本實現了全覆蓋。截至2017年12月1日,全市已設立各級河長2041名,其中市級河長7名、縣級河長65名、鎮級河長531名、村級河長1438名。全面推行河長制,四級河長齊行動。2019年1月至今,2000多名市、縣、鎮、村河長巡河119672次。他們腳量目測,不留死角,對心中的“河”了如指掌……日復一日,積小成大。
五江一湖,孕育肇慶。目前,全長220多公里的西江肇慶段水質均保持 Ⅱ類標準,為全國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100%達標,省控斷面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跨市斷面水質100%達標。這些數據的背后是一個又一個像吳志明一樣的河長在努力,更是各級政府在全力支持。
曾經的羚山涌污水橫流,但經過大力整治,如今顯現于市民眼前的,是“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景象,長約2.6公里的羚山涌碧道公園已成為肇慶碧道的品牌。而這,恰恰得益于日臻完善的環保制度以及“河長制”的雙重防護。
河流管得好不好,群眾說了算。肇慶市在轄區內各河流顯要位置均設有“河長公示牌”,接受社會監督。日常生活里,市民可以通過公示信息、手機App、微信公眾平臺找河段所屬河長進行投訴,處理效果將直接列入河長的考評之中。
隨著秋冬季節來臨,西江水位逐漸下降,肇慶閱江大橋南岸的西江江面露出了一片片的沙洲,沙洲上還長出了水草和蘆葦等水生植物,形成了一片茂盛的江邊濕地。
這片濕地不僅吸引了不少肇慶市民前來游玩、釣魚,還引來了一群優雅高貴的“游客”——小白鷺。藍天白云下,數百只小白鷺翩翩飛舞于江面與大橋間,成為閱江大橋如詩如畫的一景。這群來這里休閑覓食的小白鷺或突然展翅高飛,或靜落江面嬉戲,或在青翠的水草中覓食,悠閑自得,完全是一種“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生命狀態。
白鷺對環境要求很高,它們來這里覓食嬉戲,得益于肇慶市近年來不斷開展的環境綜合整治。全面推行河長制,科學系統治理水環境,使西江的水質越來越好,西江正朝著“水更清、景更美、環境更亮麗”的目標不斷邁進。
2019年10月28日,生態環境部公布2019年1~9月地級及以上城市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排名,肇慶名列全國第17位。
但河流治理非一日之功,河長制能否實現“河長治”,制度保障是關鍵?!蛾P于全面推進河長制的意見》明確,各級河長肩負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執法監管等六大任務。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統籌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實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這一行動指南已在肇慶的江河之間逐步鋪開。
肇慶市制定2018~2020年行動計劃,各相關專項行動正在陸續開展,“一河一檔”“一河一策”的編制工作正在有序進行。進一步壓實各地河長湖長責任,加強管理體系建設,真正發揮河長制、湖長制的作用,推動河湖水治理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以市水務局為牽頭單位的河長制相關責任部門,正為實現“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的總目標而不斷努力。
在河長制的規定中,包括水資源保護、水安全保障、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改善、水生態修復等在內的8大項24小項考核指標所考核的不僅是全市2000余名河長,還落實到各協同單位。這也意味著這一常規化的制度將徹底擺脫以往“眾人管變沒人管”的整治狀態,將大江小河從階段性的“整治”過渡到長期性的“巡查”,最終達到常規性的“管理”。
情濃于水,河湖共治。河長,一個美麗的名字,仿佛責任人成了河湖的家長,為了河湖的健康成長含辛茹苦,無私奉獻。“河暢”是為了船只的安全,“水清”是為了環境與飲水的安全,“堤固”是為了人們的生命安全。有了這些安全,才有了“岸綠”與“景美”。中國式的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的和諧,在“河長”這個美麗的名字中,體現得分外鮮明有力。
在古代的傳說中,每條河都有河神。從小到大,從古至今,我們對河神的傳說可謂耳熟能詳。雖然說,河長制是生態意識、環保意識增強的表現,但在我們制定這個制度的時候,潛意識里有沒有受到神話傳說的影響呢?雖然這近乎幻想,但是我們也希望傳說中的河神化身為現實的河長,能以人與神的雙重力量,將西江變得更加美麗。
20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