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憶高手:過目不忘的策略與技巧
- 林少波
- 2159字
- 2023-07-07 19:50:39
第3節 大腦的記憶方式
記憶是過去經驗在我們頭腦中的反映。新版《辭海》中給“記憶”下的定義是:“人腦對經驗過的事物識記、保持、再現的過程。”
一、記憶的3個基本過程
(1)識記:這是一個新的輸入和編碼的過程。
(2)保持:信息的存儲過程。
(3)再現:信息的提取過程。
二、記憶的類型
根據記憶內容保持時間的長短可將記憶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
瞬時記憶
瞬時記憶也稱為“感覺記憶”。刺激作用于感覺器官引起短暫記憶。其特點:當停止刺激的時候,感覺信息的保持時間大約是1秒鐘,最多不會超過2秒,并按刺激的物理特性以感覺形式進行編碼,信息容量大。這種記憶保留了原有刺激形式。若受到注意,將被識別而轉入下一個短時記憶中去,接受進一步加工,否則很快消失。在美國心理學家斯珀林1960年所做的經典實驗中,證明了瞬時記憶的存在。
短時記憶
短時記憶指外界刺激以極短的時間一次呈現后,保持時間在1分鐘以內的記憶。例如,你剛剛要了某人的電話號碼,記住后,一個個數字開始撥,這是短時記憶。有可能過一會兒,你再撥打時就發現自己已經忘記電話號碼了。
根據研究報告,短時記憶的容量大概是5~9個組塊,語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時記憶中多為聽覺編碼,非語言文字的材料主要是形象的記憶。如果我們記一些數字,如98424631375,你以1秒鐘讀一遍后進行回憶,出錯的概率就很大,因為這已經超出了短時間記憶的容量。
傳統的記憶方式就是死記硬背,也屬于短時記憶,需要不斷重復,效率很低。例如,座機的號碼只有7~8位,比手機號碼的11位要好記很多;單詞字母數少于10個的就會好記,多于10個字母的我們就需要分段記憶。這就是短時記憶容量所限制的。這就會很容易導致我們記得慢。
死記硬背的時候,我們需要不斷重復,才能使記憶內容變成長期記憶。通常,我們需要50~100次才能達到牢記,而且這不保證你就不會忘記了。你想,如果給你10個單詞,你讀100次,是不是保證不能忘呢?我想大部分人的回答是“不行!”那么這50~100次到底指什么呢?是指我們當下,記住了要記得內容,也就是達到了短期記憶后,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不斷重復,加深印象,復習,這樣的過程要持續50~100次,才有可能把所有的內容記住。如果復習次數不夠,很可能你記了10個單詞或者其他內容,過一個月,只記得一兩個單詞了,甚至可能全忘了!
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信息時代,每天迭代的信息太多了,如果我們短時間內不能掌握學習的內容,新的學習內容就又會冒出來。這樣就很容易讓我們長期處在一個狀態:老的知識沒學會,新的知識又難掌握,跟不上社會的腳步。
所以我們要學會科學的方法,學會正確的記憶方式,提高我們的效率。
長時記憶
長時記憶是指存儲時間在一分鐘以上的記憶,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終身。它的信息主要來自短時記憶階段得到復述的內容,也有由于印象深刻一次形成的。長時記憶的容量似乎是無限的,它的信息是以有組織的狀態被儲存起來的。
長時記憶最大的特點就是容量無限,存儲時間長甚至達到終身,而圖像記憶就屬于長時記憶。我們要想辦法把短時記憶變成長時記憶,這樣我們就能記得更牢固了。
記憶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聲音記憶(也就是死記硬背),主要通過左腦(語言腦)來實現;另一種是圖像記憶,主要通過右腦(圖像腦)來實現。
舉個例子:我們要記一些素材。
當死記硬背的時候,通常我們將進行怎么樣的步驟呢?
看—讀—聽—記
每個人運用傳統的聲音記憶的時候就會經歷這四個步驟,哪怕你默讀,也會有聲音傳到我們的左腦。當你回憶的時候,一般只能回憶起內容的聲音,而沒有圖像。大腦中什么都沒有。有些人可能會說,我記手機號碼的時候會想到人,那是因為通過號碼想到人,而不是因為號碼本身。
圖像記憶就會不一樣了,我們都會有這樣的一個經歷,平時看電影的時候,大部分人能夠記住里面大部分情節,這是因為我們在回憶的時候,大腦中會出現大量圖像:他們當時的表情,還有驚心動魄的畫面。這些都會讓我們大腦產生極大的興趣,而把它記下來。這就比單純的聲音記憶來得更容易。
我們來試試看,跟著這段文字來想象一下:
好,睜開眼睛,現在我們來回答幾個問題。
你進入森林遇見了什么人?
在森林里遇到了什么動物?
這只動物眼睛什么顏色?
這只動物長了什么顏色的角?
接下來請你描述一下你在大腦當中想象到的這幅場景,把這只動物清晰地描述一遍,看看能否記得清。
是不是很清晰?有沒有感覺圖像還是很不錯的?假如你有一些想不起來也沒關系,這說明你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想象力等待你的開發哦!
接下來我們進入記憶健身房,來回顧一下,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
記憶健身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