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記憶的概念及分類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記憶到底是什么。記憶可以分為“記”和“憶”兩部分,它是由識記、保持和回憶三個環節組成的,這三個環節缺一不可。識記是保持的前提,沒有保持也就沒有回憶,而回憶又是檢驗識記和保持效果好壞的指標。同時根據記憶材料保存時間的長短我們把記憶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瞬時記憶又叫感覺記憶,這種記憶是指作用于人們的剌激停止后,剌激信息在感覺通道內的短暫保留。信息的保存時間很短,一般在0.25~2秒。瞬時記憶的內容只有經過注意才能被意識到,進入短時記憶。
短時記憶是保持時間大約在1分鐘之內的記憶。據L.R.彼得遜和M.J.彼得遜的實驗研究,在沒有復述的情況下,18秒后回憶的正確率就下降到10%左右,1分鐘之內記憶內容就會衰退或消失。有人認為,短時記憶也是工作記憶,是一種為當前動作而服務的記憶,即人在工作狀態下所需記憶內容的短暫提取與保留。
短時記憶有3個特點:
1.記憶容量有限,據米勒的研究為7±2個組塊。“組塊”就是記憶單位,組塊的大小因人的知識經驗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組塊可以是一個字、一個詞、一個數字,也可以是一個短語、句子、字表等。
2.短時記憶以聽覺編碼為主,兼有視覺編碼。
3.短時記憶的內容一般要經過復述才能進入長時記憶。
長時記憶指信息經過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頭腦中長時間保留下來的記憶。從時間上看,凡是在頭腦中保留時間超過1分鐘的記憶都是長時記憶。長時記憶的容量很大,所存儲的信息也都經過意義編碼。我們平時常說的記憶好壞,主要是指長時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