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六、胃鏡檢查護理配合技術

【目的】

胃鏡檢查是臨床中應用廣泛的技術,通過胃鏡可觀察食管至十二指腸降部近側段的所有部位,以確定病變的部位及性質;進行活體組織檢查,協助診斷胃部惡性腫瘤,慢性胃、十二指腸疾病及原因不明的上消化道出血、幽門梗阻等;對已經確認的胃、十二指腸疾病患者進行隨訪或觀察療效;檢查的同時,可在鏡下進行止血、鉗取異物、電凝切息肉以及其他治療。

【用物準備】

(一)必備物品

電子胃鏡、主機和光源、注水瓶、活檢鉗、細胞刷、牙墊、治療巾、彎盤、無菌紗布、咽麻除泡劑、吸引裝置、各種型號的注射器、生理鹽水、蒸餾水、急救物品及藥品治療車。

(二)可能需要的物品

1.存放活檢標本的裝有10%甲醛溶液的小瓶、95%乙醇固定液。

2.患者的姓名標簽和病理學申請單。

3.黏膜染色劑(Lugol's液、靛胭脂、亞甲藍、剛果紅等)及內鏡噴灑管。

4.病理標本瓶、真菌玻片及培養試管。

5.相關治療附件(高頻電發生器、圈套器、透明帽、尼龍繩套扎器等)。

6.急救物品及藥品治療車。

【操作方法及程序】

(一)術前準備

1.醫務人員準備:胃鏡檢查前醫務人員在工作服外穿好防護衣、防水鞋套,洗手后戴好帽子、口罩、一次性乳膠手套,必要時戴防護眼鏡。

2.胃鏡準備。

(1)每日用鏡前從鏡柜中將內鏡取出,置于內鏡消毒液中浸泡,浸泡消毒時間參照消毒劑產品使用說明,浸泡后用流動水沖洗干凈,用潔凈壓縮空氣吹干后備用。

(2)檢查內鏡。

1)檢查插入管有無凹陷及凸出的地方。

2)檢查內鏡彎曲功能:檢查角度旋鈕及彎曲部外皮。

3)檢查光學系統:檢查圖像是否清晰。

4)檢查管道系統:確認活檢孔道通過鉗子順暢。

(3)連接主機、光源及內鏡電纜。

(4)接注水瓶。

(5)接吸引導管。

(6)接電源。

(7)檢查送氣、送水功能。

(8)檢查吸引器功能。

(9)檢查角度控制旋鈕。

(10)電子內鏡進行白平衡調節。

3.治療車上備有20mL和50mL注射器,抽好生理鹽水備用。

4.患者準備。

(1)患者前來檢查,預約分診護士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準確識別患者身份,嚴格查對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送檢科室是否與申請單一致,確診無誤后應進行患者登記。

(2)護士主動熱情接待患者,向患者介紹檢查醫生。

(3)向患者講明檢查過程、注意事項及在檢查過程中需做哪些配合,使其心理上做好充分準備。

(4)向患者作必要的解釋,消除其緊張情緒,主動配合檢查。

(5)向患者家屬說明做胃鏡的必要性和風險性,取得患者及其家屬的同意后,簽署知情同意書。

(6)患者檢查前需禁食、禁水8小時,保證空腹狀態。

(7)如患者裝有活動性義齒應于檢查前取出,以免檢查中誤吸或誤咽。

(8)詢問患者有無青光眼、高血壓、前列腺肥大、心律失常,是否裝有心臟起搏器等,及時與檢查醫生溝通。

(9)診療室護士再次核對患者身份信息,嚴格查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檢查項目等,仔細閱讀檢查申請單。

(10)術前用藥。

1)鎮靜劑和解痙劑:對于過度緊張的患者術前可根據醫囑肌肉注射鎮靜劑和解痙劑。

2)祛泡劑:術前給予患者口服袪泡劑,消除胃腸道黏膜表面的泡沫及黏液,使內鏡下視野清晰。

(11)檢查前10分鐘常規對患者給予咽部麻醉。

(12)患者體位:讓患者左側屈膝臥位,解開衣領口,松開褲帶,枕頭與肩同高,頭微屈,嘴角下墊一彎盤及治療巾,囑患者張口輕輕咬住牙墊,同時交代患者在做胃鏡的過程中勿吞咽口水,以免引起嗆咳或誤吸。

(二)術中配合

1.患者監護及插鏡中的配合。

(1)患者側臥時囑其放松身軀,頸部保持自然放松狀態。

(2)進鏡時,護士位于患者頭側或術者旁,可適當扶住患者頭部固定牙墊,注意讓患者頭部保持不動,勿向后仰,協助操作者插鏡。告知患者操作過程中有惡心、嘔吐等反應時,用鼻子緩慢深呼吸,盡量放松,將牙墊咬緊,切不可吐出牙墊。

(3)檢查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面色、神志、生命體征變化,如有異常,立即停止檢查,并做對癥處理。

(4)無痛胃鏡檢查行全身麻醉患者需持續心電圖、血壓、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監測,直至檢查結束。

(5)備齊各種急救藥品、物品及設備,包括吸引器、氧氣和急救車。

2.鏡檢中的配合。

(1)進鏡檢查時,操作者及護士應適時做些解釋工作,使患者盡可能放松,以更好地配合檢查。

(2)檢查過程中如遇胃內黏液多、泡沫多、有血跡、有食物殘留等影響視野清晰度時,操作者可按胃鏡操作部的注水按鈕沖洗鏡面,用50mL注射器吸水經鉗道管注水沖洗。

(3)術中發現胃內有活動性出血或活檢后出血較多時需進行內鏡下止血。

(4)檢查結束退鏡后,護士應手持含酶紗布或濕紗布擦去鏡身表面污物或黏液,反復吸引含酶溶液及注水、注氣10秒鐘,取下內鏡蓋好防水蓋,送消毒間進行清洗消毒。

3.取活檢時的配合。

(1)器械物品準備。

1)先準備一些剪成長條形的小濾紙片,用一個普通夾子鉗住,放于治療車上;另備裝有固定液的小瓶用于裝活檢組織。

2)檢查活檢鉗,必須是經過滅菌處理過或者一次性的。檢查活檢鉗的開合及鉗瓣是否光滑。

(2)活檢操作。

1)護士右手握住活檢鉗把手,左手捏住活檢鉗末端10cm處在活檢鉗處于關閉狀態下遞給術者,操作者接住活檢鉗末端,將其插入胃鏡活檢孔道。在送入活檢鉗的過程中,始終保持靠近鉗道管口處的活檢鉗垂直于鉗道口,在活檢鉗尚未送出胃鏡先端時,鉗瓣始終保持關閉狀態,不能做張開的動作,以免損傷內鏡鉗道。

2)活檢鉗送出內鏡先端后,根據操作者指令張開或關閉活檢鉗取組織,鉗取標本時要均勻適度用力關閉鉗子進行鉗取。

3)在鉗取組織后,護士右手往外拔出鉗子,左手用紗布貼住活檢孔,防止胃液濺至操作者身上及擦去鉗子身上的黏液及血污。

4)將活檢鉗分次鉗取的組織夾放在濾紙上,將多塊組織放入裝有固定液的小瓶中,寫上姓名(住院患者注明住院號)、取材部位,填寫病理申請單送檢,不同部位鉗取的組織分瓶放置并編號,在申請單上注明不同編號組織的活檢部位。

4.刷取細胞的配合。

(1)器械物品準備。

1)細胞刷。

2)涂片用的清潔玻片2~4片。

3)裝有固定液的固定細胞用玻璃缸。

(2)刷取細胞:一般放在活檢之后或檢查結束之前進行。護士右手握住細胞刷的尾部,左手將細胞刷頭部遞給術者,配合操作者將細胞刷從胃鏡活檢通道送入,在胃鏡視野中可見到細胞刷,護士轉動細胞刷配合操作者在病變部位反復刷取細胞,將刷頭退至內鏡頭側,不得推入內鏡鉗道內,隨胃鏡一起退出體外。

(3)涂片:保持細胞刷仍留在內鏡鉗管道中,將細胞刷稍送出內鏡先端,護士握住內鏡先端部,用刷頭在玻片上旋轉作圈狀涂抹,一般涂2~4張,標明玻片編號,將玻片放入裝有固定液的玻璃缸,貼上標簽,注明患者姓名,填寫細胞學檢查申請單,新鮮送檢。

(4)涂片后處理:先用含酶紗布擦凈黏液,再用含酶溶液或水將細胞刷洗凈后,將細胞刷從管道拔出。

(三)術后處理

1.患者護理。

(1)退鏡后,協助患者將牙墊取下,并囑其將口中分泌物吐出,用紙巾或紗布擦干凈。

(2)術后因患者咽喉部麻醉作用尚未消失,囑患者不要立即漱口或飲水,以免引起嗆咳。

(3)檢查后可能會有短暫的咽喉部疼痛,囑患者不要用力反復咳嗽,以免損傷咽喉部黏膜。

(4)檢查后患者如有嘔吐、腹痛、腹脹等不適,需報告操作者,有些患者檢查結束后會出現腹脹,可協助患者坐直哈氣或做腹部按摩促進排氣。

(5)術后局麻作用完全消失后飲食可正常進行,如患者取活檢或咽部疼痛明顯者,術后2小時方可進食,且宜進清淡溫涼半流食一天,勿吃過熱食物,防止粗糙或刺激性食物。

(6)注意觀察有無胃鏡檢查并發癥的發生,如胸痛、腹脹、腹痛等。

2.胃鏡處理。

(1)胃鏡檢查結束后,立即進行床側清洗。用濕紗布或含酶紗布擦凈鏡身上的黏液及污漬,反復吸引酶液及送水、送氣10秒鐘。

(2)關掉電源,取下吸引管,撤下內鏡,裝上防水帽,置于合適的容器中送入消毒間按照《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2004年版)進行清洗消毒。

3.附件處理。內鏡附件的清洗、消毒及滅菌參照《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2004年版)進行。

【注意事項】

1.囑患者檢查前一天禁止吸煙,以免檢查時因咳嗽影響插管,患者至少要空腹8小時以上。

2.在檢查前20~30分鐘要給患者用鎮靜劑、解痙劑和祛泡劑,術前給予咽部麻醉,并做好相應的健康指導。

3.檢查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面色、神志、生命體征變化,如有異常,立即停止檢查,并做對癥處理。

4.檢查后如有腹脹,可坐直哈氣或作腹部按摩促進腸道排氣。如有劇烈腹痛、腹脹等情況發生,應及時告知醫護人員。

5.咽部可能會有疼痛或異物感,可口含碘喉片、草珊瑚含片等,癥狀可減輕或消失。

6.普通胃鏡檢查無特殊治療者30分鐘后即可飲水、進食,取活檢者應2小時后再進食,需進食溫涼米粥、面條等半流質飲食1天,第二天可正常進食。

7.胃鏡檢查后注意有否黑便(呈柏油或瀝青樣,是上消化道出血現象),如出現黑便要及時到醫院請醫生處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周县| 永康市| 新巴尔虎左旗| 龙川县| 拜城县| 渭源县| 丽江市| 江津市| 潼南县| 丰县| 玉环县| 苏州市| 凌海市| 兰州市| 乐至县| 连云港市| 竹山县| 临澧县| 溆浦县| 且末县| 宁城县| 达拉特旗| 樟树市| 崇左市| 上虞市| 安达市| 秭归县| 互助| 高淳县| 历史| 建平县| 伽师县| 江西省| 沧源| 广汉市| 桦南县| 永平县| 民和| 常熟市| 潮安县| 油尖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