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科護理技術操作規范
- 高淑平主編
- 496字
- 2023-07-07 17:54:04
七、藥浴技術
【目的】
利用中藥煎湯在皮膚和患處進行浸浴的治療方法,是借助藥力和熱力通過皮膚和黏膜作用于機體,具有通調氣血、祛風除濕、清熱解毒、疏風止癢作用,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
【用物準備】
中草藥液、溫熱水、一次性浴罩、醫用淀粉、消毒物品、溫度計,必要時備屏風。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兩人核對醫囑無誤,準備用物。
2.核對患者床號、姓名、住院號,評估患者。
3.清潔浴缸及藥浴室后,再鋪一次性浴罩,并保持藥浴室通風。
4.用2/3缸水,20L中藥液,加醫用淀粉500g混勻。
5.再次核對患者床號、姓名、住院號,告知患者準備藥浴。
6.室溫25℃,水溫37~40℃。
7.浸浴時間,青壯年20分鐘,老人及小孩15分鐘。
8.詢問患者有無不適,如有不適立即停止藥浴。
9.治療結束囑患者擦干身體,穿好衣物,攜帶自己的物品離開浴室。
【注意事項】
1.空腹及飽餐后不宜進行全身藥浴。
2.浸浴過程中,護理人員應每隔10分鐘巡視一次,詢問患者是否有不適感,預防隨時可能發生的意外。
3.老人和小孩浸浴時須有陪伴陪同。
4.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有出血傾向者、肺功能不全及肺功能低下者、骨折后傷口及手術切口未愈合者、婦女月經期,禁止全身中藥浴。
5.不宜行全身藥浴者可行局部藥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