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感覺統合游戲指導書
- 伍玥溪編著
- 1840字
- 2023-07-07 18:30:23
感覺統合是如何參與到兒童身心發展過程中的
生活中,我們任何人對于外界的感覺都是經由自身的一些感覺系統,如視、聽、嗅、味、觸等器官參與其中,并在自然的狀態下進行的。不過,要完成這樣的學習,并不是只有這些感覺器官的參與就行了,重要的是進入大腦的感覺刺激信息能在中樞神經形成有效的組合,也就是“感覺統合”,正因為有這種能力,大腦才能協調身體對外界做出適當的反應。
一些家長可能認為“感覺統合”是個晦澀難懂的理論,其實我們可以將其比喻為交通管理者,沒有它們,交通將亂成一團。感覺統合使我們感覺神經的交通不至于中斷,所有的學習和動作能順利進行。在達成各種有目的的協調行為上,感覺統合的能力非常重要。
在兒童成長過程中,3~6歲是感知覺和運動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是促進和提高感覺統合能力的關鍵期。此時兒童大腦的發展,必須要有適宜的刺激,這種刺激主要還是來源于環境,如果寶寶需要的刺激被屏蔽或剝奪,就如同寶寶的身體得不到食物營養一樣,就無法進行“統合”。那么,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感覺統合是從哪些方面參與到他們的身心發展中的呢?
1.視覺
顧名思義,就是把通過我們的眼睛接收到的信息傳送給大腦,再經由腦部視覺處理中心處理和分析,并使他們與其他感覺信息進行統合。然后,腦干核把信息傳送到腦干的其他部分和小腦,以便與運動信息相協調,將運動信息傳送到肌肉。
2.聽覺
和人類的視覺一樣,人類的聽覺也是一種接收外界信息的方式,在人的腦干中也有個聽覺處理中心,人的內耳聽覺接收器一旦接收到來自外界的刺激,就會自動開啟處理功能。
人的聽覺處理中心靠近腦干中的視覺處理中心,兩者可以相互交換信息,就像視覺輸入一樣,有些聽覺信息也會傳送到腦干其他部分及小腦,以便與其他感覺與運動信息相協調。聽覺信息與其他感覺信息混合后,繼續傳到大腦半球的幾個部分。
3.觸覺
有了觸覺,我們才能感受到來自外界的溫度、濕度、疼痛、壓力及震動,觸覺來源于我們的皮膚,可以說,觸覺系統是我們人類最早的感覺系統,我們呱呱墜地,就會用手去抓和觸摸,所以,觸覺感是先天形成的,在人類的胚胎期就已經開始形成觸覺系統。主要作用是保護人體對冷、熱、痛、癢的正確反應,辨別觸摸到的物體的軟硬,感受壓力的大小。
4.本體感覺
本體感覺(又稱深感覺)是來自我們身體內部的肌肉、關節的感覺,它是了解肢體的位置與運動的感覺。
我們的這些感受上傳到脊髓、腦干及小腦,部分傳至大腦半球,大部分本體感受輸入在大腦產生感覺的區域加以處理。平衡感是人類后天形成的,平衡能力主要來自骨架和中樞神經的功能,并在中耳的半規管組成辨識神經體系,以調節身體和地心引力的關系。人類生存的每分每秒都要與地心引力做平衡性的感覺統合。
5.前庭覺
人的前庭系統是極為敏感的,一旦位置和動作有任何改變,都會對人的大腦產生很大的影響。
其實,這種影響在人還是胎兒的時候就已經形成了。在子宮中的第五個月,前庭系統就已發展得很好,母親在整個懷孕期間,她的身體一旦產生移動,都會對胎兒的前庭系統產生刺激。
前庭覺大部分在前庭核(腦干前面)和小腦中處理,然后由這兩處下傳脊髓,進入腦干,在腦干中擔任重要的統合角色。前庭覺是由前庭神經核組成的神經體系的功能。前庭覺是人類先天形成的,包括視覺、聽覺、前庭平衡覺、口腔觸覺。前庭覺的主要功能是接受臉部正前方的視、聽、嗅、味、觸信息,并經過濾及辨別再傳給大腦,使大腦不至于太忙碌,注意力才能集中。前庭覺會影響孩子成長以后的視覺、聽覺性質學習。
6.平衡感與前庭平衡感
所謂平衡感,指的是利用人的內耳的三對半規管及耳石(碳酸鈣結晶)來探測地心引力并控制頭部在活動中的方位,以保持人的身體骨架與地心引力之間的平衡。
前庭平衡感是指人類整個身體的觸覺、關節活動信息經過前庭過濾以選擇重要的信息作回應。只有前庭覺和平衡感取得完全協調,大腦才能正確辨識身體的空間位置。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這些感覺系統是共同參與的,只要有一項出現了“紕漏”,就會導致孩子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孩子便會出現哭鬧、挑食、注意力不集中、平衡性不好等問題。一些父母認為,這些問題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減輕和消失,其實不然,這些反而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更加復雜。原本只是單純的感統問題,到后面可能會夾雜著情緒問題、行為問題、人際互動等不良影響,并隨著時間推遲越來越嚴重,甚至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總之,任何父母都要盡早學習感覺統合的知識,并將其運用到對孩子的親子教育中,如果發現孩子存在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要盡快干預,不能讓其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