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生活中,一些孩子的行為令許多父母感到異常困惑,比如莫名哭鬧、“人來瘋”、喜歡扔東西、喜歡打人等,盡管這些行為看起來再普通不過,卻令父母感到頭疼。通常父母會采取哄、獎勵、懲罰等方式來處理這類問題,讓孩子回歸平靜,但這只是暫時的,過不了多久,孩子就故態(tài)復萌。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父母認為,孩子有著難以想象和理解的行為表現(xiàn)。其實,孩子和成年人的思維方式有著十分明顯的差異,如果父母習慣以成年人的思維方式去看待孩子的行為,那么,父母對孩子的一些行為是無法解讀的。父母面對著孩子各種各樣的言行,是否想過如何尋找孩子行為的合理解釋?又如何從孩子的言行中辨別出他們真實的心理需要呢?

若想讀懂孩子的行為模式,就需要深諳兒童行為心理學,了解孩子的思維方式。比如孩子習慣從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去認識事物,而不能從客觀的、他人的角度認識事物,所以有點以自我為中心;孩子有時會有一種把沒有生命的物體看作有生命的認識傾向;孩子有時只是按照具體字面意思理解字詞;孩子喜歡哭鬧,其實是因為內(nèi)心缺乏安全感……透過這些行為密碼,父母仔細分析可以判斷出孩子的真實心理需求。

父母的教育,是從深諳孩子的心理需要開始的。而心理需要是所有言行的基本動力,也是促發(fā)其行為活動的內(nèi)在動力。孩子的發(fā)展是在天性的基礎(chǔ)上展開的,更傾向于遵循自身內(nèi)在的發(fā)展邏輯性和規(guī)律性。通過孩子在各個階段呈現(xiàn)出來的各種行為,父母可以了解孩子多層次、多樣性的心理需要,比如,空間的需要、直覺動作的需要、宣泄的需要、依戀的需要、秩序的需要。

通過學習兒童行為心理學,我們可以明白其實孩子的需要都是合理的,父母可以通過觀察、研究孩子的言行來辨別孩子行為背后真實的需要,理解孩子的需要,給予孩子最豐沛的心靈滋養(yǎng)。這大概是教育的最終目的,也是兒童行為心理學的終極目標。

有時候,孩子的行為雖然看起來不可理喻,但只要了解兒童行為心理學,父母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只是用他們的思維方式構(gòu)建著自己的小世界,等父母走進這個世界,便會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是那么絢麗繽紛又是那么標新立異。

編著者

2020年11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河县| 平南县| 沂源县| 鹤岗市| 大安市| 大邑县| 嘉黎县| 额尔古纳市| 紫金县| 安宁市| 册亨县| 安多县| 太康县| 武定县| 南充市| 武城县| 阿拉善左旗| 九台市| 定结县| 北安市| 永寿县| 阳信县| 陇南市| 江陵县| 襄垣县| 潮安县| 北川| 绥江县| 龙口市| 砚山县| 乌拉特中旗| 乐都县| 枣强县| 当阳市| 临安市| 石家庄市| 信宜市| 嘉黎县| 英吉沙县| 来安县| 上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