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jié) 學習的兩條進步線

在我的記憶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做到過幫助一個學生在高考的最后6個月(模擬考240分左右)逆襲考上二本,也幫助很多成年人考過注冊會計師、一級建造師、教師資格證、單位內部晉升考試等。

在這些過程中,我發(fā)現如果能明確一件事,再使用正確的方法和手段,學習成績就能得到飛速的進步。這件需要明確的事情是:人的學習有兩條成長線,能明白這兩條成長線的人,學習時會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不至于白費力氣、效率低下,做很多無用功。

學習中的兩條成長線:

1.臺階式思維認知的成長線(思維障礙、認知障礙、技能或知識的內在邏輯的理解障礙等)。

2.對于知識點的再現、規(guī)律所涉及變化的記憶累積的成長線(事實性知識考試背誦要求多,考點多,知識點、規(guī)律組合變化大,沒記憶儲備靠臨時思考易錯、難解)。

當老師去教一個人知識或技能時,并不是一上去就直接教他怎么操作,馬上就去解決某個問題。老師往往是先讓他理解、領悟這個知識最基礎的認知和邏輯原理。如果一個人不懂得最基本的原理和邏輯,還有相關的背景知識,在實踐過程中遇到了問題,就不能找到根本原因。

如果勤奮可以成功,我認為最容易成功的是驢,因為驢比人勤奮多了,它們可以連續(xù)十幾個小時不眠不休地工作,所以努力、勤奮不是獲得成功的核心要素。

當一個人臺階式的思維成長線沒有打開,他們會花費很多時間,甚至一生去重復某種低效努力,我把這一類人比喻成為:思維臺階下的人。更高階的認知無法被外力或當事人自己打通、提升上去,于是臺階成為他們終生的思維之墻,他們永遠無法逾越思維認知的墻,他們能看到的就是墻下的世界,一輩子也跳不出去。

舉個例子:我有一個學生,他認為人的記憶力不可以提升,記憶力是天生的,他不斷暗示自己并強化這個固有認知。

我反復地告誡他:人的記憶力是可以提高的。如何提高呢?當我們的大腦獲取的是抽象信息時,我們通過思考將它創(chuàng)造、加工成更好記憶的形式,嫁接到我們熟悉的事物上,就可以快速地記住它,并且不占腦容量。

當我反復向他傳遞這個新認知的時候,他還是不斷重復自己的固有認知:人的記憶力是天生的,無法改變,將信息進行了加工是增加了新的記憶量,這樣記憶的東西更多了,所以人的記憶力無法改變,這樣做是徒勞無益的。

于是我給他舉了一個記憶單詞的例子:記憶單詞contrast(對比)。

有兩種記憶方式,一種是像他原來那樣反復地念,憑借自己的先天機械記憶能力來記住。另一種是把信息加工成更好記憶的形式去記住它,例如:con看成詞綴:共同,tr看成“投入”的首字母縮寫,a是一個,st看成“石頭”的首字母縮寫。

于是我回憶起往事:在農村的水壩上,兩個孩子共同(con)走到那里,每人都投入(tr)一個(a)石頭(st)到水庫里,最后比較誰打的水漂更多。回顧往事后,我輕松記住了contrast的拼寫和含義,間隔復習兩遍后,我就永遠記住了這個單詞,而機械重復念的話,記憶很多遍還是容易和其他單詞混淆或遺忘。

通過這個案例,這個學生也發(fā)現了這一點:同樣是記憶同一個信息,不同的記憶手段效果差很遠。但這個實驗的結果和他的固有認知是沖突的。

我給他做了一個比喻:如果你需要拖動一個兩百斤的貨物,你是選擇用手去拖它到目的地,還是用小推車呢?他說:用小推車!我又問:那小推車類比了這個記憶過程,是否如你所說聯想過程增加了新的記憶量呢?他不知道如何回答,于是我繼續(xù)說:我們把信息加工成更好記憶的形式并不是增加了記憶的量,而是選擇了用更省力、高效的工具到達目的地。在復習單詞時回憶往事,并沒有記憶了什么新的東西,這是一個把新信息和過去的長期記憶捆綁在一起的過程,是不太占用腦容量的。最后,這個學生的認知障礙終于打通了,他的認知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思維認知的障礙被打通后,他才能看到新的世界,而對于有固定型思維的人,新的認知永遠會被他的固有認知打敗,思維的門緊閉了,智慧之門也緊閉了。所以在生活中,我遇到固定型思維很重的人,即便我知道有更好的認知和方法,我也會選擇避而不談。可以說固定型思維(認為自己之前獲得的認知是真理,是不變的,無法接受新事物。固定型思維的反面是成長型思維,海納百川,可以吸收新的認知和方法)是學習新知識的最大障礙。

認知、理解和弄清楚所學習的知識的基礎邏輯,或者找到規(guī)律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們加速了學習的速度,讓我們在應用知識的過程中不會用錯,同時讓我們有舉一反三、用自己總結的規(guī)律去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但是在前面的章節(jié)中,我也提到過,過分看重臺階式成長是有問題的。其實有問題的并不是思維的臺階式成長,認知、理解、弄清楚事物的底層邏輯、總結規(guī)律都沒有錯,但是過分地強調它們的重要性,會讓一個人進入思維成長至上的誤區(qū),這個誤區(qū)就會導致學生的學習停滯不前。

在學習某個知識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打通臺階式思維認知的成長線,當階梯式成長達成后,對于學習知識,它的收益就開始遞減、衰退,它只是學習知識、形成能力的起點和方向,不是能力形成的核心。

雖然臺階式思維認知的成長線只是能力形成的起點和方向,但也很重要,因為如果起點和方向都錯了,我們會不斷重復低效率的認知和方法,這就是任何學習領域,有教練或者老師參與的學習和練習,都比學習者自己練習的效率要高得多的原因。好的教練或者老師會在學生進入誤區(qū)之前和之中,想辦法幫忙糾正。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糾正,學生就會內化錯誤或者低效率的操作習慣,從而產生重大的副作用,無論怎么努力,進步速度都很慢。

例如,我在打籃球的時候,用手用力地拍籃球,發(fā)現自己運的球總是不聽使喚。一個專業(yè)的籃球運動員告訴我,正確的發(fā)力不是用力向下拍球,而是用手把籃球拉成D字形去運(籃球的運行軌跡接近圓形會比較穩(wěn)定),向下拍是運不穩(wěn)的。我想如果當時他不提醒我,也許我練習一輩子,也不清楚為什么我運的球總是不穩(wěn)定。

我常對我的學生說一句話:你們不要認為自己理解了什么樣的舉重姿勢是正確的,就等于有了力量。

第二條成長線比較樸實無華,它主要是靠時間去反復訓練、記憶熬出來的,沒有捷徑。你花的時間越多,積累的對知識變化的記憶越足夠,你解決問題就越輕松,反之則越低效。

我們可以這樣去類比兩條成長線:第一條是知道如何舉重,第二條是不斷舉重增加臂力。

有了對兩條學習成長線的認知,在學習的時候,就可以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到底是思維認知障礙還是重復記憶、練習、訓練的儲備不足?如果你的思維臺階式成長線的障礙沒有打通,你就要在理解、思考知識點的例子或者徹底地弄清楚知識的核心概念上下功夫,要把思維認知領悟透,就像穿透一個障礙物那樣。如果你的記憶儲備成長線不足夠,你的行為就得偏向于訓練、學習、重復記憶、篩選(把記憶儲備足夠的篩選掉,節(jié)約時間攻克儲備不夠的)。

接下來我們分析:死記硬背的人為什么沒辦法搞好學習。

首先我對知識下一個定義,知識就是能幫助我們做出更好決策的信息。有些知識是我們長期實踐活動的經驗結論,有些知識是我們長期總結出來的規(guī)律,它在具體的應用環(huán)境中,在關系中發(fā)揮作用。

長期實踐活動的經驗結論,我們可以把它總結出來,提前背下來,然后指導我們后續(xù)的行為活動。

有些規(guī)律是可以總結出明面上結果的,如數學公式,也是可以先學習和背下來,然后套用到需要該公式的應用環(huán)境中去解決問題;有些規(guī)律是不可見的,隱藏在操作的關系中,要靠實踐訓練的過程去感知和記住它們。

學生的應試考試成績在記憶上和兩個因素直接相關:記憶儲備和記憶強度。而記憶儲備又分為兩種:一種是明面上看得見、摸得著的記憶。另一種是隱藏在信息的關系中或操作過程中的不可明視的記憶。

(透過窗戶可以看到一些信息,而墻壁擋住了另一些信息。)

在實際的學習中,有海量的知識是明面上的:

例1:英語的閱讀理解,如果每一個單詞的意思你都有相關的記憶儲備,大致上你能看懂這篇文章;如果大多數單詞你都不認識(沒有單詞和其含義相關的記憶儲備),你就看不懂。

例2:對于醫(yī)學生來說,很多藥名和相應病癥的用藥量、應用范圍都需要精準的結論記憶。

例3:律師需要精準地背下大量具體的法律條文和相關的數字信息。

在各行各業(yè)中,精準地記住很多事實性的結論,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做決策。

理科考試中的很多解題思路和邏輯,需要隱藏在信息的關系中或操作過程中的不可明視的記憶。

有一個學生說:我從來沒有記憶過數學的知識點和公式,卻能考好數學,所以學習不是記憶,考試不是背書。

而有一個學霸的表達很有意思,他說:數學做題的本質就是背題,不是背題目明面上的那些條件和涉及的各種數據,而是通過做題的過程來背下運用題目條件一步步去解題的思路,做題是一個背解題思路的過程。

正因為解題思路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記憶,所以很多人把它理解為理解的過程,而不是記憶。正如第一個學生說的“學習不是記憶”,其錯誤就在于:縮小了記憶的范略,面對需要在關系中的記憶時,他們依然選擇了死記硬背明面上的事實性結論,這種南轅北轍的操作導致他們無法學好。事實上,我們在學數學時也需要重復做題,這就是在記憶不可明視的知識。如果有一天存在不需要重復就能學會任何知識的學習方法,那么學習就真的和記憶沒關系了。顯然的結論是:不重復,就沒辦法產生記憶,就什么也學不會。如果學生能夠辯證地去看待問題,看待記憶,就不會那么偏激了。

有一個學生問我:“寧老師,我能用記憶法背誦一千道數學題嗎?”我反問他:你背下一千道數學題和你會解題有什么必然關聯嗎?顯然,死記硬背對于記憶不可明視的知識是無效的。

用大腦思考是人獲得記憶的核心途徑,或者說思考本身就是一個記憶信息或知識的過程。人的大腦獲得記憶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用機械重復去獲得記憶,這就是我們常抨擊的死記硬背;而另一個途徑是通過思考去獲得記憶,而很多時候人們會把通過思考獲得記憶認為是理解,而非記憶的過程。

當你在思考如何運用數學題的解題條件去解題的時候,你就在通過第二種途徑獲得記憶了。

清華大學的學生在回憶自己考上清華前的讀書經驗時提到:高考前,每門課程他至少做完了7本參考書上的所有習題。高考前的數學模擬考試,他只用了5分鐘就做完了20道選擇題。很顯然,他不是靠即興思考做出來的,而是對那些題目的解題思路已經爛熟于心。我們常說知識就是泛化(泛化:把自己學到的知識應用到需要它的各種情況中),而泛化是以大量記憶儲備為前提條件的。很多數學學得很好的人,都會整理錯題集,而那些有錯題集卻依然沒法學好的人,往往是沒有反復去做那些錯題(只有錯題集的形式,沒有對錯題的記憶強度)。他們對于錯題的記憶強度不夠,往往過一陣子就忘掉了自己做錯的題目,然后遇到做錯了幾次的題,又不會做了。

記憶強度就像燒水,如果這壺水沒有燒開到沸騰的程度,你依然容易在重復的錯誤中跌倒。

我家有個出租的房子是帶密碼鎖的,每次換租戶時,都需要換密碼和指紋。由于我對密碼門如何使用的記憶強度不夠,所以每次改密碼和指紋時,我都需要再看一遍說明書。如果對需要解決的問題所涉及的知識的記憶強度不夠,是無法從大腦中自由提取去應用的,得依賴像密碼鎖說明書這種參照物才能應用。

類似于密碼鎖使用的這個情況,在所有其他的應用領域都是一樣的。如果你記不住一些東西,或者說這些必要的東西在你腦海中的記憶強度不夠,而這些東西又是解決問題所必需的,那么你的應用一定會因為它而卡殼。

記憶術的學習,也需要明面上的記憶和隱藏的記憶兩者結合的大量儲備才能很好地應用。

我在培訓過程中教過一個學生,他花了很多時間總結出漢語常用音的一個諧音編碼表,例如:bo:博士、波浪、缽、撥(發(fā)音對應的圖像編碼)等。他認為只要用心把這些明面上的編碼都背下來,自己就可以很輕松地把看到的任何抽象詞轉化成具象詞。

我用一個案例引導他放棄了這種做法——我要他記憶一句話:科學創(chuàng)新起到引領發(fā)展的作用。這個學生先提取了關鍵詞:創(chuàng)領作,然后試圖用他準備的諧音表去將這幾個關鍵字編成圖像畫面,結果他拿著表就陷入了沉思。而我脫口而出:創(chuàng)領作——窗領坐,窗口領飯到座位(大學食堂領盒飯到座位的畫面)。他驚訝地問:寧老師,你怎么想得這么快呢?!我告訴他,我并不是靠思考的,而是我具有這些音組合起來編碼成像的記憶儲備,直接把它們調取出來應用而已(記憶儲備+思考調整應用)。

然后我給他解釋為什么他做完一個超級大的諧音編碼表格,卻無法把抽象詞轉化成圖像。我做了一個類比:即使我們知道一個班級的50個同學的名字,也不知道哪些同學相互配合能有好的合作結果(例如:一起出黑板報會效果很棒)。也就是說,即使你拼命地把所有諧音的可能性都總結出來,并且背下來(工作量太大,效率又低),你也不知道哪些音組合在一起容易出現比較符合邏輯的聯想(記憶深刻的關鍵)。通過這個解釋,他終于放下了制作和背誦諧音表的執(zhí)念。

背諧音表積累的是諧音明面上的記憶,而在大量記憶訓練中積累的不可視的記憶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音組合能出現好的結果的記憶隱藏在實踐中才能被大量地感知和積累)。

經過上面的解析,我相信讀者對于記憶和學習的誤解已經沒有那么深了。我做一個客觀的總結:考試是一個再現記憶儲備的過程,而記憶儲備包括明面上的記憶和不可明視的記憶。對于明面上的記憶,你死記硬背也好,靈活地運用記憶技巧記住也好,都需要背下來才能在考試中再現;對于不可明視的記憶(如數學題的解題思路),只有通過大量的訓練才能真正獲得。此外,為了在考試中獲得高分,記憶(明面記憶和不可明視的記憶)系統和思考系統的搭配使用是不可少的。

我還要再次強調前面提到的問題:記憶強度。在《考試的腦科學》這本書中提到:人大腦的記憶是一種模糊狀態(tài),它并不是非常明確的,我們的記憶需要通過大量重復訓練才達到比較明確的狀態(tài)。我們人腦不是像計算機一樣儲存一個信息就馬上永遠記住,而是不斷地犯錯、糾正。人腦需要用一種反復排除的笨辦法來記住知識。人的學習必須經歷反復排除錯誤、遺忘點的過程,直到能比較穩(wěn)定地記住某個信息或知識為止。因此,當我們的記憶強度不夠時,我們腦海里的記憶往往是似是而非的,這時我們解決問題就易出錯。透徹理解知識、找到規(guī)律、總結都無法提升學習成績,是因為這些行為不能很好地抵抗遺忘。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枣阳市| 贺州市| 淅川县| 青岛市| 高雄市| 万州区| 响水县| 宜良县| 扎鲁特旗| 廉江市| 房产| 临清市| 化隆| 穆棱市| 赤壁市| 长白| SHOW| 舞钢市| 壶关县| 时尚| 墨脱县| 前郭尔| 昂仁县| 澄迈县| 合山市| 仪征市| 绥中县| 邯郸市| 麦盖提县| 云梦县| 唐海县| 都江堰市| 长沙市| 浦北县| 潞西市| 孙吴县| 云南省| 浦县| 白城市| 广宁县| 汕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