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和糖尿病的關系及糖尿病診斷標準
血液中血糖濃度的數值就是血糖值。在正常情況下,血糖值的上升與下降是在一定范圍內浮動的,超出這個范圍,就容易影響人體代謝,其中糖代謝出現紊亂,就可導致糖尿病。
●血糖高≠糖尿病
高血糖雖然是糖尿病的主要判斷標準,但兩者之間并不能完全畫等號。高血糖這個異常的指標所釋放出來的信息主要有3種類型:
信息1:生理性血糖升高
在上一個小節中提到,導致血糖升高的因素有很多,如情緒變化、劇烈運動、環境因素、藥物刺激等,都有可能造成應激激素增多、糖耐量下降、血糖升高等暫時性的血糖波動。如果出現上述明顯的誘因,且沒有糖尿病家族史、空腹血糖沒有問題,往往不用太緊張,一般應激因素消失后,高血糖的情況就會自然好轉。
信息2:糖尿病前期
進行血糖監測時,如果你的空腹血糖高于6.1毫摩爾/升、小于7.0毫摩爾/升,或者餐后2小時血糖高于7.8毫摩爾/升、小于11.1毫摩爾/升,表示已經有空腹血糖受損或糖耐量異常了,需要引起重視,及時調整生活、飲食方式,避免被糖尿病“收編”。
信息3:糖尿病
當你的空腹血糖值≥7.0毫摩爾/升,或者餐后2小時血糖值≥11.1毫摩爾/升,并且糖化血紅蛋白HbA1c≥6.5%,基本上可以確定是糖尿病了。
注: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在條件具備的國家和地區采用HbA1c診斷糖尿病,診斷切點為HbA1c≥6.5%。
●糖尿病的判斷標準
糖代謝狀態分類(WTO1999)
續表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注:
①糖負荷后2h血糖、葡萄糖負荷后2小時血糖:常指餐后2小時血糖。
②IFG、IGT:統稱為糖調節受損,也稱糖尿病前期。
③空腹狀態:指至少8小時沒有進食。
④隨機血糖:指不考慮上次用餐時間,一天中任意時間的血糖,不能用來診斷空腹血糖異常或糖耐量異常。
●高血糖與糖尿病的“怪圈”
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其是由于遺傳、不良生活方式、肥胖以及精神刺激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胰島素分泌不足而導致的糖代謝功能失調。
糖尿病的形成和發展,是長期高血糖得不到控制的結果,而糖尿病又會反過來影響血糖的控制,加重高血糖對人體的損傷,形成惡性循環。
●糖尿病的高發人群
糖尿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但是目前至少可以確定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遺傳因素、飲食結構、運動量不足、肥胖、妊娠、病毒感染、精神因素、自身免疫、化學物質與藥物傷害等。我們可以根據這些因素,自我檢測自己是否屬于糖尿病高發人群,并積極最好預防措施。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特別是父母、同胞兄弟姐妹患有糖尿病者,要提高警惕,注意預防。
◎高血壓和血脂異常者:高血壓、高血脂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癥,也是形成和加重糖尿病的危險因素。
◎吸煙和過量飲酒者:長期吸煙或經常過量飲酒,可破壞肝肺等臟腑以及心血管健康,還會破壞人體免疫力,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而糖尿病患者吸煙,對病情控制來說是雪上加霜,有害無益。
◎缺乏運動著:經常久坐不動的人,熱量消耗低,可使脂肪堆積而導致肥胖、影響胰島功能。
◎肥胖者:肥胖可造成胰島素抵抗,導致葡萄糖攝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使胰島素過多分泌,從而造成胰島細胞不堪重負而發生功能衰竭,引發糖尿病。
◎長期緊張焦慮者:長期壓力過大、精神緊張焦慮,也有可能影響到胰島功能,繼而引發糖尿病。
◎中老年人:年齡≥45歲,長期生活工作壓力大、不經常運動、熱量攝入過多者,很容易被糖尿病“收編”,這類人群需要調整生活方式和心態,積極預防糖尿病。
◎有妊娠糖尿病史者:年齡≥30歲的孕婦,以及有妊娠糖尿病史、生產后血糖恢復正常的女性,比一般女性要更容易被糖尿病盯上。
◎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利尿劑等特殊藥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