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神秘的八仙臺。
在劈山的一側,山巔上有一平臺,人稱八仙臺。傳說兩山落地之時,這里山體陡峭,周圍群峰疊嶂,并無平臺,后來八仙從此路過,在這里駐足觀海,鐵拐李見無處落腳,就以杖執地,逐起一平臺,八仙走后,人們就把這平臺稱作了八仙臺。
這八仙臺雖然不高,卻非常神奇,八仙走后不久,山下的人們就發現臺上經常有兩位老叟在下棋,有好棋者,就爬上山來觀看,可每次上山,明明在山下看的真切,到了山上卻找不到下棋的人,開始上山的人少,人們還不相信,后來到山上去的人多了,人們就開始議論:難道這山上真有神仙不成?
故事傳了很久很久,也傳了很遠很遠,有執著者,就不遠萬里,來山上探尋,可沒有一人能在山上見到下棋的老叟。后來有人就寫詩一首,道出了這八仙臺的神奇。
八仙到此觀東海,鐵拐杖地起平臺。
凡人不識非常地,唯待緣者上山來。
(五)、增福的故事。
1、增福出世。
相傳,在八仙臺正東,有一個村莊,名曰陳莊,莊內有兩位年長的夫妻,膝下無子,靠種田為生。平日里,老頭種田放牛,妻子主炊紡線。
這天,老頭放牛來到了八仙臺下,他想起了人們的傳說,就抬頭向八仙臺上望去,這遠遠一望,使他大吃一驚,果見臺上有兩叟對坐沉思。老頭也是好棋者,便趕牛朝臺上走來。
老頭邊走邊往上觀察,只見兩位下棋的老叟,一直在靜觀棋勢,老頭一邊趕牛,一邊兩眼緊盯著兩叟不放,不一會功夫,就爬到了山顛。
這時,他見兩叟南北而坐,兩人都白發飄逸,神采飛揚,在他們之間,隔有一個碩大的棋盤,棋盤特殊,邊沿不整,高洼不平,兩人一會在觀棋,一會談笑,老者興奮,便疾步登上山來,可就在他踏上山巔的一霎那,眼睛一眨,再定眼看時,卻見整個平臺上空空如也,兩位下棋的老叟已無影無蹤。
老者在山上楞了半天,心想,原來只聽別人講,今日自己親眼見,這八仙臺果真神奇。
老頭在山上休息了片刻,又繞山巔觀察了一下四面的景色,剛要準備下山,突然一陣疾風刮來,差點將他刮倒,老頭心想,這山上有神氣,不能久待,于是就趔趔趄趄的從山巔滑了下來。
剛滑下山巔,風吹的一顆瓜藤卻纏在了脖子上,老頭解下瓜藤剛要丟棄,卻見藤上有一干癟的瓜,此瓜既不像南瓜,也不像西瓜,覺得好奇,就把它帶回了家。
老頭回到家中,見老伴在園中拔草,就把這干瓜拿給老伴觀看,老伴拿在手中,看了又看,也叫不出是個什么瓜,用力一掰,卻發現里邊有一粒瓜子,這顆瓜子晶瑩透亮,很像個鵝卵石,老伴想放在口中看能否咬得動,結果一不小心卻將這瓜子吞入了腹中。
老頭害怕把老伴噎著,趕緊給老伴捶背,老伴說沒有什么感覺,這事也就放下了。可過了幾個月,老伴發現自己的腹部鼓了起來,擔心長什么東西,就趕緊讓老頭去請郎中診看,郎中診脈后告知,他們添喜了,老倆不信,說我們都已年過半百,怎么可能,郎中反復診看后說,不會有錯。
老倆又驚又喜又怕,就將此事告知了鄰居,很快這一奇聞就在周圍的村莊傳開了,有知己的親朋,就過來探望,這天,家里來了些年長的,老倆就把吞了瓜子的事告訴了大家,大家聽了,更覺好奇,有的就說,難道這孩子是神童?
轉眼之間,老伴生產了,結果生了一個男嬰,老倆十分高興。親朋好友和左鄰右舍得知消息,紛紛前來祝賀,老倆為圖吉祥,就和族中長老們商量,給這孩童起了個名字,叫增福,意為此孩的降生,能給家人和鄉鄰帶來幸福。
這增福長的非常英俊可愛,和別的孩童也沒有太多的差別,所不同的是,其他孩童落地啼哭,而他從來不哭,八個月大,其他孩童剛剛會爬,而他已經到處亂跑,到了三歲,別的孩子剛剛斷奶,他已開始識文斷字,到了七歲,就能夠獨立放牧了。
2、牧童入天
老兩口老來得子,十分珍惜。孩童初懂事,家里就請來了先生,教孩子讀書識字,指望孩子將來有個出息。孩子倒也靈巧,先生教字,過目不忘,令其作文,提筆成章,唯有不足,就是頑皮,不耐寂寞,家里有幾頭黃牛,只要先生稍有疏忽,這孩子就騎牛玩耍,開始老人和先生害怕,不讓孩子靠近黃牛,可時間長了,孩子玩黃牛成了習慣,大家也就習以為常了。
增福雖然年少,但人們對八仙臺的議論,也時有耳聞,他很早就想到八仙臺看個究竟,這天先生無課,增福和父母說了一聲,就騎著一頭,趕著兩頭牛朝八仙臺走來。當他走近八仙臺時,抬頭一望,果見臺上有兩位老者對面而做,心中甚喜,就急速趕牛朝山上走來。
臨近山巔,兩位下棋的老叟見增福上山,急忙招手示意,增福心想,都說這臺上的老叟遠見在下棋,近觀卻無蹤,怎么他們向我打招呼?增福雖然心里有疑問,但卻非常高興,他將牛群撒在山下,就朝兩叟奔來。
兩叟見了他,沒有多說話,只示意讓他坐在棋盤的一邊。增福看了片刻,見他倆所下之棋古怪,就問:“這是何棋,我怎么從未見過,”一老者說:“這是天棋,人間怎能相見。”這時,增福發現,隨著他倆棋局的變化,只見山下時而刀光劍影,時而血雨腥風,時而商賈云集,時而萬物升騰。增福甚覺好玩,不知不覺,已玩至太陽西下。突然間,他想起了家,便起身向兩叟說:“天已不早,我該回家了。”兩叟挽留,增福說:“已一日無歸,家中父母掛念了。”說著,就朝山下走去,兩叟不送,只大笑無語。
增福外出放牧一日無歸,急的父母不知如何是好。天黑下來后,見有兩頭牛回來,卻不見增福和另一頭牛的蹤影,老兩口擔心,就找來了族中之人和鄉鄰,吩咐大家分頭尋找,可連找了三日,也不見增福的著落,老兩口一急,雙雙病倒在了床上。
鄉鄰們見老倆生病無人照料,便輪流過來勸說和伺候,又找來郎中診治,一月有余,老倆才慢慢復原。
這老兩口大病痊愈后,又開始了漫漫的尋子之路,他們早出晚歸,踏遍了青州的山山水水。每到一處,發現有無家可歸的孤兒,就領來撫養,發現有無主的尸體,就拉來家中,埋在增福出生的地方,久而久之,老倆又有了一大群的兒女,他們種瓜的地方,也埋成了一片墓地,后來,人們就把這片墓地稱作了“冢子地”。
老倆象著了魔似的尋子尋了幾十年,活到一百多歲,也沒有找到他們疼愛的兒子。后來,兩人懷著失子的悲痛,同一天于世長辭了。就在他們去世的那天,村里來了一個僧人,他指點人們將老兩口埋葬在了增福出生的地方,埋葬在了那些無名尸骨的身旁,并化緣了一塊土地,在那里建起了一座寺廟,取名“增福寺”,這一來是紀念增福降生,二來也是讓寺廟為這里的人們增福。
幾千年過去,斗轉星移,滄桑變遷,這古寺早已不復存在,這古老的村莊,也早已消失在了人們的記憶中,唯有這古寺的名字,叫成了后來的村名,永遠的留在了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