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歷史的星空
- 神奇的古青州
- 作家odXs8U
- 4057字
- 2023-06-13 10:29:56
3、趙匡胤與青州。
趙匡胤,北宋的開國皇帝。他來青州的故事,曾在民間廣為流傳。
人們傳說,趙匡胤在建業(yè)初期,曾三次遇難來到青州,又三次在青州化險為夷。傳奇的故事,雖然沒有在史書上留下印記,但卻留在了青州的大地上,留在了青州人的心中。
趙匡胤祖籍涿州,出生在洛陽,祖輩世代為官。父親弘殷,后唐莊宗時,曾留典禁軍,娶妻杜氏,治家嚴(yán)毅。匡胤長大后,容貌雄偉,性情豪爽,常隨父出入軍營。營中官兵弄刀舞槍,對匡胤影響很大,使他從小養(yǎng)成了喜騎好射的習(xí)慣。父親對他的愛好并不反感,唯母親甚感擔(dān)憂。母親曾多次勸說兒子棄武讀書,誰知兒子的一番話,讓母親大吃一驚。匡胤對母親說:“治世依文,亂世用武,現(xiàn)世道混亂,兵戈未靖,兒愿嫻習(xí)武事,以安邦定國。”
匡胤的話雖然有理,但母親對其習(xí)武仍放心不下,少大后,為安兒心,就提早為其聘定了婚事。婚后,燕爾新歡,匡胤稍安。到了漢乾佑中,戰(zhàn)事頻起,父親出征風(fēng)翔,戰(zhàn)敗王景,又激起了匡胤滿腔壯志。匡胤要辭母西行,母不允許,于是偷偷潛身外出,直到襄陽,才寄信于母親和妻子。
趙匡胤一進(jìn)青州。
初出遠(yuǎn)行,匡胤不識路途,本想西去從父,不料走錯了路,反倒繞向了東南,后來自知有誤,索性將錯就錯,順道而去。
一路上,他受盡了凌辱,飽嘗了人間的酸甜苦辣,盤費用完后,只好乞討度日。這日,路遇一位僧人,僧人見他氣宇非凡,就告知他向北方安,于是匡胤便朝北方而來。
不知走了多少時日,結(jié)果走進(jìn)了青州南部山區(qū),傍晚時分,來到了一個叫圣水峪的村莊,因已極度困乏,未進(jìn)村里,就病倒在了村頭。
村中有一小廟,這日廟中僧徒外出歸來,見一衣履黯敞,身披病纏的少年倒在路旁,就攙扶于寺中,寺中老僧尋來藥物,村中居民送來衣食,經(jīng)僧民的幾日調(diào)養(yǎng),匡胤漸漸康復(fù)。有村民想挽留他在此落腳,匡胤不肯,后拜謝過僧民,又向北而去。
二進(jìn)青州。
趙匡胤離開圣水峪后不久,便投入軍中,一次戰(zhàn)敗,被敵軍追殺,幾日逃奔,已筋疲力盡。這天夜里,他不知不覺渡過了彌河,投宿到了青州東南的董家店,一頭睡去,連做三個噩夢,第三個噩夢把他驚醒后,匡胤預(yù)感不好,就迅速起床,躲進(jìn)了周圍的荊棘之中,不多時,官兵搜索到此,匡胤躲過一劫。
三進(jìn)青州。
官兵走后,匡胤在董家店稍作休息,又繼續(xù)北上。走了幾日,感覺身體不適,結(jié)果迷迷糊糊中又轉(zhuǎn)回了青州,走進(jìn)了青州南的金家?guī)X西山。疲勞與疾患,使他昏倒在了山腳之下。
金家?guī)X有母女二人上山采藥歸來,遇見了倒在山下的匡胤,二人十分害怕,母親拉著女兒說:“快跑,別是壞人!”女兒圍青年轉(zhuǎn)了一圈說:“不像壞人,這人是病了,咱們快救救他!”,說著就來拉這位青年。母親過來,拖著女兒就走,女兒生氣的說:“我們天天上山采藥,為的就是治病救人,今日有人病倒路旁,怎能不救!”說著就扶起了青年,見青年病的不輕,不能行走,女兒就將他背在了身上。母親見狀,生氣的喊道:“男女切膚,受說不清,快把他放下!”女兒不顧母親的反對,硬是把病人背回了家中。
這母女何人,乃是金家?guī)X金氏人,母親金劉氏,女兒名玉妹。金劉氏丈夫去世前,經(jīng)營采藥生意,金劉氏時常跟隨丈夫上山采藥,丈夫去世后,就繼承了丈夫的職業(yè),帶女兒采藥為生。玉妹將匡胤背回家中,就請來郎中為其診治,并親自為其煎湯喂藥,在龍妹的精心照料下,匡胤很快康復(fù)。
玉妹品質(zhì)賢惠,人又漂亮,他們在一來二往中,慢慢的產(chǎn)生了感情。這天母親要帶女兒上山,匡胤跟玉妹說:“母親年齡大了,不易勞累,我陪你去采藥如何”,玉妹把匡胤的話告訴了母親,母親非常高興,從此,兩人就經(jīng)常相伴上山。
這女兒雖然歲數(shù)不大,但也到了董事年齡,兩人幾次上山后,母親就有些放心不下,這日,女兒和匡胤走后,就偷偷跟在了后面,見兩人路上有說有笑,心里也歡快,走進(jìn)山里后,女兒見一山崖上有一藥材植物,往上怕了幾次夠不著,匡胤也去夠,也夠不著,這時玉妹說:“來,你抱著我的腿站起來試試”,匡胤就走到玉妹的面前,蹲下身子,抱起了玉妹,玉妹采下藥材后,就告訴匡胤采下來了,可匡胤好像沒有聽見,玉妹又說了幾次,匡胤仍沒有聽見,這時,玉妹一股熱浪也涌上了心頭,她扔下了手中的藥材,俯下上身,抱起了匡胤的頭,匡胤慢慢松了松手,玉妹慢慢從匡胤懷中落下,兩人緊緊的擁抱在了一起。
這一切,母親全都看在了眼里,母親不想打擾兩個孩子,偷偷跑回了家。
母親回家后靜靜坐在了凳子上,心想,女兒大了,如果能把這年輕人招來做上門女婿,那是再合適不過。于是兩人回來后,母親就問起了匡胤的家事,匡胤說父親正在率軍平亂,孩兒要去尋找父親,幫助平亂,詢問有沒有留下來的意思,匡胤說國家正在戰(zhàn)亂,孩兒不能在這里久留,幾次勸說后,匡胤執(zhí)意要走,致使這母親心灰意冷。
匡胤要走了,兩人戀戀不舍,玉妹把他送到了西山下,匡胤問這山叫什么山,玉妹告訴他叫金家?guī)X西山,匡胤說,能把這山叫成“愛妹山”就好了,玉妹順手在山邊采下了一枝花,拿在手上,匡胤問這花叫什么花,玉妹說沒什么名字,人們都叫他金嶺花,匡胤說,能把這花叫“愛妹花”就好了,玉妹說,等你回來,我們就把這山叫“愛妹山”,把這花叫“愛妹花”。
匡胤靠近玉妹耳邊說:“等著我,將來我一定娶你為妻,”玉妹依附在匡胤身邊說:“我一定等你,非你不嫁。”
匡胤走了,母親見女兒和匡胤有了感情,怕這人耽誤女兒的終身,就想趕快給女兒找個婆家。這天,她找來了哥哥,讓哥為他的兒子提親,哥雖高興,可女兒堅決反對。后來,母親竟鼓動哥哥前來搶親,玉妹得知,以死相抗。
匡胤走后,久無音訊,玉妹在家度日如年。幾年過去,玉妹焦慮成疾,便一病不起,不久就離開了人世。
趙匡胤這次離開青州,時來運轉(zhuǎn)。走到河北,遇見了漢將郭威,投到了郭威麾下。
時郭威為朝廷樞密副使,正受命西征叛軍,他見這位青年面方耳大,狀貌魁梧,非常喜歡,后又得知與父有交,就將其留在了帳下。
后來郭威篡漢,建國號周,匡胤得提補為東西班行首,并拜滑州副使。未幾,又復(fù)調(diào)開封府馬直軍使。
郭威無子,逝后立妻侄柴榮為帝,廟號世宗,不久,世宗命他入典禁軍,從此,匡胤率軍破漢平唐,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后世宗又任他為殿前都點檢,兼檢校太傅,匡胤威名日重。
世宗去世,立宗訓(xùn)為帝,時帝七歲,未諧國事。第二年,北漢主劉鈞,約連遼兵入寇,符太后與丞相范質(zhì)商定,命匡胤會師北征。
趙匡胤率大軍按驛前行,到達(dá)陳橋驛時,天色已晚。前部指揮苗訓(xùn),見天上有兩日并存,且前日昏暗,后日光明,就喚眾將觀看,眾將見了,就請苗訓(xùn)測料,苗曰:“光明之日,必是點檢。”江寧節(jié)度使高懷德倡議:“大敵當(dāng)前,應(yīng)順從天意,我等應(yīng)先立點檢為天子,然后北征。”眾將同曰甚當(dāng)。
為防點檢不允,眾將找來匡胤之弟匡義商議,匡義說:“此事非同小可,須與趙普計議。”趙普時任歸德掌書記,聽了眾將提議,很是贊同,說:“主少國疑,怎能定眾,點檢威望素著,中外歸心,明晨即可行事。”
眾將與趙普把事情安排停當(dāng),看天色將明,就齊逼匡胤寢所,寢門侍卒搖手示止,眾人道:“今日策點檢為天子,請予讓行。”匡義排眾趨入,匡胤驚覺,問義何事,義將眾將所議告之,匡胤道:“且待我出諭諸將,再作計較,”言畢趨出,眾將露刃環(huán)列,齊聲呼道:“諸軍無主,愿奉太尉為帝!”匡胤尚未回答,高懷德等已捧進(jìn)黃袍,披在胤身。眾將一齊跪地下拜,三呼萬歲。匡胤道:“吾曾世受國恩,豈可妄自尊大,擅行不義!”趙普出曰:“天命攸歸,人心傾向,明公如若推讓,反至上違天命,下失人心,若為國家起見,望禮遇幼主,優(yōu)待故后,也算始終無負(fù)。”
眾將擁匡胤上馬,匡胤高聲呼道:“我有號令,你等能從我否!”眾將齊聲聽令,匡胤又道:“太后主上,我當(dāng)親自面事于她,你等不得冒犯!京內(nèi)大臣,與我并肩,你們不得欺凌!朝廷府庫及士庶人家,你等不得侵?jǐn)_!”眾將聞令,無不允諾。
匡胤率大軍入城,令將士一律歸營,自退公署。過了片刻,軍校羅彥瓖等將丞相范質(zhì),右仆射王溥等人擁入署門,匡胤見了鳴咽流涕,道:“我受世宗厚恩,被軍校逼迫無奈,違負(fù)天地,”范質(zhì)正欲答言,羅彥瓖厲聲道:“我輩無主,眾議立點檢為天子,如或不從眾將之命,絕不寬容!”言畢,拔劍出鞘,眾官忙下階跪拜,匡胤扶起眾人,將相共商,擁天子趙匡胤登基。
范質(zhì)召齊百官,齊聚朝門,左右分立,少時,眾人擁匡胤登殿,兵部侍郎竇儀宣讀詔書,隨后,宣徽使引匡胤退至北面,拜受制書,隨即掖匡胤登崇元殿,加上袞冕,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建號大宋。
匡胤登基不久,想起了青州落難時的一幕幕往事,想起了和玉妹的約定,急令備下彩輦和快使,前往青州娶親。當(dāng)快使來到金家?guī)X時,玉妹的母親大驚失色,告訴官差:“玉妹因思郎成疾,早年已經(jīng)病逝。”差官回奏,匡胤聽后痛不欲生,沒想到和玉妹商定的“愛妹山”,竟成了“辭妹山”,和玉妹商定的“愛妹花”,竟成了“辭妹花”,隨即下達(dá)諭旨,曰:
朕遵從天意,撥亂反正,少年就想救民眾于水火,不料世事艱難。青州遇難,天地開恩,神民共佑,今大業(yè)初立,唯與玉妹婚約未成。為慰自心,著將圣水峪之村廟,賜名“養(yǎng)老院”,此地僧民,天地共養(yǎng),以廟為中,東至彌水,西至黑山之百姓,除擔(dān)負(fù)少量廟供外,免除一切皇糧國稅;著青州官吏,在董家店建一寺廟,賜名“三覺廟”,以僧居頌天,佑神永在。朕之性命,乃玉妹所給,今生不能與玉妹為伴,朕終生遺憾,今將金家?guī)X西山賜名“辭妹山”,山之花賜名“辭妹花”。人雖不能相見,但愿不能有違,勞青州僧眾,安撫妹靈,待妹靈安息之時,請點亮輦前之燈,帶回宮中,讓妹之愛火,永燃人間。
宋帝的恩惠,感動了圣水峪,感動了董家村,感動了金家?guī)X的山川,民眾僧徒,紛紛聚來圣水峪,在重建的廟內(nèi),供奉了一塊“萬歲!萬歲!萬萬歲!”的石刻橫碑,以示民望僧盼。
趙匡胤在青州的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他賜名的“三覺廟”,“養(yǎng)老院”,傳至千年,人們把他原來的村名淡忘了,這廟名卻傳成了村名。隨著時代的變遷,這院和廟破了又建,建了又破,直到現(xiàn)在,仍然保留在這兩個村內(nèi)。
一千多年了,唯有這辭妹山?jīng)]有變,她橫臥在青州大地上,一代一代的老人,傳頌著它的傳說,一代一代的年輕人,詢問著它久遠(yuǎn)的故事,每到夏天,這里的人們都會來山上觀看盛開的辭妹花,人們敬仰這山,人們愛戀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