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52.拆遷補償兩套方案
- 開局救皇后,李世民求我作國師
- 禾風細語
- 2077字
- 2023-06-09 01:10:00
崔氏兄弟的結局,就符合這樣的套路。
百姓中間流傳的“悲崔兄弟”的版本是這樣的:
崔氏兄弟糾集數百個惡霸圍攻神醫醫館,不僅污蔑神醫是騙子、神棍和欺負百姓的惡霸,還一把火燒了神醫的醫館,神醫被迫無奈奮起反擊,當場打死幾十個惡霸。
此事恰好被路過的宰相魏征撞見,魏征不愧是皇帝最信任的清官忠良,明是非、分善惡、斷陰陽、辨忠奸,出手幫助神醫,不禁喝退了崔氏兄弟,更是命崔氏一門賠償神醫的宅院及其精神損失,若不是神醫寬懷大量,崔家光藥錢就得賠償幾萬貫。
拋開事實不談,這是一個精彩的、扣人心弦、引人入勝的故事,在這個故事里,作者巧妙的將魏征描繪成了懲奸除惡的法治急先鋒,在作者的精心塑造下,一個以一人之力對抗邪惡世家的正義宰相的形象,躍然紙上。
代表正義的神醫則搖身一變成了受害者,是苦心孤詣為貧苦百姓尋出路、找飯轍卻被歹人誣陷和欺負的孤膽英雄,就連奮起反殺惡霸也屬于正當防衛,崔氏兄弟找來的惡霸本就該死。
在這個故事里,魏征和張生都有所得,傳奇宰相魏征的光輝形象更加高大了,神醫懸壺濟世普度眾生扶貧濟困的善心善舉也深入人心,可謂是雙贏。
唯一失落的,就是崔仁師崔攝崔挹父子三人,和百年望族博陵崔氏。
短短數日,“崔家子弟真悲催,壞了名聲又落第”的俗語,就傳遍了長安,為此,崔仁師氣的病倒了,據說在家躺了半個月,人也胖了一大圈。
對于拿人錢財又壞人名聲這種缺德事,張生起初多少是有點心里負擔的,但隨著故事傳播面越來越廣,張生也就釋然了,何必替古人擔憂呢,華夏民族有句老話,太上老君為你關上一扇門,一定還會順手給你加上鎖,然后再關上窗。
崔家人就是自己關上的門,張生只不過順手給他們加了鎖,關了窗,順水人情罷了。
============
在收到崔家送來的一萬貫的首期款后,張生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開干。
鄭老六、黃元安等手下分別出動,跟大安坊內所有臨渠的住戶一對一談判,收購他們的宅院住房。
所謂臨渠,就是臨近永安渠。
長安城地表有三條比較大的活水穿城而過,分別是龍首渠、清明渠和永安渠。
第一條是龍首渠,是從東城的興寧坊進城,進城后向南進入永嘉坊,在永嘉坊分成兩支,一支向西,另一支繼續向南進入興慶坊(后來扒灰帝趕走了興慶坊的住戶,修建了興慶宮),然后進入東市,東市放生池的水,就是龍首渠的水。
第二條是清明渠,從安化門進城后一路向北流進入皇城,這是一條功勛之渠,不僅因為清明渠解決了皇城和宮中大內的用水問題,而且武德九年六月初四那一天,困住了高祖李淵的海池之水,正是來自于清明渠。
第三條便是永安渠,從大安坊進城,一路向北進入西市,西市放生池的水,就是永安渠水。
簡單的說,永安渠進入長安的第一站,就是大安坊。
張生在醴泉坊燒出的一千貫一窯時所用那四條神魚,就出自永安渠,當然了,這是另一條主線故事,負責傳播這條故事線的NPC主要集中在醴泉坊的磁窯里。
針對永安渠的臨渠住宅,張生制定了兩套收房方案。
方案一是異地安置,一比一置換,被收購方在本坊或臨近幾個坊,指定一個跟自家面積大小差不多的宅院,由三必堂出資買下來,被收購方搬到新家后,收購方和被收購方再交割房契。
方案二是現金補償,不管被收購的宅院房子大小新舊,一律以五貫錢的價錢收購,一次性財貨兩清。
結果跟張生預料的一樣:所有被收購的百姓都選擇方案二,現金補償。
原因很簡單,老百姓自己會算賬,被收購的都是舊宅院老房子,如果以市場價正常對外出售,能賣兩貫錢就得燒高香拜神仙了,前提還是真有傻帽愿意出兩貫錢買。
但是他們在拿到五貫錢的現金補償后,可以花兩貫去買一個更好更大的宅院,之后還能剩下三貫多錢。
張生明知道所有百姓都會選擇現金補償,還要提出兩套收購方案,就是為了讓經濟學中的相對論發揮比較作用。
如果單獨拿出現金補償的方案,多數百姓都不會認為自己賺了,最多只是認為自己沒虧,即使最后同意了現金補償,也很可能是吭哧癟肚、拖拖拉拉、磨磨唧唧的,導致整體的搬遷進度會十分滯后。
但是如果有兩套方案比較,尤其是在異地置換的方案襯托下,那么現金補償的方案,那老百姓用腳后跟想也能算明白賬,自己如果選第二套方案,那就賺大了。
你看,雖然同樣是現金補償,補償的錢并沒有增加,拆遷成本沒有增加,百姓卻覺得自己賺了,就會痛快、爽快而愉快的同意現金補償方案。
這種相對論選擇法,不僅在經濟領域常見,在職場和官場上,也可以活學活用。
而且這種事張生在前世就常干的,比如在某一次針對某個項目提案時,明明知道領導會選方案甲,因為領導以前就喜歡這個調調,而張生在準備時也是按照領導的喜好在準備,這樣就能提高方案的通過率。
作為下屬,必須給他準備一套備選方案,就是方案乙,方案乙不需要太出彩,因為方案乙的意義不是在于出彩,而是讓領導認為還是甲方案好,雖然最后領導會毫無懸念的選擇甲方案,但是提交兩套方案,領導會恨高興。
因為領導面對的是選擇題,而不是填空題,兩套方案,你就把方案的選擇權交到了領導手里,如果只準備了一套方案,就算你的方案十分用心,是按照領導的喜好做的,但領導還是會覺得你準備的不用心,換位思考,換了你是領導,你心里也膈應,就算時間緊迫,勉強只能同意你的方案,但心里也會留下疙瘩,以后升遷獎勵也肯定沒你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