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推薦序
惟創新者進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中國經濟持續多年的高速增長引起了全世界的矚目,中國經濟增長的基礎是企業對自主創新道路的持久不懈探索,這使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從行業追趕者成為行業的領先者。

基于三十余年執著的扎根研究,吳曉波教授于十年前提出了“超越追趕”的理論,該理論深刻而系統地揭示了中國企業在高效利用已有技術軌跡實現高速追趕,及時抓住技術范式轉變的重大“機會窗口”,實現超越追趕并成為全球領先者的革命性創新發展模式及其規律。

我于20世紀80年代初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與斯坦福大學訪問,回國后創立浙江大學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開拓我國技術創新管理新領域,在全國率先提出以企業為主體的“二次創新—組合創新—全面創新”的理論體系。1989年吳曉波教授在我的指導下攻讀博士學位,是我早期最優秀的弟子。他勤奮好學,深入企業,對中國的技術創新管理開展了扎根式的持續研究工作。1991年他提出了以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的動態組合及組織學習動態模式為基本特征、與國際著名的“U-A”模式不同的“二次創新”動態模型,表現出了優秀的善于洞察本質和提煉規律的學術靈性,成果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高度重視。此后三十多年中,該研究得到了國家級科研項目的持續資助,通過不斷深化依靠二次創新贏得“后發優勢”、從二次創新到原始創新贏得先發優勢、跨技術生命周期的“范式轉變”“忘卻學習”的機制研究,為形成從“二次創新”到“全面創新”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管理理論體系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吳曉波教授是中國創新管理領域最扎實、最富創造力的領軍學者之一,也是國內能夠自成理論體系并得到國際學界承認的學者。吳曉波教授帶領浙江大學創新管理研究團隊取得了卓越的學術成就。作為學科帶頭人,他建立了985二期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帶領浙江大學創新管理學科在國內和國際上持續領先,也帶動了整個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的進一步提升。他所建立的基于發展中國家實際、著眼于贏得“后發優勢”的從“二次創新”到“超越追趕”的創新管理理論體系,得到了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著名的“U-A”動態創新模式提出者厄特巴克教授的高度評價;得到了劍橋大學國際權威麥克·格雷戈里(Mike Gregory)教授的好評并被納入他所領導的制造業創新管理研究;還得到了許多國際著名學者的引用和好評,如,哈佛大學的克萊頓·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利茲大學的馬里奧·卡弗洛斯(Mario Kafouros)、布萊頓大學的斯蒂芬(Stephen)教授等。

吳曉波教授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他持續十五年組織出版《浙江省創新型經濟藍皮書》,為省委省政府的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他還致力于將先進理論和方法落地于廣大企業,曾擔任海康威視、吉利汽車、杭氧股份等創新型企業的顧問,直接指導幫助它們成長為產業龍頭領軍企業;他于1999年創立“浙江大學高技術創新與創業管理強化班”,并擔任“責任教授”至今,將該強化班培養為“中國大學生創業第一班”,榮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和首屆教育部教師發展基金“杰出教學獎”。他踐行了浙江大學一貫以來所倡導和堅持的“求是創新”精神,是一位真正投身于“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一流學者。

本書的共同作者方剛教授曾是吳曉波教授的學生,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接受瑞士洛桑大學的聯合培養,在瑞士期間,他得到其瑞士導師伊夫·皮尼厄教授(Yves Pigneur,著名的《商業模式新生代》作者之一)的賞識而繼續學習,最終獲得了瑞士洛桑大學的博士學位。作為一位勤奮努力的中年學者,方剛教授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擔任管理學教授和MBA教育中心主任職務。他有十多年的信息技術公司從業經歷,為全職攻讀博士學位而毅然放棄了企業高管的職位。而正是這樣略顯曲折的經歷,造就了他緊密聯系實際的理論研究作風。他們師生的緊密合作,為此書的聯系實際增添了風采。

經過對中國領軍企業創新管理和追趕歷程的長期扎根研究,吳曉波教授原創性地提出了“超越追趕”的管理理論,并以學術專著、科學論文等形式持續發表。本書是吳曉波教授對“超越追趕”理論和方法體系的系統性總結和凝練。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基于創新理論對“追趕”這個主題展開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豐富的成果,總結出“先發優勢”與“后發優勢”,路徑跟隨、路徑跳躍和路徑創造的追趕路徑,以及“東亞模式”、“拉美模式”和“非洲模式”的追趕模式等一系列理論成果。然而,中國企業超越追趕過程中面臨的是技術、市場與制度快速更迭與不確定性變化的高變革的、高混沌的“范式轉變期”特殊情境。尤其在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驅動創新涌現的新時代,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能夠更為迅速地為解決特定的市場需求而采取前沿的或是跨界的新技術,這種情況顯著區別于原先單一產業內領先的“在位企業”主導技術范式下的競爭方式。今天中國的優秀企業家們以靈敏的市場嗅覺和敢為天下先的果敢,在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奮斗歷程中,帶領中國企業在引進國際上先進技術的基礎上不斷開展“二次創新”,把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結合起來,淋漓盡致地發揮出發展中國家的“后發優勢”,合理配置來自全球的優勢資源,善于抓住范式轉變帶來的機會窗口,最后逐步走向原始創新,構建全球領先的技術能力而站在世界的前沿。以華為、吉利、海康威視、阿里巴巴等為代表的行業領軍企業的創新管理實踐和實現超越追趕的結果,不斷印證著這樣一個事實:中國情境造就的“中國模式”不同于西方列強的崛起之路,也不同于日、韓的“東亞模式”,更不同于“拉美模式”和“非洲模式”,中國已經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超越追趕的大國之路。

這本書就是致力于系統研究中國企業從追趕到超越追趕的創新管理實踐并力圖總結其規律,最重要的學術創新在于在洞察技術范式轉變過程中的非線性特征基礎上,構建抓住機會窗口實現“超越追趕”的理論和方法體系。作為當前國際上該領域研究中最前沿的理論成果,這本書具有突破性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在理論上,這本書詮釋了技術范式轉變期的非線性規律,為當前更多企業抓住產業變革中的機會窗口、實現穿越周期的超越追趕路徑的相關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指導;更構建了企業成功穿越技術生命周期的創新管理理論和方法,與西方經典管理理論基于“單個技術生命周期”下致力于建立高度分工協作體系不同,“超越追趕”理論中針對跨越技術生命周期的“非連續性管理”,提出包括超越追趕的動力、路徑、策略和所需要的制度環境等要素的方法框架,具有重大突破性的理論價值和創新意義。

在實踐上,這本書為中國企業的追趕與超越,乃至為更多發展中國家企業提供了重要的指導,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全球市場、技術和制度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這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內在動力。中國企業的管理實踐具有西方管理理論體系所無法覆蓋的特點。正如亨利·明茨伯格所說:“我們不是在理論和實踐之間進行選擇,而是在不同的理論之間,選擇一些最能激活實踐的理論。”構建基于中國實踐又能更好地激活中國實踐的管理理論體系,并能夠在國際學術界擁有影響力和獲得屬于自己的地位,是中國管理學界的使命。

“超越追趕”理論,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在追趕中崛起的創新管理體系。“超越追趕”創新管理理論和方法體系不僅為實踐中的后發企業提供有效的戰略指導和管理方法,更推動了把基于中國實踐的管理理論提升為世界所理解所采納的科學管理理論。無論對進一步構建中國管理學術體系在國際上的話語權,還是對于中國學術研究為推動人類社會經濟發展貢獻“中國智慧”,都是重要的嘗試和開拓。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1],創新是人類進步的源泉,創新管理具有永恒的價值和生命力。

希望這本書能對管理思想的創新和企業實踐的引領產生較大的影響及貢獻。

中國工程院院士 許慶瑞

2023年2月,杭州


[1] 習近平: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參見: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3277634。——編者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沾化县| 庆阳市| 和政县| 名山县| 崇义县| 蛟河市| 南郑县| 鄂温| 东明县| 江门市| 安平县| 贺兰县| 南和县| 阳西县| 深州市| 福州市| 嘉禾县| 竹溪县| 曲阜市| 岑巩县| 曲麻莱县| 阜康市| 区。| 德保县| 临泉县| 太仆寺旗| 伊吾县| 公安县| 内丘县| 雅安市| 临沧市| 桦南县| 定西市| 翼城县| 平塘县| 额尔古纳市| 囊谦县| 吴桥县| 大洼县| 义乌市| 清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