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自己,你還是個陌生人
- 大將軍郭
- 1435字
- 2023-06-20 18:48:15
再版序言
在本書初版后的一次讀者分享會上,有一位讀者向我提問:“我真的很想多了解自己一些,有沒有什么好的心理學方法呢?”
這個提問當然有取巧的回答,比如“我的書里就有”,然而我當時還是反問他:“了解自己,你真的準備好了嗎?”這位讀者有一絲困惑:“我還需要做什么準備嗎?”
這本書緣起于我作為心理咨詢師的工作感悟。心理學上有一個共識——所有的問題和困擾最終都會落腳到“自我”這個母題之中,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是每個人都繞不開的功課,然而我們常常缺席這門功課。
我曾經認同缺席的原因是暫時缺少方法。然而如今再回望“認識自我”這一母題,我更加確定,認識自我也是某種冒險。正如尼采所說:“你們無法承受自身,你們的辛勞是一種逃避,是意圖忘卻自我。”
所以當時的我才會問:“你真的準備好了嗎?”那么你呢,你真的準備好開始冒險了嗎?
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害怕面對真實的自己,甚至會因為恐懼而躲藏。恐懼來源于對自我的陌生感,是本能的對未知的抗拒。
如果不去認識真實的自己,我們就可以在熟悉的框架中,在既定的規則下去生活,無須調適,無須改變,哪怕“假我”要跟困擾和痛苦做伴,但熟悉的困擾和痛苦會讓我們更覺安全。我們還會自我麻痹,就像本書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的那句“我習慣了”,這句話是很多人慣用的自我安慰話術,也折射了僵化的思維模式——“習慣了就好了”。
習慣了作偽的自我,習慣了困擾和痛苦,就真的“好了”嗎?其實,熟悉和習慣只是我們不敢面對“真我”時的一種心理防御機制。
的確,認識自己是危險的,也會經歷痛苦。當我們發現“自我”當中仍有很多未被看清的地方,我們會懷疑自己原來是這樣的嗎?亦會焦慮自己該怎么去面對自己,甚至會否認“這不是真正的自己”。
以上“危險”的心路歷程,我經歷過,我的大多數來訪者也經歷過,而這場冒險的結果是我們都獲得了某種獎賞,在直面陌生和未知之后,發現了真實的、全新的、告別痛苦的且自洽的自我,這正是危險中的迷人之處。
認識自我,需要智慧和見識,更需要勇氣。
在后疫情時代,雖然你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雖然你偶爾還是膽怯,但你可能也隱約意識到了,認識自我已成為不得不做的功課。穩固好生活的“小環境”,搭建牢靠安全的“個人生活系統”,是我們保衛生活的最后堡壘,這也就意味著我們要花更多時間跟自我相處,再也不能缺席這門功課了。
是時候開啟這段危險而迷人的旅程了,我很確定的是,你會發現對自我的陌生感也是一種靈動的生命力之感,認識自我是一種“自我更新”,讓你每時每刻都能體驗生機和活力,“自我”會源源不斷地給你驚喜。
6年前,我寫下這本書,這6年間,我時常翻看它,像一種自我檢閱,這些文字也成了自己丈量“自我更新”的尺度。我時常問自己,我對自己的了解又多了幾分?是否依然有陌生的、尚未察覺的部分被隱蔽在別處?
現在我的答案是,“自我”中的陌生感會一生相隨,“自我”不是名詞,而是一個動詞,我們這一生都在隨“自我”舞動。但亦有別的可能,今時今日的舞步,也會引領來日“自我”生長的方向。
6年之后,這本書即將再版。部分內容我保持了文字原貌,曾經的熱忱、篤定與堅守都毫無保留地呈現其中,也做了許多內容的擴充和延展,是如今心境的開闊、松弛與欣悅的融合。
這本書的再版于我而言,是再次體驗陌生感的冒險,也是我發出的邀請,誠懇邀請你一起加入。
已向不惑之年挺進的我,仍對這個世界迷惘,有時也對自己無措,雖然困惑,卻一直沒有停止探索。世界有邊界,自我的版圖卻始終有自我更新迭代的可能,多了解自己一寸,就多一寸樂趣。
2022年8月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