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創新5G,萬物互聯
4G獲得了巨大成功,推動人類社會全面走向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的生活被各種各樣的手機App改變,并由此催生了一種全新的經濟模式,那就是數字經濟。
在數字經濟時代的背景下,移動通信該往什么方向發展呢?有了4G之后,我們還需要繼續前進嗎?
當然需要。技術的演進是無止境的,產業的發展也不可能停滯不前。其實,早在2010年左右,歐盟、日本、韓國、美國和中國就已經紛紛啟動了對5G標準的預研。2013年初,歐盟在第七框架計劃7下,啟動了面向5G研究的METIS項目。幾乎同時,中國成立了IMT-2020(5G)推進組。這個推進組涵蓋了我國移動通信領域產學研用的主要力量。它的任務很明確,就是引領我國5G發展,推動我國5G標準的研究和布局。
7歐盟的第七框架計劃(7th Framework Programm)簡稱FP7,是歐盟在2007年啟動的投資最多的全球性科技開發計劃。
在5G標準研究之初,國際電信聯盟曾經面向全球征集5G的指標需求,以及大家對5G的意見和期望。后來,根據各國的反饋,國際電信聯盟確認了5G的正式指標要求(見表1-3)。
表1-3 國際電信聯盟對5G的指標要求

從上面的指標可以發現,5G的設計服務對象已經不再僅僅是手機,而是一個更寬闊的新領域,那就是物聯網(IoT,Internet of Things)。5G的目標就是實現“萬物互聯”。
2015年9月,國際電信聯盟正式確認了5G的三大應用場景,分別是eMBB、uRLLC和mMTC。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增強型移動寬帶)是傳統移動寬帶的升級版,強調高速率,主要服務于消費互聯網。uRLLC(ultra reliable &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低時延、高可靠通信)強調低時延和高可靠性,主要服務于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等。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海量機器類通信)也稱為大規模物聯網,強調超大規模連接數量和低功耗,主要應用于智能表計、智能井蓋、智能路燈等。
5G之所以要向物聯網的方向發展,是由時代所決定的。從1G到4G,人類的基本通信需求已經得到了滿足,消費互聯網的發展空間日益縮小。然而,行業對數字化的需求卻是一片藍海。包括工業制造、能源電力、教育文旅、醫療衛生、運輸物流等在內的各個垂直行業,希望借助ICT技術,進行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的變革。行業與互聯網的結合就是行業互聯網。消費互聯網加上行業互聯網才是完整的互聯網。
國際電信聯盟明確5G目標和要求之后,負責具體標準研究的仍然是3GPP。3GPP將5G標準分為兩個階段(見圖1-23)。R15~R178是第一階段,R18~R20是第二階段。第二階段,也稱為5G-Advanced階段(5.5G)。
8R15指的是Release 15,依此類推。—編者注

圖1-23 3GPP的版本演進
2019年4月3日,韓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宣布5G網絡商用的國家。近幾年,全球5G網絡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2021年,全球超過30%的國家部署了5G網絡,5G用戶數突破6億。
2022年6月9日,3GPP R17標準正式凍結,標志著5G昂首邁入5G-Advanced時代。移動通信技術,又將發生新的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