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連年大旱,京杭運河水位已經下降了很多,甚至個別地方已經擱淺,還得轉到陸路上走。柳心輾輾轉轉一個月才到了江南。
和內地一片干涸,民生艱難、赤地千里的慘烈景象相比,蘇州城似乎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還是一樣的繁華和閑適。
李老爺的兩鬢已經泛起風霜,這幾年開始不再四處奔波,讓李晚坤接手了外地的生意,而李晚山就在蘇州坐鎮,主要負責江南的買賣,哥倆正式把李家撐起來了。
原本兩個吃喝玩樂的公子哥已經有了擔當,而且彼此間還沒有因為財產而產生什么罅隙。倆人隱隱以自己的兩個官家妹妹為榜樣,并且都憋足了勁兒,不能讓明遠和志德志明他們官場的老爺們看輕了兩位舅老爺。
李老爺看到倆兒子有出息老懷欣慰,安心地過起了神仙般的老太爺生活。
李家已經是江南的富豪鼎盛之家,不但在蘇州城整整占了一條街,而且在南直隸官衙街旁邊的繁華界面有了一長排氣派的庭院,門口掛著“李宅”的大匾。
這幾年,王崇已經回到了京城,秦昌明中了進士,在南直隸戶部任職,是五品員外郎。秦木周還有兩個“昌”字輩的秦家族人在上次的鄉試中中了舉,因為年紀小,沒有著急進京考進士,而是在南直隸府衙中做著七品的司吏,熟悉著政務。
秦家在全國各地的勢力,大家都是心知肚明,別看木周幾人在官場上職位不高,但它就是一面鏡子,一個象征,誰敢惹得了他們,就是得罪了秦氏家族,得罪了秦氏家族,就是得罪了柳淑人,而柳淑人就代表了太子殿下、皇后娘娘甚至是皇上。所以秦木周幾人在官場中的地位卻不低,人人都很客氣的稱他們為秦大人,目前幾個人都住在李宅。
秦木周雖然已經改成了秦姓,但是他是李家兒子的身份是不容質疑的。而且柳心也從未說過讓木周他們不認母家,所以在江南的官場,秦木周就是李木周是公認的事實。
木周搬到了李宅去住,在外人面前稱呼李老爺為外公,稱呼李晚坤李晚山大舅舅、二舅舅,但是在家里還是爺爺、父親、大伯的叫著,李家自然也成了官家。
李家現在就是秦家,兩家這是不分家的。李老爺被尊稱為老太爺,一派正宗官家老爺的稱呼。
柳心到了蘇州,蘇州官場自然震動,引起不少人的關注,現在柳心的名聲比以往大了很多,畢竟這幾年除江南外,全國一片哀聲,全靠番薯撐著,柳淑人的聲望,也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南直隸這邊小朝廷官衙的斜對面兒,有一座很很大的宅院,似官衙又似豪門庭院。
幾年前,這院子也就是個普通的富商家的宅院,可是自從被大太監韓公公買下后就變了樣。
大門外,重新放了兩個石獅子,奇怪的是石獅子的眼睛還是用金葉子做成的。
院子里統統的換了新的,把以前雕梁畫棟、池塘嬉水的幾分風雅之氣都換成了紙醉金迷。
十幾個大肚子玉貔貅擺在院子里,貔貅的旁邊放了一堆銅錢,零星地散落些小金塊兒,在陽光照耀下還能反射出一些金光。
這裝飾、這宅院,既有些扎眼,又有些不倫不類,不過倒也符合了韓公公的身份和地位。
韓公公現在在南直隸那是數一數二的大人物。他不屑在小朝廷這衙門口坐著,認為不足以凸顯自己的地位,也不愿和這些文官們同朝為官,當然別人也不愿和他這閹人相處。
所以韓公公在他們對面的小院兒,大家都覺得安心,不過也沒有誰敢就此而忽視他,相反人人對這個院子敬而生畏,不敢踏足一步,只有那一干錦衣衛才會在這個院子里進出。官場的人都私下里稱這里是“韓宮”。
此時,韓公公正端坐在太師椅上閉著眼睛,手里拿一個玉石的煙袋嘴,放在嘴里吧嗒吧嗒幾口就放了下來。然后打了個哈欠張開眼。
這種類似旱煙的東西,也是舶來品,是一個番子孝敬給他的。這東西也沒啥勁兒,放在嘴里過過癮而已,不過這玉石煙袋鍋連皇宮里也沒幾個,算是稀奇貨,韓公公拿它就想要這個氣派。
南直隸山高皇帝遠,他的同輩兒太監們都在京城,有的是二等,有的是三等,真正的能熬成一等大太監的還是鳳毛麟角的。
韓公公開始被派到南直隸的時候,心里還不服氣。因為在皇宮里頭,皇上、皇后、太妃都是主子,伺候的奴才仗著主子的勢,腰板挺直,對外可以頤指氣使。這里遠離京城,沒有主子,自己沒有后臺,總覺得缺點什么。
可是這幾年,特別是從那年絆倒了戶部尚書魏超后就徹底伸直了腰。這六七年,他撈的缽滿盤滿,銀子嘩嘩的裝進了腰包。
雖然他是個太監,但居然也有下面的一些人顛顛地貢獻上兩個美女。吹拉彈唱樣樣都行,每天隨侍在旁邊。雖然只能干瞪眼瞅著,不能有實質性的動作,不過這也夠讓人舒服愉悅的。
這種日子哪是京城里那些太監能比得了的,自己在這兒真是自在的很,過著神仙般的生活。
韓公公正在這兒閉目養神,干兒子韓三弓個腰進來了。韓公公像京城宮里的一些大太監一樣,在小太監中收個徒子徒孫,在宮外就養著干兒子干孫子的。
韓三本是個市井混混,一次偶然的機會攀上了韓公公,就舔著臉貼上來跪地磕頭認了干爹,從此后就在韓宮里隨侍干爹,鞍前馬后效勞著。
“三兒,有事?”韓公公瞥了一眼韓三,懶洋洋地問道。
“干爹,兒子今天聽到個信兒,趕緊回來告訴干爹!”
“什么事?”
“柳淑人來了!”
“誰?”
“柳淑人柳心!”
“啊,柳心來了,這可真是個大事兒,她來干什么哪,那封信我還沒用哪,哼哼哼!”
韓公公一下來了精神,從椅子上坐起來,吩咐道:“三兒,柳心的消息給我盯住了,看看這次她在江南還能掀起什么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