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貢院的燈光亮了大半宿,姜逢元揉了揉太陽穴,對面前幾個同考官說:“名次都排完了?”
“姜大人,一共選出三百名,他們都是第一場答題頗有風骨的佼佼者!”一位同考官躬身答道。
“這次會試,朝廷很是重視,太子殿下那日把我叫去,似乎有所指,你們這次選士不可馬虎,三百名外若還有才名顯赫的,也要取上來。若是再出現前幾年江南才子拒考的事情,我們就是罪人了!”姜逢元很是無奈地說。
上個月,皇上把他選為東宮侍班首席講讀官,做太子的老師,這是文臣值得吹噓半輩子的事兒。要是太子登了基,那自己的地位更是得直線般上升,到時什么天下文宗都可能納入囊中,姜逢元心里激動得發誓要好好教導太子。
可太子在宮中明顯的對自己不滿,而且那日把自己叫到東宮,簡直是憤怒。姜逢元摸不清是什么緣故,他一直認為自己沒有犯什么錯,可難道太子是沒緣由的耍小孩子脾氣,仿佛也不像。
所以這段時間他一直在矛盾著,即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又想和皇上和太子拉近關系。
這次出題是他和十八個同考官一起研究的,第一場他本來出的是《尚書》中的完整論段,可幾位同考官認為篇幅太長,就選擇了前面幾句,姜逢元知道他們的意思,想為東林黨挽回顏面,因為這兩年東林黨被皇上出手打擊了幾回,有些傷了元氣,只能趁著科舉選些人進來,姜逢元也是東林黨,他自然不能駁了面子,就睜只眼閉只眼同意了。
“姜大人,這次考生中還真沒有名聲太顯赫的,京里的幾次詩會沒有太出彩的!”領頭的同考官接著說。
“好吧,那就糊名吧,明早上把榜單發出去!”姜逢元點點頭讓那些同考官去錄名。
“圣旨到!”一聲高呼,在寂靜的夜里顯得格外突兀。
姜逢元拿著謄好的榜單正要回內室休息,聽見這一嗓子,手一抖,差點把榜單掉在地上。
轉過頭一看,貢院正堂擠進來二十多人,前面竟然是各個衙門的侍郎,后面還跟著翰林院和太子詹事府的人。
“姜逢元接旨!”
“臣接旨!”姜逢元直接跪在地上。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國舉才乃國家大事,禮部一力承擔恐有失偏頗,今令兵部左侍郎王洽,刑部左侍郎張延展、工部左侍郎……”
姜逢元已經聽不下去都來了些什么人,他只知道圣旨最后說讓這些人會同禮部一起為國家選才。
自己這些人已經搞了幾個晚上,榜單都出來了,現在讓他們摻和進來一起選,那自己這些人還有什么用,簡直就是釜底抽薪,信不過禮部了。
不管姜逢元和十八位同考官怎么想,圣旨讀完,以王洽為首的諸位新考評官已經在正堂上入了座,讓校書遞過考卷,一個個審核起來。
這些人沒有禮部看得那么認真,不過都是重點看了第一場,只要第一場不過關的就直接甩了出去,這樣數量就下了一大半,等到卯時就把幾千份試卷看了個遍兒。
王洽看了看眾人,沉聲說:“各位都辛苦了,皇上的旨意我們要認真領會,現在按照各位的圈閱情況,排出前三百謄名吧!”
“我等身負皇恩,自當盡力為國舉才!”
這些人雖然熬得通宵,但一個個精神抖擻,辰時三刻又一份榜單出爐。
“這,你們,這簡直,豈有此理!”姜逢元拿著新榜單一看,頓時氣的語無倫次,這新榜單和禮部的榜單根本沒有重合的。
“姜大人,你看丙房二十三號這文章可能取中?”王洽遞給姜逢元一份卷子。
“這,這文章也算通順,可??!”姜逢元看罷點了點頭,他也不能昧著良心說假話。
“姜大人,你看甲房五號這文章可好?”王洽接著又拿出份卷子發問。
“勉強入眼!”
姜逢元捏著鼻子認了,然后狠狠瞪了一眼旁邊的同考官,心說你們做得也太過了,現在王洽就在啪啪打自己的臉,禮部這邊落選的卷子,被人家錄取上了,反過來還讓自己表態,實在是很煎熬的事兒。
“王大人,你看丙房四號文章如何?”姜逢元旁邊的同考官也用上了王洽這招。
“我沒看出有什么出彩的地方,策論言之無物!”王洽可沒客氣,草草看了一眼就淡淡地給否了。
“你,這明明是好文章,你們粗俗!”同考官急了,心說輪到你們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我是二甲進士出身,可能學問真是不如幾位大人,要不讓邢部張大人看看?”王洽也沒動怒,而是把試卷遞給刑部左侍郎張延展。
“這文章,我看也是平平,我也是二甲進士出身,還真不是狀元及第,比不上諸位!”張延展也是臉色臭臭地回應著。
“你們,你們!”姜逢元氣的直扶胸口。
兩邊又爭執了一會兒,就到了早朝的時間。
四十來人吵吵鬧鬧上了大殿,崇禎看著下面兩派像斗雞一樣爭了半天,緩緩開口:“既然爭議頗大,就交給首輔抉擇吧!”
在大殿旁邊的議政廳,首輔溫體仁把兩份榜單拿出對比一下,發現真的沒有重合的,心理一陣苦笑,這是皇上要和東林黨唱對臺戲,自己雖然不是東林黨的骨干,可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兩頭都不好得罪,要不這首輔也當不下去。
溫體仁讓人把兩個單子上的六百份試卷都拿到議政廳,把幾位內閣大臣找來,幾個人共同把六百份試卷重新審閱一遍,最后幾個人心領神會的在兩個榜單上各取一百五十名,重新謄了名。
新出爐的榜單,姜逢元和王洽雙方都表示可以接受。
皇上在御書房聽到王承恩稟報,也是嘆了口氣:“朝堂積弊已久,我還是得忍這口氣,也難為溫體仁了,就說我同意了!”
午時,貢院外面貼出榜單。
秦明遠位列第五名,李厚德位列第三十八名,秦木川位列第二百七十八名。秦明文和秦昌明落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