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市文人:張岱傳
- 佘德余
- 854字
- 2023-05-16 18:18:29
第一章
顯赫家世
明代的紹興府城沿襲南朝陳代會稽郡的舊制度,郡城劃分為兩縣,西部為山陰縣,東部為會稽縣,縣治均在郡(府)城,此后時合時分,至南宋改為紹興府后,山陰、會稽兩縣的疆域才基本固定。府城有一條南北流向的小河,稱為府河,成為山陰、會稽兩縣城的分界,沿河有南北走向兩條街道,河以西稱山陰縣大街(今浙江紹興的解放路一帶),河以東稱會稽縣大街(今浙江紹興的后街一帶)。這兩條大街歷來是山陰、會稽兩縣的商業中心,街道狹窄,市場擁擠,府河是兩條大街上許多商店和住戶的水上交通渠道。
山陰縣大街西面橫列著許多坊巷。沿著山陰縣大街蕙蘭橋的蕙蘭坊巷街往前走,跨過酒務橋,再沿著五馬坊街巷往前,前面就是車水坊,這里就是張岱的故居。據陳橋驛先生回憶:“這座‘老屋’是明隆慶五年狀元張元忭的府第,清嘉慶年間,我的高祖父從張氏后人手里買下了這座‘老屋’,一直到我成年都稱它為‘狀元臺門’。我對這座‘老屋’的記憶當然是非常深刻的,它位于車水坊,街的東西兩端建有兩座石牌坊,臺門口有豎旗桿的礎石。正廳是坐北朝南的五樓五底,東西側廳為三樓三底。正廳大客堂約為七十平方米,正廳與東西側廳之間,由一個大天井和四個小天井組成。正廳以北有一間退堂,退堂與后門之間有一個庭院。后門外有一個面積約為三百平方米的后園(今浙江紹興的偏門直街一帶),后園緊靠一條從大郎橋東流的河港,建有馬鞍形踏道,可以停泊六明瓦大船。至于狀元府第的內部結構,如大客堂兩側的磨磚墻壁,大客堂前部面積達十五平方米的凝灰巖石板,以及精致的窗欞、壁飾等,至今仍記憶猶新。”
他又說:“在這座狀元府第附近,規模不小的‘老屋’還有不少。狀元臺門以東不過幾米,有一座‘杜氏大夫第’,以西數米又有‘王氏人瑞’。另一座大型老屋孫府,與狀元府第隔河(稱為蓮花河,筆者注)相對,這是明嘉靖進士孫鑨的府第。”“這座狀元府從(明)隆慶到(清)嘉慶,還是基本完好的。……直到1992年最后的一紙拆令下,便銷聲匿跡了。”(1)

張岱畫像
明萬歷二十五年(1597)八月二十五卯時(早上五至七時),張岱就出生在這座狀元府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