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元明清曲譜宮調體系的變遷

本書研究范疇中的每一部曲譜,其編制綱領,都是以宮調統領著曲牌。每部曲譜皆有清晰的宮調體系。然而,不同的曲譜之間,宮調體系常常有所不同。比如,有用九宮的《舊編南九宮譜》、用十二宮調的《太和正音譜》、用十三調的《南詞定律》,又有既似九宮又似十三調的《增定南九宮曲譜》《南詞新譜》《南曲九宮正始》,還有用十七宮調的《北詞廣正譜》,更有用二十八宮調的《曲譜大成》、南北各用十二宮調的《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以及以十二律為綱的《十二律京腔譜》《十二律昆腔譜》。如果每一部曲譜都如實反映了宮調體系的種類、數量,其間的差異則太令人費解。我們需要對各譜的宮調體系作徹頭徹尾的比較研究,看看是否能發現一些奧秘。

經過本章縱向地對比、梳理,宮調體系在曲譜間衍變的脈絡將躍然而出。原來大部分曲譜的宮調體系,都是經過人為修補、構建的,它們已非原初約定俗成的宮調體系了。

宮調本行于民間,其義、其用,一定非常通俗——通俗到無人覺得有必要詳加記錄和解釋,正所謂“習矣而不察”王驥德《曲律?論宮調第四》,《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四),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版,第99頁。;留給后人可見的,只剩下一些約定俗成的宮調名稱。北曲有“九宮”之稱,但其散曲在稱法上別為“十二宮調”——其實就是一個分得更細的“九宮”而已,其中個別曲牌被冠名以其他宮調名。南曲亦有“九宮”之稱,但額外往往帶著仙呂入雙調、羽調兩種。為什么形成如此宮調格局,盡管古人說法也有種種周維培《曲譜研究》之第六章第一節有詳細總結。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但仍然不如用“約定俗成”四字解釋。因為作品中呈現出的宮調事實向來如此,能否解釋都不影響該事實的存在。

本章便以這樣的事實為起點,來研究曲譜中的宮調體系。也就是說,這樣的事實何以形成,筆者雖不得知,而只能解釋為“約定俗成”;但可以研究的是,這樣的事實形成以后,歷代曲譜是如何承繼和詮釋這些宮調事實體系的。

首先,有一類曲譜不改前人對宮調體系的記錄。比如朱權《太和正音譜》,完全依照周德清的《樂府共三百三十五章》;蔣孝《舊編南九宮譜》,亦幾乎完全依照陳、白二氏所出的《九宮》譜。后來的沈璟《增定南九宮曲譜》、沈自晉《南詞新譜》、查繼佐《九宮譜定》,雖或多或少引入了一點別家成分,但仍不改以“九宮”統領全譜的框架。

其次,后來的諸曲譜,人為干預調整宮調體系就越來越明顯了。先是南曲方面,“十三調”體系漸漸成為各譜的編撰綱領,比如《寒山堂新定九宮十三攝南曲譜》《南九宮譜大全》《南詞定律》等;北曲方面,“六宮十一攝”即十七宮調體系,成為《北詞廣正譜》的編撰綱領。既而,唐宋“二十八調”體系成為南北合譜《曲譜大成》的綱領。不久又出現以月令配“樂律”之十二律呂的《新定十二律京腔譜》《新定十二律昆腔譜》,以月令配南北各十二宮調的《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专栏| 乌鲁木齐市| 定安县| 广丰县| 萝北县| 浦县| 临洮县| 乌兰浩特市| 宁晋县| 鹤庆县| 甘南县| 大新县| 望谟县| 岐山县| 旅游| 云霄县| 汉中市| 霸州市| 五大连池市| 茂名市| 晴隆县| 贵溪市| 浙江省| 沾化县| 汉川市| 依安县| 洛扎县| 咸宁市| 江山市| 长乐市| 开鲁县| 宜兰市| 崇左市| 辉南县| 合作市| 望都县| 沙雅县| 南陵县| 鄄城县| 会东县| 富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