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大齡未婚女性心理分析
- 女性心理學:讀懂女性,讀懂世界
- 張子琴
- 3869字
- 2023-05-12 09:53:23
第一節 單身女性心理分析
潘姐,大學畢業,外貌中上等,身高1.65米,41周歲,沒有結過婚。她人品很好,出去吃飯唱歌,都是她幫大家選地方,能照顧到每一個人。她人緣不錯,脾氣很好,朋友之間有了矛盾,都會找她調解。朋友問她:“潘姐,你怎么不結婚啊?”她的回答千篇一律:“沒有合適的。”這恐怕是許多單身女性的共識吧。
單身女性越來越多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有人將單身大齡女稱為剩女,意即那些“圍城外”的女性。當今社會,女性不但經濟獨立,而且思想也獨立,不依附于男人,也不依附于家庭,自己也能夠生活得很好,所以選擇配偶的條件很高,不會湊合。
大齡未婚是個籠統的說法,界定未婚很簡單,但是界定大齡則沒有確定的標準。這類女性要么把自己的心逐漸關閉起來,不去追求,即使有人追求,也難以邁出那一步;要么走向另一個極端,屈從于社會、父母、朋友的壓力和影響,采取隨大溜的做法,草率地找個對象湊合了事。
一、逃避心理
未婚女性對于婚姻的逃避心理,指面對婚姻問題時,感覺無可奈何,因而選擇躲避這個問題的心理態度,即有意識地不去想這個問題,不去觸碰這個問題,也不愿談論這個問題。
究竟是什么導致了未婚女性的逃避心理呢?一是面對婚姻問題的時候,認為自己的退路很多,沒有把婚姻看作自己生活或生命的全部,不結婚對自己正常的生活影響也有限。二是形成了固定的思維路徑。不習慣突破現實,寧愿選擇退縮。三是極端不自信。不相信自己能解決問題,認為即便想辦法解決也不能成功,還不如不做。四是面對現實問題,真的沒有什么好的方法。
逃避心理是人們遇到難題時不自覺采取的趨利避害的應激反應,本身無可厚非,但問題是人們往往會對趨利避害上癮,一感覺不舒服馬上就以逃避的態度尋求解脫。逃避心理無疑是消極心態,選擇了逃避,就意味著幾乎沒有機會去解決困難,也失去了讓自己在婚姻挫折中成長的機會。
逃避心理衍生壓抑情緒。這種壓抑情緒長久存在于潛意識中,如果郁結的消極情緒得不到釋放,將嚴重影響身心健康。逃避心理常常還會衍生否定認知,使人形成錯誤觀念。
二、防衛心理
大齡未婚女性大多有防衛心理,面對婚姻問題時,會不自覺地進入心理防御模式,以抵抗內心的不安,希望恢復心理平衡與穩定,這是大齡未婚女性面臨尷尬問題時的一種自適應狀態。心理防衛機制的積極意義在于能夠快速減輕精神壓力,恢復心理平衡;消極意義在于因壓力緩解而自足,進而會出現退縮心理,甚至會因為恐懼而導致心理疾病。
在產生防衛心理的過程中,有的人會給自己找一些理由,但這樣的理由僅僅是自欺欺人。把本來不合理的事情想象成合理的,自己說服自己相信這樣的道理,有可能讓自己走向某種極端。比方說,由對于婚姻的謹慎向極其隨性的方向發展,抱著無所謂的心態看待嚴肅的婚姻問題。對于婚姻,過度的防衛心理還會滋生“酸葡萄心理”和“甜檸檬心理”,這些都不是積極心理。有的人還會產生諉過心態,將自己的婚姻挫折歸罪于他人,甚至產生攻擊行為。
單身女性尤其是大齡單身女性,即便平時看起來表現得很平靜,實際上常常受到雙重心理折磨。一方面是受到內心深處渴望得到愛情的急迫感和久求不得的挫折感的自我折磨;另一方面受到父母親友的催促,鄰里同事的閑言碎語,造成很大的心理折磨,使她們處于內心的矛盾沖突中。
大齡未婚女性最怕別人問及婚戀之事,也會對此做出極強的心理防衛反應。對此類情況,她們要么岔開話題,要么拿話搪塞過去。周圍人尤其是親友要體諒她們的這種心理,盡量不要提及這類話題。而有一些人是獨身主義者,她們對此類問題看得開,不會過敏。
如果不能自我調節,不能擺正心態,久而久之,可能會更加喜歡獨自行動,追求離群索居的生活,尋求離群寧靜的環境。在工作和生活中,沒有多少人了解她們的心意,也不了解她們內心的矛盾和痛苦,總認為她們清高、孤芳自賞,或者超脫現實。同事、朋友、親人要關心她們,不要給她們施加不必要的心理壓力,要多多紓解她們的情緒。
不能簡單地認為防衛心理就是消極心理,因為防衛心理屬于正常的心理應激反應。比方說,一些女性看到周圍許多人因為不幸福的婚姻而耗盡精力和人生能量,會吸取教訓,為自己設定一條更合理、更幸福、更有價值的人生之路。她們自信自尊自愛自強,將精力放在事業上,經過拼搏,取得了成功,反而收獲了愛情與婚姻。
三、悲觀心理
大齡單身女性在婚戀上都受到過這樣或那樣的傷害和挫折,“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她們大多對于愛情婚姻充滿疑慮和恐懼,容易產生悲觀心理。
大齡女性對于愛情婚姻的悲觀心理必須矯正,而且完全能夠矯正。其矯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一是依靠“圈子”的力量提供矯正助力。多與樂觀的朋友交往,自己也就有可能變得越來越樂觀。二是世界那么大,多出去走走。獨自悶在家里,就會胡思亂想。換個環境,換個心情,轉移注意力,旅行中說不定會有新的收獲。三是借積極向上的文化力量改變心態。多讀正能量書籍,多看正能量影視作品,多參與正能量文化活動。四是多學一些科學和哲學知識,提高學識素養,遇到問題就會思路開闊,能夠辯證思維,不鉆牛角尖。五是找到正事做,有事心方健,有為則常樂。越是無所事事,就越容易陷于悲觀情緒中。六是培養一樣或幾樣興趣愛好,讓生活變得色彩斑斕起來。
四、麻木心理
麻木心理是指人的精神感知出現問題,對外界的一切事情漠不關心,沒有感覺,對任何人和事都不關注。有的大齡女性對于婚戀失去了感覺,不在意,不關注,好像這事與自己沒有任何關系似的。
麻木心理其實是人的心理防衛機制產生的反應,可以短期內有效減少事件對于心理的沖擊。但若長期以這種不分青紅皂白統統予以否定的方式應對,不但起不到好的結果,反而會引起更大的連鎖心理困擾,使心理長期處于不健康的狀態,甚至會引發抑郁癥等。太敏感容易受到心理傷害,但若呈現心理麻木狀態,也不好。
麻木心理是真的沒有任何心理感覺,而鎮靜則是在事情面前不心急慌亂,是自信和成熟的心理表現。
還有一種情況,即心理老化現象。心理老化之后,心理敏感度降低,會對許多曾經感興趣的事情失去感覺,不再關注。人的生理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老化,功能會逐漸衰退,這是自然規律,誰都無能為力。但是人的心理機能可以永遠保持年輕。心理老化會加速生理老化。
不過,需要強調一點,所謂的麻木心理是相對的。不論誰,不可能對所有事情都感興趣,總會有不感興趣的事情。大齡女性一旦有了麻木心理,要具體分析,然后得出正確結論。
五、逆反心理
女性在青春期的時候,由于心理發育跟不上身體發育的速度,一時間難以適應,往往會與家長之間產生沖突,別人說一,她非要說二,這是典型的青春期逆反心理。面對婚戀挫折,大齡女性會出現第二個心理逆反期。社會上常常會出現大齡女性因為婚戀問題與親人之間產生嚴重矛盾,造成大齡女性極大的心理不安全感。
有的女性認為單身也挺好,但傳統的社會價值觀總是認為女性需要結婚生子。父母更是接受不了自己的女兒一直一個人生活,天天催婚。客觀社會的要求與大齡女性本人的心理需求不相符,必然產生矛盾沖突,引起女性的反抗。
究其根本,導致逆反心理的根源是“三觀”的沖突。大齡女性需要對此有正確的認識,采取積極的應對思路。看透這種沖突的根源,不要太在意,該解釋時耐心解釋,該周旋時巧妙周旋,該無視時淡然無視。
六、封閉心理
封閉心理也就是使自己的心靈與外界絕緣,這也是因為心理防衛機制產生的。遭遇婚戀挫折之后,自感無力應對,或者認為讓自己的心靈封閉起來是更好的辦法。于是,不再向任何人吐露心聲,把心嚴嚴實實包裹起來,不讓任何人知道自己的真實想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但封閉心理則是將所有的事都劃歸到了隱私的范疇,這是明顯的極端心理。封閉心理必然會影響人際關系。心理封閉之后,只能以假面孔示人,只能演戲,不但自己很累,別人也感受不到真誠。人際關系受損,必然會影響到工作和生活,導致許多不必要的人生困擾。
七、自卑心理
自我評價高,則會自負;自我評價低,則會自卑。自我評價低必然會對自己不自信,畏首畏尾,遇事膽怯,沒有主見,隨聲附和,遭遇挫折總認為是自己不好。遭遇到婚戀挫折的女性普遍會滋生自卑心理,有很強烈的無力感,甚至輕視自己,總認為自己不如別人。
自卑心理的表現方式很復雜,有的人顯得極端軟弱,而有的人則表現出極端自傲。比方說,既然我無法正常戀愛結婚,那么就對所有男性表現出極端不友好的態度。
毫無疑問,自卑心理是一種心理缺陷。自卑心理必然伴隨著不安、自我否認、極度內疚、害羞等情緒。自尊心太強又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產生自卑心理。所以說,自尊心不能太強,也就是俗話說的,人要皮實一點才好。
在自卑心理的作祟之下,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自我否定,對自己沒有信心,自己不認同自己,低估自己的價值。這樣的大齡女性,即便遇到合適的男性,也會認為自己配不上,自愿放棄。她們看不到愛情的光華與希望,不敢憧憬婚姻的美好明天。
修正自卑心理,首先,要對自己有一個客觀正確的認識,實事求是,不拔高,也不低估。不要輕信別人對你的評價,也不要過于確信自我評價,要反復思考比對,得出正確的結論。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價值觀不同,評判標準不同,學識水平不同,得出的結論肯定也不同。其次,需要對自身的情況抱有正確的認識態度,尤其是對自己的缺陷要有正確心態。比方說,有的女性家庭負擔重,文化程度低,因此產生自卑感,這就需要認清自身實際情況,調整擇偶標準,擺正心態。最后,產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很多,同樣是單身大齡女性,同樣遭受婚戀挫折,有的人有自卑心理,而有的人則沒有。產生自卑心理與經歷有關,也與個性有關。抑郁型氣質、性格內向者,對挫折的心理感受更強烈,常常會放大消極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