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的信使剛走,徐應元就傳來了宮里的消息。
和映月說的,一般無二。
朱由檢不動聲色,勉勵一番,讓他接著打探,繼續及時傳遞宮里消息,“及時”這兩個字,他咬的重了些。
只是不知道徐應元聽懂了沒有。
進宮的事宜已經安排下去,他只帶原先的老護衛,劉文炳、周鏡、孫應元親自帶隊,劉文炳帶人貼身護衛,周鏡將停駐距離文華殿最近的東華門,孫應元將停駐距離王府最近的東安門。
點心、茶水、筆墨等等,都要時間重新準備。
他也不著急走,昨天和李國普約定,今天宋氏兄弟會來,駱養性也傳回來消息,他要的人已經找好了。
他低估了一個監國殿下在落地舉人之間的影響力,雖然閹黨勢大,但是出了名的初生牛犢還是不少。
其中不乏各方勢力的同鄉、親故,只是沒有閹黨背景的。徐光啟弟子的事情,時間還太短,暫時沒有什么反饋。
不過,暫時也夠用了。
他迫切需要這些人盡快將承運殿的奏本分類,然后根據他的需求進行整理,方便他隨時查閱。
地方上的局勢變化,造反的勢力范圍,京營的真實情況,蔭官的情況,甚至宗藩在天啟年間的狀況,朝廷斗爭形勢,都可以從大大小小的奏本中梳理出端倪。
他不著急,一件一件來。
不能吃了不了解情況的虧。
“殿下,宋氏兄弟來了,是否叫進來?”王承恩再次回到西偏殿稟報。
自從由管理護衛膳食的太監,變成了近侍太監,他在激動的同時,也暗暗告誡自己,不該干的事情不干,殿下吩咐的,要及時完美地干好。
“叫進來吧!”
朱由檢坐在椅子上,端起茶杯喝了口香茶,等待著足以寫入歷史的相遇。
“學生宋應升拜見監國殿下,殿下千歲!”
“學生宋應星拜見監國殿下,殿下千歲!”
王承恩領進來兩個四十多歲的青衣舉子,神色莊重,風度凜然。
自稱宋應升的,年紀略大些,國字臉,目光炯炯,有一副美髯,說起話來如金聲玉振,聽起來十分正派,也十分舒服。
自稱宋應星的,有些像后世見過的物理學霸,沉穩安靜,偶爾閃動的眼神中,透露出智慧的光,反正一看就知道是學霸,不是那種只會念書的書呆子。
“看座!”
朱由檢對兩個人很滿意,一個人是學霸,長得還是好看的老男人,說話也好聽,是個人都會親近的吧?
就是不知道為何12年都沒考上進士,沖這形表,吏部任官形象什么的,肯定是上等了。
“謝殿下。”
宋氏兄弟謝過,也不扭捏,直接就在下首坐下。
“你們的情況呢,李閣老和本王說過,本王惜才愛才也用才,希望能得到兩位一臂之力。
不過,本王認為,只讓你二人負責整理奏本,太過可惜。
本王有些小建議,可愿聽?”
朱由檢很想留下兩個人,說話也格外客氣。
“學生不敢,殿下請明示。”
“本王倉促受命監國,不了解朝政,也不想指手畫腳,以免誤了萬民。不過,王府中事務眾多,尤其是護衛營缺乏文書。
兩位大才,本王自然不會讓你們屈尊。只是,本王想要在這西偏殿設立護衛營學校,請宋應升夜晚授課,從《三國志通俗演義》講起,教授軍官兵書戰策,不知可愿意?
若是不愿,本王不勉強。”
朱由檢先說了護衛營學校的事兒,這在大明不算新鮮事,衛所里本來就應該設置衛學,只是荒廢了。
他已經和軍官們說好,今晚就開班,若是不愿意,他只能讓學歷最高的把總孫應元先頂上。
宋應升有些為難,本來吧,他和弟弟不愿意這時候進監國王府,他倆還想再憑借自己的努力,沖一次科考,以進士進入朝堂。
閣老愿意推薦,監國殿下愿意在這時候錄用,他們都很感激,只是這么一來,將來殿下當了皇帝,他們就難免被人打上所謂“幸進之臣”的烙印。
科場上還不知道會有什么磨難。
雖然這件事兒,并不是他們的本意。
這只是身為學霸的尊嚴,還有傳說中的書生意氣了。
他和弟弟在家里商討了半個早上,最后才決定前來王府。不為別的,不管怎么說,李閣老都賣了面子,他們這么大年紀了,不能不識趣。
“殿下厚愛,學生感激不盡,只是,學生二人,還想再考一次會試,這難免……”
宋應升的話還沒說完,朱由檢就打斷了:
“無妨,這點不用擔心,本王有言在先,只是臨時征用,不影響你們前途。
這個承諾,對你二人有效,對后續三十人也有效。
本王愛才,在王府期間,給予從九品教授待遇,有功勞另有賞賜。
還有什么顧慮,一并說來!”
真是死板的人,就根本不會來王府,既然來了,就證明這事兒能辦,只不過有顧慮罷了。
只要解決的顧慮,一切都不是事兒。
“不知殿下這學校,維持多久?”
“你若是可以,答應便是,若是不愿,我也不強求。識字的事情不歸你管,你就負責每日晚按時授課,生動形象一點即可。”
朱由檢欣賞宋應升,但也不想透露他對護衛營夜校的長遠打算,這不是不放心,而是必要的謹慎。
宋應升斟酌片刻,這才回復道:“學生愿意,不足之處,還請殿下斧正。”
“好說,好說,教課又是一份待遇,本王會安排的。本王對時下文人的規矩也有所耳聞。
你放心好了,他們不用拜師,你也不用視他們為弟子,只是臨時教課而已。”
朱由檢知道當下文人、尤其是學霸的臭脾氣,也不以為意。
社會風氣就是這樣,文人看不起武官,更別說高級文人和低級武官了。
“行了,你先下去吧。”
宋應升有些驚訝,偏過頭看了看弟弟,給了個關心的眼神,行禮退下。
直到看不到宋應升的人影,朱由檢才開口說道:
“宋應星,本王聽說你不光才學過人,還喜歡和工匠打交道,整理技藝。本王也有一件事情,想要托付,如何?”
朱由檢解決了一個難題,心里有些暢快,對宋應星的期待隨之拔高。
這可是在世界科技史上都大名鼎鼎的科學家,在現在這個時代,堪稱瑰寶。
宋應星回答很簡潔:
“殿下請講。”
朱由檢伸手從懷里拿出來一枚西班牙銀元,扔給宋應星。
這還是他以前從宮里得到的物件。按照后世的說法,學名應該叫做西班牙COB本洋。
它其實是一種打制幣,類似圓形的銀塊,形制不規則,但重量和成色適當,含銀量很高,正面是西班牙盾徽,背面是十字。
“本王要這個,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