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封賞當有功,一燝敢進言
- 諸葛亮魂穿崇禎
- 懶覺小磨頭
- 2204字
- 2023-06-09 16:38:40
自趕走周鑒,一心想為郭氏進言那一刻開始,劉一燝就忙得停不下來了。
他知道周鑒背后皇后外戚,又有勾結兵勇,勛貴之嫌疑。
面對如此龐大的敵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快,盡快將事情上報給皇帝,盡快將事情奪定,方可對抗他們。
不僅如此,更要保全好郭氏一家,以及其他被侵吞土地的李家村人。
所以他自趕走周鑒以后,立馬又安排了一批捕快前往郭氏家中護衛(wèi),最好能把郭氏全家請進刑部來供著,以防不測。
除此之外,他還得盡快寫好奏章,上報給皇上才行。
于是這一夜,他終難合眼,一直書寫奏章,并把它隨身攜帶,打算今日早朝呈給皇上。
也幸好當今皇上朝會從不缺席,要是像熹宗那樣終年泡在后宮中研習魯班之術,這份奏章怎么樣也交不上去了。
經過一夜辛勞,奏章已成,劉一燝連墨水都顧不得它干,就匆匆趕往了宮中,參加朝會。
可是當他看到那巍峨的宮門,大氣的紫禁城時,一股后怕冒了出來。
劉一燝猛然意識到,自己上報的這件事情,其實完完全全就是在打皇家的臉面啊!
周氏冊封皇后還沒多久,更是以勤儉節(jié)約之名向天下宣揚,可轉過頭來娘家卻出了這樣大的丑聞。
所謂家丑不可外揚,何況帝王家,那更是不能擅傳。
真要把這樁侵田案當眾上奏,當眾宣讀,只怕第一個下不來臺的先是皇后,在是皇上。
那么到了最后,需要犧牲的人,又會是誰呢?
劉一燝只覺得后怕不已,連忙打消了當眾上交奏章,當眾將周奎的罪狀公布的想法。
他打算私底下將奏章上交,這樣就可以一定程度上保全皇家的臉面。
就算是新皇私底下懲處國丈,還地于郭氏,那也算是大好事一件。
所以劉一燝哪怕壓著無數(shù)事情,也在這次朝會上一言不發(fā)。
他在等朝會結束,自己就可以找個理由留下來,單獨面見新皇。
事情本來是很順利的,本次早朝尾聲來的很快,畢竟昨日雞血已打,大家都很興奮,正在瘋狂的查漏補缺。
然而再快,也是需要時間的,所以本次朝會最為簡單。
好不容易等到王承恩被授意,上前準備宣布退朝時,劉一燝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可就在這節(jié)骨眼上,一向不管事的勛貴們出手了。
那成國公出列請求封賞周奎那一刻時,劉一燝腦袋一嗡,差點昏過去。
完了完了,大事去矣!
早知道他就干脆一些,直接在當眾上交奏章去了。
如今棋差一招,真是滿盤皆輸啊!
旁人見了劉一燝忽然虛弱的模樣,頗為不解。
只有劉一燝知道,那些勛貴們出這一招,不可謂不毒啊!
前面說了,此事顧及皇家臉面,新皇不可能明面上訓斥國丈,懲罰國丈之子。
劉一燝料定皇上會低調處理,暗中敲打國丈,私下賠償郭氏等。
這是他追求的最好結果。
如此一來,大家只需要裝作看不見,事情也就過去了。
然而隨著成國公進言,請求封賞國丈周奎以后,這個性質就變了。
新皇封賞國丈,在大明朝可謂一個傳統(tǒng)。
仰賴于太祖之遺旨,皇族之妻多為民間寒門選拔,擇優(yōu)者娶之。
這也意味著外戚無權無勢,稍微封賞一點,他們就會感恩戴德,而朝堂之上往往也不會有多大的異議。
一點殘羹冷炙罷了,影響不了大局。
可放在當下,情況就大不相同了。
新皇大概率答應封賞周奎,而自己后腳卻要告周奎。
一前一后,打得就不是皇家的臉面,而是皇上的臉面了!
如此局勢之下,就是再賢明的皇帝,為了自己的臉面,也得對國丈姑息,再狠一些的,暗中干脆抹了郭氏一家也不是不可能。
畢竟皇帝的臉面和一介草民的土地來比較,沒有人會選擇后者。
所以劉一燝才暗道大勢已去,自己沒有魏征之銳,海瑞之膽,真是一步錯,步步錯啊!
“皇上,周奎教女有方,應當封賞,我等皆附之。”
勛貴一方,又走出一位重量級人物,那便是英國公張維賢。
他的出現(xiàn),讓不少人都倍感意外,就連成國公也訝異不已。
要知道他們一家頗為低調,又對皇上忠心耿耿,連扳倒魏忠賢都出了大力氣,如此人物都開口請封,新皇怎會不答應?
劉一燝躲在群臣堆中,低頭默然,暗暗搖頭嘆息。
想我一個刑部尚書都如此難成事,你們又該找何人伸冤吶...
郭氏一家啊...我對不住你啊,那碗煮雞蛋,我是怎么也吃不下了。
這邊劉一燝沉默不言之時,龍臺之上,諸葛亮已有了決斷。
面對滿朝文武請封,他平靜道。
“國丈教女有方,自身勤儉,應當下詔夸贊,卻不應隨意封賞。”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盡皆嘩然。
劉一燝聞言,更是猛地抬頭,難以置信的望著新皇。
“怎么會...”
他下意識的說道。
而臺上的諸葛亮發(fā)覺眾人困惑,遂耐心為眾人解釋道。
“品德上佳,當以夸贊回饋。若想要封賞,自然以功業(yè)為底。周奎自身勤儉,教女有方,自當下詔贊賞,以慰天下仁人志士之心。然而他一無功名在身,二無軍功為底,目前已為南城兵馬司副指揮,食俸祿,享便利,本就是殊榮。
若再無功而賞,豈不是寒了天下將士的進取之心?”
諸葛亮說完,還覺得不足,遂下了龍臺,來到了那開口的成國公面前。
他用羽扇拍了拍成國公寬大肩膀,嘆息道。
“成國公一等爵位,世襲罔替,可謂殊榮。然此等爵位,并非大風刮來的,乃是你祖上朱能在靖難時舍命取之的!今番若我聽取爾等建議,三言兩語封賞一人為爵,若被朱能等先輩泉下有知,定要罵我昏庸無能,賞罰難辯,你可知否?”
那朱純臣一聽,真是嚇得魂兒丟了,忙下跪叩頭,哆嗦道。
“臣受教了,往后再不敢胡言亂語了。”
“我沒有訓誡你的意思,快快起身。唉,我大明自土木堡之后武德缺失久已,今番我有意重振軍備,日后必要仰仗諸位國公出力,再現(xiàn)祖上之榮光啊!”
諸葛亮說著,誠懇作揖,向勛貴們施禮。
勛貴們哪里受得起如此大禮,紛紛下跪叩頭,連忙道。
“我等必不負皇上重托。”
“嗯,甚好。無事便退朝吧。”
這回事情才算是告了一段落,諸葛亮也才準備跟著王承恩的指引,返回文華殿。
他不知道,在自己身后,有人早已經紅了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