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俠、豪族與名士:三國爭霸時代的權力格局
- 李亮
- 2502字
- 2023-05-05 16:09:33
豪族領主化與漢末爭霸戰爭
東漢末年的領主爭霸戰爭,實際上是在豪族主導、(大姓)名士參與下進行的軍閥混戰。那些在第一線建立割據政權的軍閥是他們實現目的的依靠力量。同時,這些大小領主多出身豪族,很多豪族又兼具名士身份??梢哉f,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就是豪族領主化引發的一場社會改造運動,目的是保持家族在當地的勢力。
東漢時期,由于政治地位和文化修養的優越性,豪族群體是產生名士的溫床;同時,由于宗族、鄉里組織所起的作用,以及豪族在當地政治、經濟領域方面的影響力,豪族的代表人物又有能力組織武裝隊伍,從而成為領主。
名士和武裝隊伍的豪帥有時相兼。比如,資助曹操起兵的陳留孝廉衛茲,不僅能散家財組織武裝,成為太守張邈的部將,又是受到郭泰贊揚的名士。還有鮑信,其父鮑丹官至少府,“世以儒雅顯”,顯然是泰山當地的豪族;同時,鮑信也是何進當國后舉用的名士之一,何進曾命他以騎都尉名回泰山募兵,但當鮑信率領募兵到洛陽時,何進已死,他又返回泰山,再次募集了步兵二萬,騎兵七百,以此為資本,參加了討伐董卓的戰爭。王匡,也是泰山人,情況與鮑信相同。可見,鮑信、王匡不僅是豪族名士,同時又能在本鄉募集武裝隊伍,成為豪帥,即割據領主。還有劉表、劉焉等,也屬于這類軍閥。
當然,也有出自同族,而名士與豪帥卻各有其人。《三國志·魏書·王脩傳》說:“膠東人公沙盧宗強,自為營塹,不肯應發調,脩獨將數騎,徑入其門,斬盧兄弟。公沙氏驚愕,莫敢動。脩撫慰其余,由是寇少止?!?/p>
《后漢書·方術傳》記載有公沙穆,北海膠東人,孝廉出身,官至弘農令,六子皆知名。同書注引謝承《后漢書》記載公沙穆子(公沙)孚,也是孝廉,官至上谷太守?!逗鬂h書補注》引《北海耆舊傳》說:“公沙孚字允慈,與(荀)爽共約,出不得事貴勢。而爽當董卓時,脫巾未百日,位至司空。后相見,(公沙孚)以爽違命,割席而坐也?!避魉钱敃r聲望極高的豪族名士,他能與公沙孚交好,說明公沙孚也是名士。
這些說明,公沙氏是膠東的大姓豪族,這個家族,既能培養出公沙穆父子這樣的名士;也能產生公沙盧兄弟那樣自立營塹,拒絕調發,而且還兼做抵御寇掠的豪帥。漢末領主戰爭中,這類豪帥占多數,他們本身就是豪族,但在同族中,不一定是名士,比如董卓、曹操、袁紹、孫堅父子、劉備等。
但是,無論是相兼還是分離,在出身豪族這一點上,兩者是相同的。同時,也反映出豪族名士化的趨勢越來越強,因為在社會上沒有聲望的豪族,其影響力是非常有限的。而且,豪族名士化,也為漢末豪族集團與(大姓)名士的聯合創造了條件。
豪族擁有很多宗族成員,分屬于各個貧富不等的家庭。族內的顯貴成為首領,他們憑借其財富、權勢控制宗族,并收納和庇護了很多外來的逃亡者作為“賓客”,以擴充自己的勢力。宗族成員和賓客的身份雖然不同,但對于宗族首領都存在著從屬關系,他們構成了豪族的武裝力量。宗族首領對于族內成員和族外賓客,相當于家長的地位。自然,在亂世中,這些宗族首領就成為豪帥了。
宗族在長江中下游被稱為宗部,首領稱為宗帥;在北方諸州那種以宗族、賓客組織武裝的豪族,如曹操、袁紹、任峻、李乾、李通、呂虔、許褚等,就是豪帥。這些人就是漢末領主戰爭的主角。
名士群體與豪族勢力的聯合,也是漢末政治形勢發展的必然趨勢。前面提到,在黨錮事件中,清流派名士遭到了政府的彈壓,兩者從此分道揚鑣,這就好比兩個圓進入了不同的運行軌道。被打壓的清流派名士,并沒有因為部分首腦的流放、處刑而消極頹廢,名士集團的聲望和力量反而在這場政治斗爭中變得愈加強大。
以幸免于難的陳寔一家為中心,新的名士不斷涌現,彼此之間也建立了新的聯絡?!度龂尽の簳す軐巶鳌氛f:“(管寧)與平原華歆、同縣邴原相友,俱游學于異國,并敬善陳仲弓(陳寔)?!薄逗鬂h書·鄭太傳》記載,山東義兵起時,鄭太向董卓下說詞時,說:“東州鄭玄學該古今,北海邴原清高直亮,皆儒生所仰,群士楷式(楷模)?!笨梢?,邴原是與鄭玄比肩的大名士,為士人敬仰。
這些黨人名士為了積攢實力反抗宦官,開始與豪族相交結?!度龂尽の簳ぼ髫鼈鳌纷⒁龔埈[《漢紀》記載何颙:“及黨事起,颙亦名在其中,乃變名姓亡匿汝南間,所至皆交結其豪桀(豪族)。颙既奇太祖(曹操)而知荀彧,袁紹慕之,與為奔走之友。是時天下士大夫多遇黨難,颙常歲再三私入洛陽,從紹計議,為諸窮窘之士解釋患禍?!边@說明黨人何颙也是潛行于地下,積極交結豪族,同日后的各個領主首腦建立了聯系。
處于漢末的動亂時期,原本就只有兵力才是可以依賴的力量。然而純粹的名士,幾乎手無寸鐵,所從一開始便處境艱難,飄搖不定,在反宦官斗爭中處于劣勢,他們急需武力的支援。而割據軍閥需要穩固自己的地位,維持統治地區的安定,同時還要與其他軍閥相競爭,因此長于謀略者不可或缺,知識和政治素養較高的名士便成為重要的存在。東漢末期,隨著中央朝廷的衰落,各地領主勢力的崛起,我們看到,那些享譽全國的大名士都順次歸于各個領主旗下。這些領主之間征伐不斷,弱肉強食,通過兼并戰爭,最終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在領主戰爭過程中,眾多(大姓)名士都投到了曹魏一方,比如名士集團核心存在的潁川派與北海派,潁川集團以荀氏、鐘氏、陳氏為核心,北海集團以大儒鄭玄及北海相孔融為核心。
另一部分名士則分別投向了吳、蜀兩方,《三國志·吳書·諸葛瑾傳》注引《吳書》說:“初瑾為大將軍,而弟亮為蜀丞相……族弟(諸葛)誕又顯名于魏,一門三方魏冠蓋,天下榮之?!边€有代表性名士許靖、張昭各自在蜀、吳擔任了高官。
還有一個特別現象,雖然這些名士分屬各國,但彼此之間的感情紐帶依然存在,仍然保持著相互聯系?!度龂尽な駮ぴS靖傳》注引《魏略》收錄了曹魏的王朗寫給許靖的三封信,反映出兩人在靈魂深處的親密友誼。給許靖去信的不止王朗,《許靖傳》說:“始靖兄事潁川陳紀,與陳郡袁渙、平原華歆、東海王朗等親善,歆、朗及紀并子群,魏初為公輔大臣,咸與靖書,申陳舊好,情義款至。”
名士群體已經結成了牢不可破的價值紐帶,成為一個共同體了。如果把各個領主政權比擬為相互排斥的圓圈的話,那么名士集團在這些政權的根底處,結成了彼此相連接的一個圓圈。這都為魏晉士族群體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