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秦漢的“游俠之風”與“游俠豪族化”

秦漢的“游俠之風”由來已久,構成了秦漢獨特的社會風尚,這種社會風尚既是秦漢國民“價值取向”的一種反映,也是“民間秩序”的一種體現(xiàn)。

兩漢是士族社會(秦至南北朝)的萌芽期。在這個階段,各種國家秩序逐步建立起來,特別是地方統(tǒng)御機構,開始呈現(xiàn)精細化的管控模式。但是應該看到,兩漢的國家秩序只是社會整體秩序的外部輪廓,是國家權力的法制性展現(xiàn),從這一點來看,這不過是被規(guī)定的規(guī)則化的生活骨架。這樣的骨架在構建過程中,又會催生出一套相反的骨架,這種骨架就是社會動機、社會取向和與國家秩序沖突矛盾的感情系統(tǒng),這套系統(tǒng)構成了極其復雜且固定的現(xiàn)實生活形態(tài)。

正是有了這種有具體目的、動機與生活情感上表現(xiàn)出的行為者心態(tài),從而給社會生活的外部輪廓注入了“靈與肉”體驗。也正是這種生活體驗中不可估量的要素,才真正給時代與民族固有的性格賦予了全新的要素,使社會生活更有活力。

這樣,國家秩序構成了社會生活的外部輪廓,它的保障機制是法制和國家權力,以及國家權力的集大成者——君主。民間秩序構成了生活的內部架構,它的存在基礎是個體的動機、情感和價值取向,也就是社會性格,這種性格在秦漢就是“任俠精神”??梢哉f兩漢帝國的建立,以及漢末的社會變革,都是這種“任俠精神”的直接產物。劉邦集團,漢末諸民間自治集團是其具象化的展現(xiàn)。

游俠的初期形態(tài)是戰(zhàn)國時代形成的新型人際結合紐帶,即“養(yǎng)士”之風,而“養(yǎng)食客數(shù)千人”的戰(zhàn)國四公子是其中的代表。他們既是貴族卿相,又能謙恭禮士,爭相蓄養(yǎng)門客,并以任俠的高名聞世。依賴這種人際結合關系形成強大的政治勢力,戰(zhàn)國四公子成為國家的精神領袖,也成為各國君主敬畏的對象?!妒酚洝の汗恿袀鳌酚涊d“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

戰(zhàn)國的“任俠”還不能稱為民間秩序,它只是國家秩序的一種附庸,是為國家秩序服務的,可以稱為“養(yǎng)客集團”,從文獻上看,這種養(yǎng)客之風,早在春秋中期以后已見端倪。游俠之風開始成為民間秩序的存在,是在秦漢之際形成的。重承諾、舍身救助窮困的所謂任俠精神,如果從功能主義的角度來看,成為當時極其重要的、支撐社會關系的精神紐帶。

東漢時期,游俠之風更盛,任俠習俗涉及社會各個階層,對固有民間秩序的性格具有影響,而且呈現(xiàn)出“游俠豪族化”的趨勢。在這個層次意義上的豪俠、土豪形成了各自的強者秩序,分布在民間的各個基層。當中央的控制力量放松時,他們便會伺機蜂起。王莽末年,南陽起事的漢光武帝,就是豪族弟子,“喜游俠斗雞走馬”,而且還“藏亡命、匿罪人”。

東漢末年,游俠之風遍布全國,當時很多豪族具有“任俠精神”。在冀州起事的袁紹是權門豪族弟子,是一位“豪俠”,與游俠張邈、俠士何颙年輕時代便結為好友。曹操年少時“任俠放蕩”,跟隨他的將領李通、臧霸、許褚、典韋等人,是威立鄉(xiāng)曲間的“豪杰”,也是游俠。劉備“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是民間的“游俠”。孫堅是富春的土豪,更是一位“輕狡”的游俠;孫權也“好俠養(yǎng)士”,吳國的將相魯肅、周瑜、甘寧、凌操等也是民間游俠。

這些游俠兼豪族的人物,給漢末爭霸戰(zhàn)爭注入了新的因素。當時各地的軍閥勢力,大都是豪族游俠集團,任俠精神是他們結合的群體基礎,豪族身份是他們聯(lián)合的價值屬性。而且,正是注入了游俠與豪族的因素,才使單純意義的“藩將”演化為具有政治意義的“領主”。

可以說,漢末是“游俠”和“豪族”主導的社會,他們借助漢末的亂局,建立起民間自治集團,從而將民間秩序轉化為社會的主導力量。通過兼并戰(zhàn)爭,民間秩序又改造了國家秩序,建立起新的社會秩序。兩漢帝國兩種秩序的此消彼長,其實反映了中古時代社會變革的狀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台县| 仙桃市| 辽宁省| 东至县| 达拉特旗| 贞丰县| 金湖县| 汤阴县| 东方市| 华池县| 河北省| 香港 | 米脂县| 济宁市| 奎屯市| 开原市| 武安市| 玛沁县| 白玉县| 定西市| 体育| 斗六市| 清丰县| 阿拉善右旗| 革吉县| 红原县| 喀喇沁旗| 晋江市| 桓仁| 奈曼旗| 保德县| 织金县| 拜城县| 乐山市| 邻水| 江永县| 新建县| 东港市| 甘孜县| 贞丰县| 蕲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