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俠、豪族與名士:三國爭霸時代的權力格局
- 李亮
- 2155字
- 2023-05-05 16:09:36
西漢的地方治理:建立大一統帝國的需要
《漢書·百官公卿表》說:“(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初置刺史部,掌奉詔條察州,秩六百石,員十三人。”《漢書·地理志·總序》說:“武帝攘卻胡、越。開地斥境,南置交阯,北置朔方之州,兼徐、梁、幽、并夏、周之制。改雍曰涼,改梁曰益,凡十三州,置刺史。”這是十三州依托所謂夏、周舊制的“冀、兗、青、徐、揚、荊、豫、梁(改名益)、雍(改名涼)、幽、并十一州”,外加新設置的交阯、朔方兩部而成,是武帝“托古改制”的策略。
要說明一點,《漢書·地理志》正文并沒有提到朔方、涼州二部,卻增加了司隸,而交阯被稱為交州,與序文大不相同。根據考證,司隸校尉設置在后,而十三州刺史部設置在前,所以司隸校尉部不應在十三州中。西漢時,平當、蕭育、翟方進都當過朔方刺史,所以朔方是十三部之一,《志》文以朔方屬并州,是東漢的制度。交阯稱交州,是在王莽到東漢時期,西漢時代時通稱交阯。至于《地理志》沒有提到涼州,可能是班固遺漏的緣故。《漢書》成書于東漢和帝時,班固誤將東漢制度寫入漢書是極有可能的。總之,《地理志·總序》所敘述的比正文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因為司隸通管京畿,功能特別重要,所以加上司隸校尉部,西漢實際上設立了十四州。西漢是州制的形成期。
司隸校尉部:武帝征和四年(前89)初置,比元封五年(前106)設立州制晚了二十年。武帝在設置州制不久,又設置了司隸校尉,“捕巫蠱,督大奸猾”,負責京師治安,后來管轄范圍包括京師、三輔(帝國行政中樞)、三河(河南、河東、河內)、弘農七郡,儼然一州長官;而且還可以糾察太子、三公以下及相鄰的州郡國,監察的范圍很廣、責任非常重要。東漢大幅度縮減了司隸校尉的管轄范圍,將洛陽稱為司隸。管轄京兆、扶風、馮翊、弘農、河內、河南、河東七郡,漢昭帝始元元年(前86),改河內屬冀州,河東屬并州。地理范圍包括今天的陜西中部、山西南部、河南開封以西、南陽許昌以北大部分區域。
冀州刺史部:管轄魏、巨鹿、常山、清河四郡,趙、平干(宣帝時改為廣平)、真定、中山、信都、河間六國。地理范圍包括今天河北西半部。
幽州刺史部:管轄渤海、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玄菟、樂浪、涿、代十郡,廣陽一國。地理范圍包括今天河北東半部及南部、遼寧大部、朝鮮半島北部。
并州刺史部:管轄太原、上黨、西河、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門、上郡九郡。地理范圍包括今天山西大部、內蒙古南部。
青州刺史部:管轄平原、千乘、濟南、北海、東萊、齊六郡,甾川、股東、高密三國。地理范圍包括今天山東東北部。
兗州刺史部:管轄陳留、山陽、濟陰、泰山、東郡五郡,城陽、淮陽、東平三國。地理范圍包括今天山東西南部、河南東端、江蘇西北部。
徐州刺史部:管轄瑯邪、東海、臨淮三郡,泗水、廣陵、楚三國。地理范圍包括今天江蘇中北部、山東東南部,安徽東北端。
豫州刺史部:管轄潁川、汝南、沛三郡,梁、魯二國。地理范圍包括今天河南東端及南端、安徽北部、江蘇以北部分地區。
朔方刺史部:地理范圍包括今天陜西北部,內蒙古中部,山西、寧夏二省一角。
涼州刺史部:管轄隴西、金城(漢昭帝設置)、天水、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安定、北地九郡。地理范圍包括今天甘肅大部,青海、西寧一帶,寧夏南部。
揚州刺史部:管轄廬江、九江、會稽、丹楊、豫章五郡,六安一國。地理范圍包括今天江蘇南部,安徽中南部,浙江、江西、福建三省。
荊州刺史部:管轄南陽、江夏、桂陽、武陵、零陵、南郡六郡,長沙一國。地理范圍包括今天湖北、湖南二省,河南南端,貴州東端,廣東北端,廣西東北端。
益州刺史部:管轄漢中、廣漢、武都、犍為、越巂、益州、牂柯、蜀郡八郡。地理范圍包括今天四川、云南、貴州三省,陜西南部漢中一帶,甘肅、湖北少部分地區。
交阯刺史部:管轄南海、鬱林、蒼梧、交趾、合浦、九真、日南七郡。地理范圍包括今天廣東、廣西二省。
西漢州郡分布相當疏密,可以反映出,當時中國文化成熟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現在的山東、河南、河北三省,以及與三省交界的江蘇北部、安徽北部,這個區域正好是殷商文化,也就是廣義的關東文化地帶,東方和北方的優勢十分明顯。但有個現象不容忽視,西漢的文化中心雖然在齊、魯、梁、宋,但首都卻在關西,維持著“關西出將,關東出相”的格局。這時的西漢朝廷對關東人士不無輕蔑,尤其是關東的儒士,文化與權力中心是分離的。
到了東漢建都洛陽,進一步強化了關東文化中心的地位,洛陽、南陽、潁川、汝南、河南、陳留成為文化中心的核心地帶,這些地方正是名士輩出的地方,這樣文化中心與政治中心就由分離而重合,東漢完成了對整個帝國的社會重組。東方和北方的優勢更加明顯,關東大族控制了整個帝國的中樞。在新一輪的東西和南北對峙中,西部和南部處于暫時的劣勢,這也是關西出身的董卓,江南出身的孫堅,受到關東集團輕視和敵視的根本原因。
孔子說:“齊一變,至于魯,魯一變,至于道”,關東地區是整個中古(東周到西晉)社會文化的中心地帶,實至名歸。
武帝設立州制的理論基礎是今文經學。今文經學的核心是“大一統”思想,具體的理論是“統三通”,方法是“《春秋》當新王說”和“《春秋》改制說”。武帝“托古改制”是經學思想的進一步實踐化。今文經學,和東漢時代的古文經學,是兩漢立國和治國的理念,它的興衰勢必會引發整個帝國,從社會到政治層面的巨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