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愛的刻意練習
  • (韓)尹洪均
  • 3000字
  • 2023-04-24 17:05:42

5.當今時代的愛情趨勢

不想結婚,也不想孤獨

愛情也會隨著時代而變化。我奶奶得了癌癥,躺在病床上,一見面就問我吃飯了沒有,總是為一日三餐而擔憂。雖然我會對此感到些許煩躁,但是對于經歷過貧困的奶奶來說,食物是愛的另一種語言,愛一個人就是讓他(她)吃飽。

對父親來說,炸雞就是愛的表達。不懂情感表達的父親,每到發工資的日子就會買來一只炸雞,默默地放進我們兩兄弟的房間里。父親不會說那些讓人難為情的話,卻以此表達了自己的心意。僅憑這一點,我們似乎就感受到了家族內部流淌的那種凝聚力。那個時代,愛就是這樣表達的。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愛的理解與表達。就像奶奶認為愛是讓人吃飽飯,有些人認為愛要用金錢來表達,有些人的愛是忍耐,有些人的愛是放手。而且隨著時代的不同,愛的概念與性質也會發生變化。

當今時代愛情的趨勢應該是“給予理解”吧。人們不再缺乏食物,卻更容易受到悲傷、憤怒或空虛等情緒的影響。相比填飽饑餓的肚子,如今的人們更希望有人明白自己的內心,不被理解時就會感到委屈。恐懼癥、抑郁癥、憤怒調節障礙、決策障礙等,近來我們熟悉的這些病癥,通常都與情緒有關。如今是感情的時代,理解比食物更重要。

“相愛就要結婚”的定律已被打破

不僅如此,人們對戀愛和婚姻的意識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相愛就要結婚”的定律也被打破了。之所以把戀愛、愛情和婚姻分開考慮,似乎有以下幾個因素:

第一,視角改變了,婚姻不再充滿吸引力。在過去,結婚是有好處的:進入社會穩定體系、撫養孩子、購置房子,幸福似乎只存在于婚姻家庭之中。當時的觀念是:雖然很累,只要一起努力,就能克服困難。現在呢?無論怎么計算,幸福的可能性都不太大。事實上,結婚還會帶來更多的不便和壓力。不僅要放棄事業或夢想,而且買房子和撫養孩子的費用也是一筆很大的負擔。因此,結婚率和生育率的降低是現代年輕人合理選擇的自然結果。如今很多女性都會同意:女性因結婚而需要承受和失去的,比得到的要多得多。對她們來說,婚姻不再是夢想中的浪漫。我認為,這種現象的產生不是因為愛的缺失,而是因為“愛的勇氣”的缺失。我們的社會奪走了戀愛的想法和結婚的勇氣。

第二,自媒體生產出的刺激性內容也是讓人們打消戀愛念頭的原因之一。用廣告和贊助包裝出來的華麗約會、普通人做夢都不敢想的大手筆禮物和求婚儀式、用奢侈品裝飾的房子等,把我們的現實映照得過于寒酸。這一切會讓人暗地里感嘆“戀愛也要有錢才行”,懷疑自己是否有資格戀愛,甚至讓人自暴自棄,根本不想談戀愛。特別是對于現在二三十歲的所謂“千禧一代”來說,戀愛和結婚已經成了他們可望而不可求的奢侈。面對韓國史上最嚴重的就業難、不斷上漲的房價,連公平站在起點上的機會都被剝奪,誰還敢說“愛情是美好的,婚姻是充滿希望的未來”呢?

第三,科技和文化似乎讓我們變得更加獨立,一個人生活也不會感到有什么缺失。獨自吃飯不再是孤獨的象征,單人家庭的數量占據家庭總數的近40%。這種變化從側面反映了人們不一定非要談戀愛結婚的想法。今后,獨自生活的人群比例將比現在增長得更快。

疫情讓我更加確信,人類不能獨自生活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愛的價值發生了變化。雖然因為輕松自由而選擇獨自生活的人有所增加,卻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感到孤獨,因孤獨、恐懼前來咨詢的人也有所增加。很多年輕人一邊說著自己喜歡一個人,一邊不斷懷疑“我是不是應該這么做”。

最近,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自己的感情,堅決拒絕給自己帶來不便的請求或要求,不再在意他人的目光。簡而言之,就是忠實于欲望,以自我主體的方式生活。這種說法很正確。與以前相比,很多人想要擺脫看別人眼色行事的態度,采取更為自主的姿態。“對方不讀我的留言?那我也取消關注。”“上司居然還要我做那些事情?我要辭職。”總之,現在的人變得“酷”了起來。當然,對于普通上班族、服務行業、兼職生等所謂的“乙方”來說,“酷”是不切實際的。但面對不正當的壓力、暴力和歧視,在社會中發聲是必要的,這顯然是一種積極的趨勢。

我們此處關注的重點是私人的人際關系,尤其是“不怕斷絕關系”的想法。當然會有那種需要斷絕的痛苦關系,不過假如對于親密關系也同樣毫不猶豫地經常輕易斷絕,情況就不同了。斷絕過多次關系的人應該會懂得這個道理:關系易斷難續。斬斷關系的時候內心或許很舒暢,卻有可能留下意想不到的后遺癥。

獨自一人時的孤獨、寂寞,嚴重的憂郁感和挫折感,是兩個人在一起時所承受的壓力和困難所難以比擬的。“這樣生活到底對不對?”“我為什么需要活著?”與存在論相關的虛無感會侵襲而來。也就是說,如果盲目斷絕關系,可能會遭遇無法承受的痛苦。

人們經常想要獨處,但這種念頭不會持續太久。如果對人際關系感到厭煩苦惱,最好擺脫繁雜的日常,讓自己一個人休息,短則幾天,長則幾個月。在那段時間之后,就要和喜歡的人見面、聊天、接觸、溝通,以此確認自己還活著。即使不需要廣泛的人際關系,也會需要和少數人保持密切的聯系,彼此交流,在愉快的氣氛中說說笑笑、吐槽訴苦、排解煩惱。如果根本沒有這種傾聽者,“一個人挺好”這句話就會變得可怕,不再那么適用。

新冠肺炎的流行使許多人感到憂郁,這就是“疫情抑郁癥”。病毒擴散的最初幾個月,疫情減少了不必要的見面,從過度包裝的關系中去掉泡沫,減少了日常生活的混亂,讓生活得到整頓,變得安穩,這對于人際關系反而起到了積極作用。然而,疫情持續一年之后,彼此分開的家人難以相聚,也不能和朋友們盡情相處。也就是說,“不能陪伴”的痛苦漸漸顯露了出來。這等于是說“活著的樂趣”消失了。

這次疫情使我更加確信,人類不能獨自生活。一個人待著雖然也可以呼吸,卻已失去了生命的意義,情緒疲憊,心靈無處安放,真真正正活著的感覺大幅度減弱。一個人內心再怎么強大,也會有所動搖。可以分享愛意的日常關系,就是如此彌足珍貴。

愛,有時也會停止。但是,拋開愛的生活、拒絕愛的生活、回避愛的生活,與幸福和安定相去甚遠,人的身體或心理必定會留下缺憾。

在新冠疫情導致生活半徑變窄的當下,我們才明白人與人之間的自然接觸、親密對話和日常溝通多么珍貴。我想這是新冠疫情送給我們的一份意外禮物。我們的日常生活、人際關系、人與人之間細微的關心和分享都是非常珍貴的愛。如果有一天這份愛消失了,我們的生活也將不復存在。

我們內心始終存在“愛的本能”

總之,人不會因為任何理由而放棄愛。可以暫時代替愛的東西很多,但真正能滿足我們感情需求的根本因素,卻存在于愛之中。獨自一人會感到不安、害怕,渴望有人陪伴,原因出乎意料地簡單——因為人類還保留著過集體生活的本能。維持了數萬年采集、狩獵和共同生活習慣的人類基因,今天仍然在有效地運作著。“和別人在一起才安全”的想法銘刻在我們的潛意識里,左右著我們的生活,“聚眾才會安心”的社會本能也不會輕易消失。如果感覺與他人的聯系被切斷了,就會產生生命被威脅的恐懼心理。時代變了,人類渴望通過愛與他人聯系的本能卻依然很強烈。

我們可以在短時間里忽略愛,獨自好好生活。然而從長遠來看,只有接觸各種不同的人,得到認可和喜愛,才能產生幸福感和安全感。這種本能是不會改變的。我們渴望愛就如渴望食物,就算一時有飽腹感,過了幾個小時又會想要吃東西。不管怎么說,人最終只能活在愛與被愛之中。

我們正處于巨大的變化之中。有時感覺獨自一人頗為逍遙自在,有時卻也會想要被聯系和被愛,這種矛盾的情緒讓我們陷入困惑。人變得自由而孤獨。愛的缺失將日益成為一個大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坪县| 拜泉县| 武清区| 东山县| 宁明县| 芷江| 桂平市| 轮台县| 霍州市| 集贤县| 彰化县| 河津市| 霍林郭勒市| 改则县| 印江| 三河市| 朝阳市| 佛学| 临夏市| 洛南县| 井冈山市| 津南区| 澄迈县| 松溪县| 临清市| 姜堰市| 德化县| 新建县| 清水河县| 义乌市| 大连市| 霍州市| 礼泉县| 阳西县| 屏东县| 苍南县| 称多县| 武乡县| 江西省| 尼玛县| 泰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