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1],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注釋
[1]六親:有不同的說法,三國時期魏國的王弼在注解《老子》時釋為“父子、兄弟、夫婦”,可以理解為親屬的泛指。
譯文
大道廢棄之后,才有所謂的仁義;聰明智慧出現之后,才有嚴重的虛偽。親屬之間不和睦,才有所謂的孝敬、慈愛;國家陷于昏亂,才有所謂的忠臣。
解析
大道廢,有...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原文
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1],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注釋
[1]六親:有不同的說法,三國時期魏國的王弼在注解《老子》時釋為“父子、兄弟、夫婦”,可以理解為親屬的泛指。
譯文
大道廢棄之后,才有所謂的仁義;聰明智慧出現之后,才有嚴重的虛偽。親屬之間不和睦,才有所謂的孝敬、慈愛;國家陷于昏亂,才有所謂的忠臣。
解析
大道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