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健康飲食向來是說起來容易做到難。各類食物營養搭配,六大營養素、維生素ABCDE……要落實起來的確不容易,怎樣才能讓大家實現健康飲食呢?營養專業人士設計了多種可視化的圖形,如“寶塔”“餐盤”“算盤”“彩虹”“四格”“網球”,以及田雪老師的“211飲食法”。這些生動形象、言簡意賅的圖形傳遞了健康飲食的原則性信息,能幫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吃得更健康一些。
不過,依我三十年臨床營養和營養科普工作經驗看,推廣“膳食寶塔”的人自己也經常不能吃按“寶塔”吃,推薦大家吃彩虹餐的人自己也未必能吃出“彩虹”,諸如此類的情況太常見了。我的意思是,這些圖形看上去很美好,其實實踐起來也有難度,不能一蹴而就。這倒不是因為寶塔、彩虹、餐盤等可視化圖形太復雜或太漂亮,而是因為最初設計這些圖形的人紙上談兵,并沒有認真地去吃、去實踐。更別說后來很多推廣這些圖形的人都是看書本,以為很簡單、很實用,并沒有親自去做。如果照本宣科,說出來的都是別人給予的,而不是自己生成的,這種知識怎么可能很實用呢?
大腦要先獲得書本的知識或技能,再經過自身刻苦且刻意的練習之后,變成自己的一部分,類似一種下意識反應或條件反射狀態,才能“生成”應對各種變化的實用知識或技能。在我看來,田雪作為營養師最與眾不同的就是自己“生成”飲食營養知識,因為她多年以來長期專職從事都市生活場景下的健康美食推廣工作,有自己的營養自媒體和社群,在健康食材選擇、烹飪技法和構造高品質飲食場景方面有很多實踐經驗和獨到之處。連我自己也被她產出的內容打動過,比如我吃奶酪就是受她的影響,關于奶酪的種類、選擇、吃法和營養,她是我知道的人中最懂的了。不信你可以讀一下她這本書中關于奶酪的章節,保證你深受啟發、食指大動。
我也寫過好幾本飲食營養科普書,文如其人,我寫的內容讀起來總是感覺在給讀者講課或說教。但田雪老師的寫作風格完全不一樣,像是跟讀者聊天、交流,在融合中有帶領,給人一種舒適的感覺,讓你不由自主多看幾眼,跟上來,不著痕跡地改善了自己的飲食,在身體健康和生活品質兩方面都有所提高。這絕不是只靠可視化圖形或什么飲食方法就能做到的了。
希望田雪老師的實踐經驗能幫助大家吃得健康。
王興國
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
中國營養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委員
2023年1月10日 大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