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遷居城中為子學 樓臺高處望前程
- 楊柳壩與劉家灣中間隔著一張大塘
- 點暇齋主
- 1280字
- 2023-05-28 09:12:06
城中置業(yè)為兒郎,學海無涯夢起航。
高樓遠眺心自闊,書聲瑯瑯映朝陽。
“惟覺此地,向西”
“距廠近些”
“汝之?”
“即在對面。”
“皆在西,西貴矣。”
“或汝購時稍貴。”
“稍后之時”,高明憶之,彼時房價月月微漲,心甚喜。
“汝之價至兩千幾?”
“六七”
“則貴矣,吾此唯二千。”
“然。一千九或二千左右?”
“吾何買百余坪?或九十坪已足兩人戶口。”
“團結至成都,兩事也,甚妙。”自此,高明覺戶牘非復前日之累,與家人言,戶口將漸輕,蓋高明今已能裕如應之也。今當近業(yè)務主辦之轉職初志,俾家人得安且舒;然則,因獲其利而覺事易耳。
“購房即可解決”
“從另一角度,此物貶值矣。”雖言輕松,實則高明看房選房定房,歷一年有余。
“汝全款乎?無按揭?”
“然,未按揭。”高明覺與銀行為役,不合算。高明有時自嘲,其想或與眾人異,不欲花高額之息。
“當時購幾樓?”
“七樓。”
“共幾樓?”
“十一樓”
“電梯也,乃電梯公寓。”
“電梯小高層!”
“七樓,何選七樓,不選十一樓或三樓四樓二樓?”
“一樓或矮。”
“頂樓因建筑質量不佳,恐漏水。”
“三四樓稍矮,綠化或擋視線。”
“七八樓亦非佳,因懸浮顆粒。”
“當時未知。”
“常不選八。”
“八樓與十八樓,多人避之。”
“‘七上八下’也。”
“戶型為三室一廳或三室兩廳?”
“唯兩臥室。”
“一廳。”
“兩衛(wèi)。”
“汝改一室為書房?”
“然。”
“當時戶型如何思,除過九十平方戶口之事外。”
“南北通透。”
“尚有一最大吸引吾者。”
“陽臺甚大。”
“吾欲購樓王之位。”
“選佳位”
“則面中庭乎?”
為子女求學,遷居城中,明理之舉,以居處通明,光照滿室,使己與家人皆沐陽光之澤。彼時,江蕓之母亦欲為女創(chuàng)設更佳之學習環(huán)境,故于小學畢業(yè)之際,遣之至其父處。然江蕓之父已再婚,恐其擾家,欲遣之歸云南。江蕓聞之,心懷感傷。其間,其父電話中語多不遜,江蕓每每反唇相譏,或心中有怨。是年,其父與后母爭執(zhí)頻仍,江蕓不勝其煩。后江蕓與母言,欲返故鄉(xiāng)求學,遂獨歸。
江蕓之母之故里,江蕓實則不熟,且地處鄉(xiāng)間,道路未筑,親戚多不識。初居舅家,后租屋獨居,于此地求學三年。約初二之時,因獨居靜思,江蕓心有所悟。加之其父電話頻至,江蕓覺對其態(tài)度無益,遂改之。忽一日,江蕓理解其父求穩(wěn)之心,亦知其怕擾為常。同時,亦體恤母之苦。
江蕓久居鄉(xiāng)間,初至時,方言難解,有格格不入之感。同學皆以為自城市來,或有排斥,或以為家富。江蕓解釋家貧,然無人信之。雖排擠不甚明顯,江蕓仍感難過。最惱者,有人捉弄,甚煩。鄉(xiāng)間教育稍遜,如小學未習英文,初中始學,基礎薄弱。初轉校時,江蕓成績尚佳,同學常問其題目,故態(tài)度尚可。居三年,與同學相處,非佳亦非劣。江蕓寡言少語,久居獨處,思緒紛飛。
不知何時,江蕓忽有勤學之志。思若入名校,則環(huán)境變,同學皆忙于學,無暇他顧。遂立志勤學。彼時,江蕓體育甚劣,師皆言其難成材。然中考之日,江蕓竟獲滿分,眾皆驚疑,尤以八百米跑后暈厥之事為甚。江蕓自詡為不服輸者,人言其不可,則愈要為之。有長歌記云:
高樓層層映晴空,
戶戶書香伴晨鐘。
為子求學心切切,
進城安居意融融。
融融暖意滿家園,
切切期盼望子賢。
賢才輩出耀門楣,
家園和諧樂無邊。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