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學其實很有趣:超有用超好看的哲學故事(新版)
- 星漢編著
- 929字
- 2023-04-23 17:51:49
旁觀者的智慧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
哲學追求的是一種思辨的智慧,而古希臘人顯然對此非常擅長。古希臘哲學是西方哲學的豐碑,它讓哲學從一開始就到達了一個以后一千年都難以企及的高度。約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古希臘哲學達到了一個高度繁榮的階段,同時期的中國正處于諸子百家爭鳴的時代,印度正處于《奧義書》形成的時代,20世紀的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把人類精神的這一突破時期稱為“軸心時代”。希臘哲學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在于希臘人對哲學存在的本質和方式、對哲學家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在希臘人看來,哲學家是熱鬧的競技場中冷靜的思考者。
古希臘人非常喜歡運動,競技場通常是一個城邦中最熱鬧的地方,在這里,各種各樣的人群聚集、競賽、討論。
在與人談到人生的時候,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說:“人生有如一場奧林匹亞競技,在這里,有一種人在參加競賽,贏得光榮;有一種人在做生意,獲取財富;而第三種人只在觀看,他們就是哲人。”
運動會中的運動員通過自己的拼搏贏得比賽,得到榮譽,顯赫一時;生意人通過自己的買賣得到報酬,心滿意足;唯有哲學家始終保持冷靜的態度,注視著場上發生的一切。
畢達哥拉斯眼中的哲人也是非常尷尬的。因為,哲學家本身也身處人生的競技場,而不是像和尚與道士一樣隱居。但是,他們更多的時候是像個局外人一樣冷靜地觀察這個世界,而不能全身心地參與到競爭中去。
在畢達哥拉斯看來,哲學是孤獨的,哲學家要有關懷世界的情懷,但又不能入世太深。最理想的狀態莫過于中國古代士人所推崇的“內圣外王”的模式,也就是說,在心靈上超脫,在現實中進取。當然,要實現這一理想并不那么容易,因為這往往會導致人在現實中不知所措。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古代士人的尷尬處境和古希臘哲學家有類似之處。與現實保持適當的距離,不僅能避免被物質利益綁架,也是我們獨立思考的基礎。

在畢達哥拉斯看來,哲學家作為世界的觀察者,需要保持天生的好奇心,即使是常人眼中習以為常之事,哲學家都要保持觀察和研究的好奇心。競技場上的哲學不是看熱鬧,而是在不停地面對現實觀察、思考。我們也許不能每個人都成為像畢達哥拉斯那樣的大哲學家,但如果我們能多一點競技場上哲人的心態,生活就會變得更愜意一些,同時也更有意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