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疲憊的,是你自己
現代社會,很多人都有過那么一段時間,感覺自己活得很累。這種感覺的出現很正常,因為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壓力的社會。人們看似過得很好,但實際上,會因為很多因素給自己找不痛快,讓自己的心情變得苦悶。
人們追求完美,卻因為自己做不到完美而斤斤計較。人們太過在意別人的目光和看法,直接導致自己的不快樂。在這種情況下,人們要學會釋放,學會轉變。
一位女老師講述過這樣一個事例,她剛剛教書的時候很年輕,許多學生不尊重她。在她的課堂上,有一位女同學,經常用帶有敵意的語氣向她提問。在女同學心中,好像這么一個跟自己年紀差不多的老師,不配得到自己的尊重一樣。她每節課都會不停地問問題,或者在老師說錯話的時候進行指責。起初,這位女老師很頭疼,她總是在想,這個女學生怎么能這樣呢?但是,在她給的“壓力”下,女老師不得不更加認真地備課。
對于女同學的提問,她若有不了解的,會直接地說:“我不知道?!钡诨卮疬@位學生問題之前,總會加上一句“這個問題問得太好了”,或者“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的”。有時候,她也會對女同學的裝扮或者其他方面給予稱贊。慢慢地,女同學不再為難她的老師了。她說話的時候,語氣逐漸平緩了下來,而且在課堂上,她越來越積極主動,完全變成了一個聽話的乖學生。
每個人都會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關鍵在于,當別人對你抱有敵意或偏見的時候,你怎么解決。在這種情況下,你無須畏懼,大膽去表達你的觀點和看法,不用害怕自己的意見遭到別人反駁或批評。最重要的是,要對自己有信心。
一個過于追求完美的高考考生回憶說:“我這個人,做事情總要把各個方面都想到。雖然這樣的人心思縝密,掌握的知識比較多,學習一步一個腳印,做事情也有條理。但是,追求面面俱到并不一定是好的。我一直是個尖子生,在班級里很聽話,從來不讓老師和父母操心。可是每次考試之前,我的壓力都特別大,精神高度緊張,生怕考不好。剛開始,我以為這種壓力是別人給的,后來我才明白,壓力的來源是我自己。每次考試之前,我都覺得時間不夠用。復習的模式也是廣撒網,不把所有復習資料里的題都看一遍,心里就不踏實??记暗臅r間必須要算計著過,就連吃飯和睡覺的時間都擠不出來。我每天想著的事情,就是還有多少書沒看,還有多少題沒做。結果,每次都把自己搞得身心疲憊?!?
其實,每個看上去很強大的人,內心都有懼怕的東西。有些人是因為自卑,有些人是怕自己的缺點被別人知道。說白了,這種思想就是人體內的榮譽心和自尊心在作怪。雖然人們對自尊的重視會增強一個人的溝通和生存能力,但是,太過重視那些表面上的東西,或者說,將這些東西看得太重,只會給自己增添煩惱。
有些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怕會引來別人的嘲笑。因此,他們太過刻意地去追求自己的表現。比如在一個公開的場合,需要去唱歌跳舞。對于一個沒有自信的人來說,他在表演的整個過程中都高度緊張,怕出差錯。他覺得,所有的人都在關注著自己。其實,大可不必有這樣的擔憂。試想一下,如果換作別人在表演,你是觀眾,你會把注意力放在觀賞上,還是放在等待演員出錯上?
太要強的個性會讓人感覺痛苦,有些人的“要強”,是要在別人心中建立一個“強”的形象,是看上去的“強”,不是真正的“強”。這種人,往往是最不負責任的,對自己不負責任,對他人也是。這種人,會特別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如果你表現出對他的尊重,虛心向他請教問題,他會彰顯自己熱心腸的一面,盡自己最大努力幫助你。反之,一旦他聽到了質疑,或者否定他的言語,他就會產生相應的過激行為。比如你說:“你穿衣服的風格怎么那么土啊,顏色搭配得太亂了。”這時候,他一定會毫不遲疑地反擊:“你的風格還不如我呢。”或者說“管好你自己吧?!?
針對別人無禮的提問你要如何回答,也是一門學問。如果一個人向你提出一個沒有禮貌的問題,你要如何應對?如果你面紅耳赤,不知道該怎么辦,對方看見你的反應就會覺得有意思,進而提出更加放肆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要學會給自己信心,應對自如。
還有些人,無止境地向你索取,你若不懂得拒絕,他們會一直糾纏不休。這些人有一個通病,他們在為難你的時候,一點都不會覺得不好意思,只要有了開頭,只要你縱容了他,他就會一直這樣下去。在這種時候,你千萬不能猶豫,不能給他們糾纏你的機會。有時候,斬釘截鐵地拒絕,反而比拖拖拉拉的模棱兩可給人的感覺,要舒服得多。
比如說,你新買了一輛車,有人向你借。這時候,你不用給自己找借口,不用說:“我的車今天借出去了,以后吧?!边@樣,你會給對方一種心理暗示,讓他覺得借車這件事情還有可能。你只需要如實地對他說:“不好意思,我的車從來不借給別人?!?
再打個比方,對于講師來說,授課教人是他們的責任。但是,針對別人的提問,他們也有權利選擇性地回答。講師不是百科全書,他們只會把自己授課領域以內的知識傳授給你。至于其他范圍的知識,或者學生提出的帶有無理取鬧性質的問題,他們可以不作答。
生活就是這樣,沒必要想太多。說話就勇敢地去說,錯了也沒什么不好意思的。做事情就放開了去做,不要懼怕別人的目光。每個人都有缺點和不足,你身上的缺點,別人身上也有,所以無須擔心什么。只要自己想開了,沒人能讓你疲憊。
誰都有心結
每個人都有過去,從小到大,你接受的教育,走過的經歷,遭遇的事情,數不勝數。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一生,都以出生為起點,死亡為終點。在從起點奔向終點的過程中,大部分人都會經歷疾病、痛苦、挫折以及各種折磨。在這個過程中,不成功、不快樂、不滿足、不健康等負面情緒就像影子一般,輪番地來騷擾你。隨著年齡的增長,記憶多了,思維多了,心理問題多了,心靈垃圾就多了。當心中的垃圾堆積在一起,聚集在體內時,就形成了心結。
心結在人類成長過程中很常見,屬于人們思維情緒的正常反應。人們總有這樣的感覺,越想忘記的事情,越想放下的事情,就越是被它緊緊糾纏著。閑暇時光,本來是一個安靜的時刻,可那些不愿記起的回憶總是不請自來,讓你心情煩躁。甚至有些人,還會陷在那些不堪回首的記憶之中無法自拔,最后導致抑郁成疾。
上海某講師在回憶講課歷程的時候,對學生說:“有一次,我在課堂上講課,那節課的主題是‘相信自己’,學員們大多是社會上的名流和成功人士。內容講完以后,我想請學員們上來講一下心得。我特意叫上來一位性格開朗,平時話比較多的學員第一個上來。誰知,他上臺之后,緊張得不行,一句話都說不出來。臺下所有的人都注視著他,對于他過度的緊張感到很納悶。而這位學員,看上去一副很糾結的模樣,很想張開嘴表達什么,卻又在克制著自己,不去表達內心的想法。我走到他的身邊,試著讓他對我敞開心扉。剛開始,他對我比較抵觸。后來,在我的引導下,他慢慢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原來,他是做直銷工作的,他感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跟其他學員差得太遠。在他的思想里,一直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想法——衡量成功的標準就是錢。但是,他在過去的日子中,欠下了很多的債,這讓他無地自容。他覺得,只有清還了身上的債務,賺到大把的錢以后,他才有資格站在那里講話。他講述完自己的想法之后,我明白了他‘講不出話’的真正原因。在他的心中,有一種很固執的力量,這種力量就像一道堅固的屏障,把他和在場的人隔絕開來。我知道,要想幫助這位學員走出心理的陰影,必須要幫他解決掉心理的那道障礙。我對他說,要真誠地接受一個不完美的自己。他在我的鼓勵下,鼓起勇氣面向臺下的其他學員們,大聲地說出:‘我不成功,我不自信,我沒有賺到理想中那么多錢。’當他邁出了這第一步之后,逐漸發現,正視自己并沒有多難。能夠正視自己以后,他開始承認并接納了這個不成功的自己,他心中那層厚重的障礙漸漸消失了?!?
有時候,解開一個心結就是如此簡單。換一種思維,整個世界都會不一樣。每個人都有經歷,每個人都有“心結”。我們要正確看待它的作用,不能一味地逃避。別人不了解你心中的結,所以,能讓自己陷在心結中走不出來的,也只有你自己。
只要你把問題想明白了,你會突然發現,再嚴重的事情,也會有解決的一天。不要在前進的道路上迷茫,不要在人生的旅途中徘徊。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的交叉路口,等著你去選擇。這時候,你可能會猶豫不決,也可能會躊躇不前,更可能會因為必須做出一個抉擇而痛苦。所以,你的思想更不能被心結所影響,必須敞開胸懷,放眼未來。因為,你的一個細小的決定,可能會影響你一生的成敗。作為一個決策者,你需要保持一顆冷靜的頭腦,給自己選一條通往成功、通往光明的道路。
“心的感冒”可治愈
憂慮,又被叫作“心的感冒”,是一種涵蓋生理、心理、思想和情緒的疾病。在《新約》中,憂慮用希臘語“merimnao”來表示,是思想不集中,憂心又凌亂的意思。憂慮的人,通常會把心思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用在有好處的、值得用心去做的事情上;另一部分則用在沒有任何好處、只有毀壞性的事情上。
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大,憂慮已經成為一種流行且普遍的精神文明病。它不同于短期的疾病,一個人如果長期心情壓抑,又得不到釋放,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心理疾病。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研究表示,焦慮癥患者的人數已經占總人數的3%。在未來的一個世紀以內,焦慮癥和癌癥將會是兩種最流行,又最需要防預的疾病。
造成憂慮的原因很多,小到工作中的困難和挫折,大到親人或愛人的背叛和離去。研究表明,在憂慮者的大腦顯像中,有一些神經中樞的運轉是遲緩的、阻塞的,或者根本就不能正常工作。這些神經中樞主要控制的就是人的思維、情緒、睡眠和行動。在這些神經中樞中,負責溝通、傳送神經細胞的化學元素——神經傳送素含量不均衡。另外,對憂慮情緒至關重要的兩種元素——血清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含量也不在正常值范圍之內。憂慮雖然有一部分是基因的原因,但它卻不是遺傳的性格,也不專屬于某類人群,任何人都或多或少有些憂慮的癥狀。人體內有些疾病,例如心臟病、中風等,可以引起憂慮;而外界環境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憂慮。另外,不正常的思想、不切實際的幻想、責任心泛濫、虛榮心強大、負罪感深重等情緒,都是導致憂慮的因素。在遇到困難時,恐懼和不知所措也會使人陷入憂慮之中。
憂慮就像一種習慣,它伴隨在人們的身邊,就像呼吸和眨眼那樣正常。人們習慣了它,以為它是無害的,豈不知,憂慮對人潛在的破壞力是極大的。它就像一個賊,你的精力、快樂和健康在不知不覺中,就被它偷走了。昨天的痛苦、今天的挫折、明天的擔憂緊緊圍繞著你,剝奪了你的自由,讓你感到壓抑。
憂慮者每天都生活在不安之中,時常感覺到空虛和悲傷,找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他們思想無法集中,容易疲憊,經常有輕生的念頭。有些憂慮者患有嚴重的失眠癥,就算睡著了,晚上也總是會醒來。清醒以后,就很難再入睡。失眠嚴重的,甚至一夜都睡不著。他們經常會沒來由地害怕,坐立難安,說不出恐懼的原因,卻總是提心吊膽。杞人憂天就是最典型的實例。
在杞國有這樣一個人,他特別害怕天會塌下來。為此,他吃不好飯,睡不好覺。整天擔憂著,萬一天真的掉下來了,自己便無處可逃。見到這個人如此憂愁,同鄉就去勸導他,說:“天上都是空氣,那里聚集著的物質都是氣體。你的呼吸,你的生活,每天都是在空氣里進行的,你還有什么好擔心的呢?”杞人說:“天是空氣,難道太陽、月亮和星星也是空氣嗎?它們就不會掉下來嗎?”同鄉回答:“太陽、月亮和星星都是空氣中的發光體,就算掉下來了,也沒什么破壞作用?!辫饺擞謫枺骸澳谴蟮啬??會塌陷嗎?”同鄉說:“大地本來就是土塊填充起來的,沒有空的部分,到處都是被填平了的。你走路、跑步、跳躍都踩在這堅實的土地上,還有什么好擔心的呢?”杞人聽完同鄉的話,這才放心。
由此可見,憂慮者的大腦總是被消極的思想和情緒占據,無法讓自己身心平靜,從而體會不到快樂。憂慮者是多疑的,他們總覺得別人在背后說自己的壞話。這種懷疑,讓他們無法相信別人,也無法相信自己的未來。他們無法過正常人的生活,無法正常跟人交往,他們是憂慮的奴隸。
其實,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何必太在意呢。
生活也是如此,不要把注意力放在那些令你煩心的事情上,多找些其他的事情來做。比如,克服惰性,做些以前沒有做過的事情。每個人都有傾向于懶惰的特質,它嚴重阻礙著你的行動。你行動少了,空閑下來想事情的時間就多了,就會給你的憂慮創造條件。所以,行動起來吧。你可以給每天要做的事情列個清單,嚴格按照上面的計劃去做,不給自己留有借口和余地。另外,多參加體育鍛煉能有效對抗憂慮。研究表明,慢跑、騎車等有氧運動能提升自信心,讓你精力旺盛,從而消除不安的情緒。有陽光的時候,記得多去曬曬太陽。很多時候,天氣能影響一個人的心情。正常情況下,一個人的心情在陰雨天氣中就不如在陽光明媚的日子里愉悅。發現別人有困難的時候,學會主動去問詢,并給予幫助。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在幫助一個人的過程中,能有效提升自身的幸福指數。
憂慮就像我們生活中的不速之客,總是不請自來。它來打擾你的時候,記得要趕快送走它,如果讓它長期在你這里停留,那么你就要無止境地忍受身心的煎熬。這對你和你的未來來說,危害都是難以想象的。
欲望是痛苦的根源
人類的歷史,其實是一部欲望牽引之下,人們不斷進化、發展的歷史。世界上的所有生命都有欲望,只是欲望的程度有深有淺,欲望的對象有所不同而已。荀子曰,“人生而有欲”,沒有人敢說自己什么欲望都沒有。欲是天理人情,人存在欲望沒有錯。但是,若不加節制地發展自己的欲望,讓原本在合理范圍內的欲望不斷擴張,就變成了縱欲,這就是一種罪孽了。正所謂“欲雖不可去,求可節也”。
欲望多了,人的幸福感就少了。幸福就是心里的一種感覺,是我們的一種期望。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一樣,一個人,如果懂得知足,懂得珍惜擁有,他就是幸福的。如果總是在追求,只會讓自己疲憊。幸福就像一座金字塔,有很多層。底端的幸福很多,很容易就能得到;越接近頂端,幸福越少,擁有越難。通常狀況下,人們總是忽略自己已經得到的。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的欲望永遠沒有盡頭,關鍵就看你追求的是什么。不好的欲望可以毀掉一個人,一旦你陷入追名逐利、貪圖美色的漩渦,就很難自拔。一般情況下,人們的負面欲望大概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金錢欲望。在很多世俗人的眼中,錢能代表一切,是權力和身份的象征。他們對錢的追逐,使他們自然形成一種拜金主義的趨向。自古至今,不管是大官員還是小人物,不管身處什么樣的階層,只要手中有一定職權,有一定能力的人,就少不了“以公謀私”者。若是權力大到可以掌管財物和資源,那這大好的機會就更不會被貪官污吏放過了。為了個人享樂,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多少人想盡辦法從各種途徑“撈錢”。很多人不明白,他們這樣做到底是圖什么,賺那么多的錢有什么用。但是,對于他們來說,對金錢的癡迷已經成癮,他們欲望的溝壑是永遠都填不滿的。
第二類,權力欲望。人一旦癡迷于權力,就會丟失自己的信念和人品。權力欲望膨脹的人,對權力和榮譽的追逐近乎到達瘋狂的程度。他們在追逐權力的時候,會不顧別人的阻撓和影響,對別人造成的后果往往比他們自己想象的更加嚴重。為了達到權力的高峰,一些領導和官員會用盡各種手段,不惜犧牲他人的利益,到處奔走,四處行賄。他們一旦達到自己的目的,就可以滿足心中的權力和欲望了。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支配別人,指揮別人,命令別人,整治別人。
第三類,色欲。對于這個欲望,我們都不陌生。有句古話說:“飽暖思淫欲”,一點都不錯。很多人在有了錢、有了權之后,就開始縱欲。當今社會,一屁股風流債的官員比比皆是。司法機關的統計顯示,在前幾年揭發的腐敗官員之中,95%以上的官員都有情人。有些報道更是令人瞠目結舌,比如某紀委書記,用MBM管理學知識來管理自己的七個情人。錢多了,能夠花在情人身上的也就多了,花得越多,情人越多。腐敗就是這樣一個無限的惡性循環。
欲望能毀了一個人,但若要“存天理,去人欲”,恐怕是不可行的。“人無欲則剛”,這句話并不適用于現代社會中的我們。一個對什么事情都能無動于衷,沒有感覺的人,是無法生存的。雖然我們講要排除負面欲望,但我們正常如吃飯、睡覺等欲望并不可以剔除。古今中外,有很多禁欲主義思想,他們要求人類違反天性,做普通人無法做到的事情。這跟人類的發展是格格不入的。
人的欲望分很多種,層次也不一樣。既然我們不能割掉自己的欲望,那么,學習怎樣運用欲望就很重要了。壞的欲望能毀了一個人,而好的欲望卻能推動一個人前進。所以,我們最好倡導一些正面的、積極的欲望。讓有益的欲望幫助自己前進,幫助自己正確認識、提升自我。要想讓欲望帶有正能量,首先,要做一個正當的人。給自己建立一個規范又健康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在我們的生活中,好壞總是各占一半,人的性情也在好壞之間游離。要想保證自己的路不走偏,就要掌控好自己的性情,用好的道德和高尚的節操約束自己。在學習和工作中,多追求有用的知識,追求好的工作,追求美滿的家庭?;蛘哒f,選擇一切崇高的東西來追求。
面對外界誘惑的時候,放下自己可怕的權欲心,擺正自己的位置。人生就像一條賽馬場道,欲望則是一匹烈馬,能不能按照規劃的路程跑下去,還要看你這個御馬人的本事。欲望是一把雙刃劍,運用好了,能給你帶來幸福;一旦運用不好,就會要了自己的性命。
放松,才能放空
有一位社會知名人士,他有顯赫的地位,有很多財產,是人人羨慕的對象。但是,他對自己的現狀并不滿意。在跟別人交談的過程中,他每次給別人講他的遠大目標和理想時,都會讓聽者感到疲憊。他的性情急躁,做事情說一不二。他能有今天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這種性格。但是,他卻不快樂。他說過:“我想要的東西太多了,我的人生中似乎只有快步的前進。所有的時間都被我充分利用起來,沒有一點剩余。工作一天下來,我筋疲力盡。而且,我體驗不到人生在世的快樂,不知道享受為何物,甚至沒過過一天舒服安心的日子?!焙髞?,他去看了心理咨詢師。咨詢師在跟他談論相關情況的時候,這位知名人士總是急躁地打斷咨詢師的話,好像必須要一下子把自己想要表達的觀點都說出來才舒服一樣。有好幾次,咨詢師的話被打斷之后,后文都沒有辦法繼續說出來。針對這一問題,咨詢師給出的治療意見只有一句話:“放松,放空”。
人類社會發展的步調太快,很多人不愿意落后,想緊跟發展的步伐,亦步亦趨地追趕,結果欲速則不達。很多人想盡辦法想要成功,絞盡腦汁也要賺錢。他們馬不停蹄地工作,不停地提出一個又一個想法,然后不停地去實踐。這種生活方式,連一個旁觀者看著都會疲憊,更何況是他們自己呢?這種火急火燎的生活方式,也許在短時間內能幫助這些人小有成就,但是,比起他們得到的,他們所失去的要更多。
要想把自己引導入正確的方向,必須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不要讓它演變成對金錢和權勢的執念。放松,是緩解追逐最好的方法,是幫你放空自己的有效手段。
放松的最高境界是虛空。虛空是一種了無牽掛的狀態,沒有攀比和競爭,不想得到,也不想占有,沒有焦慮不安,沒有緊張慌亂,沒有希望,沒有畏懼,沒有接受,沒有拒絕。在虛空的境界中,被自己束縛住的你會得到釋放,你的一切情緒和思想也會回歸到自然狀態下。虛空的辦法有很多,比如:
一、深呼吸。深吸一口氣,讓它從鼻子進入,緩緩流過你的小腹、肋骨,再從嘴中吐出去。反復做幾次,你會感覺到身心舒暢。
二、洗個熱水澡。這是個放松身心的有效途徑。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最好使用浴缸,放上比較熱的水,讓自己在浸泡中全身心地安靜下來。但要注意,泡澡的時間不宜太長。
三、收放肌肉。比如,你可以盤腿坐下,閉上眼睛,深深地吸一口氣。吸氣的同時,收緊身上的肌肉。再長吁一口氣,放松身體的肌肉。這樣來回呼吸,收縮身上的肌肉,重復幾次,身體就會有輕松的感覺。
四、和自己對話。跟自己對話并不是一種瘋狂的行為,而是幫你緩解壓力的好辦法。你可以把自己的不快都講出來,讓自己傾聽。然后,再以旁觀者的身份去分析、思考解決方案。把你想到的東西告訴自己。
五、散步。吃過飯以后,胃里食物過多,身體和頭腦會陷入混沌的狀態。這時候,最好不要去工作,也不要去玩耍。找個安靜的地方,一個人散散心。一段十分鐘的路程,就能幫你把自己融入舒適安靜的自然環境中去,使緊張的神經得到放松。
六、放下手中“要命”的工作。一個把自己忙得團團轉的人,總是會說,我要是能休息一下該有多好。那么,就付諸行動吧。對于一個習慣拼命工作的人來說,讓他突然停下來,肯定會有失落、不適應的感覺。但是,若再不留些時間給自己,只會讓自己越來越急躁。這種工作模式,不管對自己還是對他人,都是一種毒害。
七、參加文體活動。找你喜歡的歌來聽,不用管它是什么曲調的;找你喜歡的運動去參加,不用管它是什么形式的。
八、不要說負面的語言。很多人喜歡把“殺了我吧”“我要死了”“我太慘了”等話掛在嘴邊,這可能是一種習慣,可能是你在不經意間的脫口而出。但是,它確實會影響到你的潛意識。如果可以的話,盡量避免說些喪氣的話,多說一些給自己鼓勵的話吧。
九、身體上的放松。身體緊張了,心理肯定會跟著緊張。給身體找個舒服的狀態,對緩解心情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疲憊的時候,給自己找個舒服的椅子或床,選一個最放松的姿勢,踏實地躺在上面。如果你的頭腦比較放松,可以嘗試小睡一會兒,睡覺也能清空頭腦中不好的東西。如果睡不著的話,可以給自己做個按摩。從頭部開始,順著頸肩,一直按到四肢和腳底。
十、冥想。找個比較安靜的地方,最好是在家里。把有可能打擾你冥想的東西——手機、電視、電腦都關掉。閉上雙眼,安靜地坐著,專注地只想一件事情。比如,你可以審視自己的思想,看看自己究竟在想什么。在想的過程中,不要做出判斷和評價。試著一點一點地拋開腦子中最初想的那些事情,把頭腦放空,保持什么都不想。如果你不能堅持太久,就先從5分鐘或者10分鐘開始練習,時間可以每天遞加。只要你整個人放松下來了,放空就容易多了。
放松的狀態能幫你有效抑制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含量。給自己找一個平靜、放松的狀態,這樣,你才能放空昨天的煩惱,用充沛的精力,去迎接新的一天。
告別憂郁
七情六欲乃人之常情,憂郁只是其中的一種。憂郁癥,又叫作“精神感冒”,多是因為悲傷導致的。它是人內心的一種感受,是不高興、不快樂的一種表現。
人之所以會憂郁,多是因為發生的某件事情讓人無法接受,或者無法解決,人們因此而產生了失落的情緒?!毒霸廊珪るs證謨》記載道:“若憂郁病者,則全屬大虛,本無邪實?!睉n郁的人,總是感覺疲憊,容易失眠,對生活毫無希望。每一個人都有憂郁的時候,它能讓人焦慮不安,煩躁不已。憂郁的人喜歡發脾氣,有暴力傾向。做事情不認真,沒有積極性。食欲不振,體重下降。容易自責和自我批評,思維力和記憶力減退。意志力不堅定,沒有信念。憂郁能加速人的衰老,嚴重的憂郁還會導致死亡。英國查爾斯王妃和國內偶像張國榮等不少為人們所熟知、敬仰、崇拜的人,都是死于憂郁癥。
在人類的大腦中,有一個管理情緒的中樞,這個區域的功能若是紊亂或者受到干擾,人就容易憂郁。緊張的生活,頭腦的疼痛,飲食習慣不好,營養跟不上,女性婦科病,甲狀腺類疾病等都是引起憂郁的罪魁禍首。有些對季節比較敏感的人,會在秋天或者冬天變得煩躁憂郁。憂郁患者沒有年齡界限,雖然在年輕人中比較常見,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老年人也有很多患上了憂郁癥。現在的生活節奏已經夠快了,如果在此基礎上,再加重人們的工作量,或者遭遇什么讓人心煩的事情,使情緒受到嚴重的影響,超出機體所能調控的范疇,人們患上憂郁癥的概率就會增加。
另外,憂郁跟人的個性也緊密相關。很多孤單、靦腆、不愛說話、多愁善感的人,都多少有些憂郁的表現。
研究發現,嚴重的憂郁癥患者若不及時治療,任其發展下去,很多都會產生暴力傾向。有的人是對家里人使用暴力,有的人是自虐,或者自殺。憂郁癥能摧毀一個人正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改變這個人對外部世界和人的認知,產生扭曲的心理。
雖然憂郁的危害是嚴重的,但是,憂郁并不可怕。每個人都有傷心的時候,誰的人生道路上沒有誤解、失敗、困難和挫折呢?憂郁是構成人類精神世界的一部分,你無法避免憂郁,只能盡快排除憂郁,自發地抵制憂郁帶給你的困擾。
在現代醫學中,治療憂郁癥的藥物有很多,它們會通過調節神經的方式,來平穩你的感覺,恢復你的情緒。不過,要想徹底治療憂郁癥,還要從根本入手。
在社會上生存,有太多的事情是人類控制不了的。當你不想面對的事情找到你頭上時,不要害怕,不要悲傷,學會冷靜地面對它。停止無休止的抱怨和牢騷,停止自怨自艾,讓自己的心靈強大起來,給自己一點勇氣,去驅趕負面情緒對你的影響。
當你陷入憂郁的洪流之中時,記得盡快讓自己走出來,不要讓自己一直深陷下去。實在沒有辦法平靜的時候,就借助一些外部的力量。散散步,做做運動,聽聽喜歡的歌曲。聽歌的時候要注意,別選擇悲傷的曲調,因為大腦對歌詞和旋律是有吸收作用的,會讓你越聽越悲傷。盡量選擇一些勵志的歌曲,選些詞曲歡快的,有助于平衡你頭腦中的消極信息。讀一些積極的文字,讓它對你產生一種暗示,轉換為你自身的力量,讓你有振奮的感覺。
心理學家指出,治療憂郁癥的有效方法是“改變觀點的心態轉換”?;加袘n郁癥的人,對失敗的認知能力比較強。在沒有任何依據和理由的情況下,他們總會預測到失敗的結果。就是說,他們看問題的時候,多是站在否定的視角上去看的。所以,想要告別憂郁,就要改變這種思維模式。改變對客觀世界和人物的看法,改變看問題的視角。
面對一個人或者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對其抱有希望。消除心中對外部事物的期望,不要想著“誰應該是什么樣”“某件事情應該是什么樣”。把心態放輕松,讓一切都順其自然地發展,你作為一個旁觀者,先學會不慍不惱地接受一切,才有能力去改變你想改變的。
另外,注意調整自己的飲食,改變生活習慣。很多精神疾病的產生都源于飲食,同樣,也可以通過飲食來治愈。研究發現,甜食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的食物如果攝取過多,會導致憂郁癥。這些食物比較常見的有:面條、麥片、米飯、白糖、飲料、果汁、白面包等。含有精制白糖的食品能使人體內血糖急速地上升和下降,讓人一下子精神飽滿,一下子又萎靡不振。所以,盡量遠離這些導致憂郁的“罪魁禍首”。五谷雜糧是抵制憂郁的良方,平時多吃黑豆、花豆、魚類和干果類食品,另外,最好多吃些新鮮的水果,它們能給你帶來愉悅的心情。
還有,我們已經知道血清素能提高人們的幸福指數,那就想辦法提升一下體內血清素的含量。比如說,多食用魚油,多曬太陽等。
每天入睡前的冥想練習也可以幫你抵制憂郁的入侵。找個舒服的姿勢盤腿坐下,閉上眼睛,有節奏地吸氣呼氣,放空心里的雜念——如果雜念難以去除,不妨試著在心里數數,以此來轉移注意力。每天從一開始數,數到自己有困意為止,然后什么都不要干,直接睡覺。
能不能對抗憂郁,關鍵還在于個體。人生在世,悲傷是一天,開心也是一天,為什么不讓自己開心地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