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神農本草經》(新版)
- 常學輝編著
- 1063字
- 2023-04-23 17:28:13
女萎 ?上品 植物篇
產地分布:山東省泰山山谷以及丘陵。
成熟周期:三月開青色的花,結圓形的果實。立春后可采摘。
形態特征:其葉像竹葉,兩兩相對。其根橫生,根黃而多須,色黃白,長一二尺。
功效:滋陰解表。

【原文】
【譯文】
女萎(萎蕤),味甘,性平。主治傷風,熱曬中暑而身體不能活動,筋肉凝結、肌肉萎縮,等體虛不足。長期服用能去掉面部黑斑,令人顏色美麗,肌膚潤澤,身體輕巧、延年不老。又叫作左眄。產于山中的深谷處。
【集解】
《名醫別錄》載:萎蕤生長于泰山山谷以及丘陵,立春后采,陰干使用。
蘇頌說:萎蕤莖干強直,像竹箭桿,有節。葉狹而長。根黃而多須,大小如指,長一二尺。三月開青色的花,結圓形的果實。
李時珍說:各處山中都有萎蕤。其根橫生,似黃精但稍微小些,色黃白,柔軟多須,難干燥。其葉像竹葉,兩兩相對。可以采根來栽種,很容易繁殖。嫩葉和根都可煮淘食用。
萎蕤根
[修治] 雷說:使用時不要用黃精,因二藥相似。蔞蕤節上有須毛,莖上有斑點,葉尖上有小黃點,這是它們的不同之處。采來萎蕤后用竹刀刮去節皮,洗凈,用蜜水浸泡一夜,蒸后焙干用。
[性味] 味甘,性平,無毒。
[主治] 療胸腹結氣,虛熱、濕毒、腰痛,陰莖中寒,及目痛、眼角潰爛流淚。《名醫別錄》
用于流行疾病的惡寒發熱,內補不足,去虛勞發熱。頭痛不安,加用萎蕤,效果好。(甄權)
能補中益氣。(蕭炳)
除煩悶,止消渴,潤心肺,補五勞七傷虛損,又治腰腳疼痛。《日華諸家本草》
服礦石藥不適者,可煮萎蕤水喝。(陶弘景)
治風熱自汗、發熱,勞瘧寒熱,脾胃虛乏,男子小便頻數、遺精和一切虛損。(李時珍)
[發明] 李杲說:萎蕤能升能降,為陽中陰藥。其功用有四:一主風邪侵襲四肢,二療目赤潰爛流淚,三治男子濕熱腰痛,四祛女子面部黑斑。

李時珍說:本品性平味甘,柔潤可食。我常用它治療虛勞寒熱及一切虛損,用它代替人參、黃芪,不寒不燥,大有特殊功效,不只是祛風熱濕毒而已。
陳藏器說:體內有熱者不宜用。
【百草堂】
對癥下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