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茺蔚子  ?上品 植物篇

產地分布:產于全國各地。

成熟周期:秋季果實成熟時采割。

形態(tài)特征:初本品呈三棱形。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有深色斑點,一端稍寬,平截狀,另一端漸窄而鈍尖。果皮薄,子葉類白色,富油性。無臭,味苦。

功效:活血調經,清肝明目。

【原文】

茺蔚子,味辛,微溫。主明目,益精;除水氣。久服輕身。莖,主癮疹癢,可作浴湯。一名益母,一名益明,一名大札。生池澤。

【譯文】

茺蔚子,味辛,性微溫。主要功效為明目、益精,逐除水濕邪氣。長期服用可使身體輕巧。它的莖,主治皮膚癮疹瘙癢,可以煎成湯劑擦洗身體。又名益母、益明、大札。產于池塘沼澤等水草叢生處。

【集解】

李時珍說:茺蔚在近水濕處生長繁茂。初春生苗,像嫩蒿,到夏天長至三四尺高,莖是方的,像麻黃莖。它的葉子像艾葉,但葉背為青色,一梗有三葉,葉子有尖尖的分叉。此草一寸左右長一節(jié),節(jié)節(jié)生穗,叢簇抱莖。四五月間,穗內開小花,花為紅紫色,也有淡白色的。每個花萼內有細子四粒,大小像茼蒿子,有三棱,為褐色。其草生長期間有臭氣,夏至后即枯萎,根為白色。

[修治] 李時珍說:凡用,微炒香,也可以蒸熟,放烈日下曬干,舂簸去殼,取仁使用。

[性味] 味辛、甘,性微溫,無毒。

[主治] 療血逆高燒、頭痛心煩。《名醫(yī)別錄》

治產后血脹。《日華諸家本草》

舂取仁生食,能補中益氣,通血脈,增精髓,止咳潤肺。(吳瑞)

治風解熱,順氣活血,養(yǎng)肝益心,安魂定魄,調婦女經脈,治非經期大出血或出血不斷、產后胎前各種病。長期服用令婦女有孕。(李時珍)

[發(fā)明] 朱震亨說:茺蔚子活血行氣,有補陰的作用,故名益母。

李時珍說:茺蔚子味甘微辛,性溫,屬陰中之陽,是手、足厥陰經的主藥。茺蔚開白花的入氣分,開紫花的入血分。治療婦女經脈不調及胎產一切血氣諸病,它是一種非常好的藥物,但醫(yī)方中很少知道應用。

莖、苗、葉、根

[性味] 陳藏器說:性寒。

李時珍說:莖、葉:味辛、微苦。花:味微苦、甘。根:味甘。均無毒。

鏡源說:制硫黃、雌黃、砒石。

[主治] 搗汁服用,治浮腫,能利水。消惡毒疔腫、乳癰丹游等毒,都可用益母草莖葉外敷。另外,服汁可下死胎,療產后血脹悶。將汁滴入耳內,治聤耳。搗碎外敷可治蛇蟲毒。(蘇恭)

用來作駐顏的藥,可令人容顏光澤,除粉刺。(陳藏器)

活血破血,調經解毒。治流產及難產,胎盤不下,產后大出血、血分濕熱、血痛,非經期大出血或出血不斷,尿血、泄血,疳痢痔疾,跌打后內傷瘀血,大小便不通。(李時珍)

[發(fā)明] 李時珍說:益母草的根、莖、花、葉、實,都可以入藥,可同用。如治手、足厥陰血分風熱,明目益精,調女人經脈,則單用茺蔚子為好。如果治腫毒瘡瘍,消水行血,婦人胎產諸病,則適宜一同使用。因其根莖花葉專于行,而子則行中有補的作用。

【百草堂】

有一種中藥叫益母草,種子叫茺蔚子,都是活血祛瘀的良藥。傳說從前有一個叫茺蔚的年輕人,他的母親在生他時得了“月子病”多年不愈,臥床不起。懂事后的小茺蔚外出為母親問病求藥,然而歷盡艱辛卻未能如愿。一天,他借宿古廟,廟內老僧見他一片孝心,就送他四句詩,讓他去找一種草藥。

對癥下藥

詩云:“草莖方方似麻黃,花生節(jié)間節(jié)生花,三棱黑子葉似艾,能醫(yī)母疾效可夸。”茺蔚沿著河岸找了起來,終于找到了那種莖呈四方形、節(jié)間開滿小花,結有黑色三棱形小果實的植物。母親服用后不久竟痊愈了。

由于這種草是小茺蔚為醫(yī)治母病而找到的,且又益于婦女,于是人們就把它取名為益母草,它的種子就叫茺蔚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信县| 油尖旺区| 高唐县| 香河县| 景谷| 渝中区| 固原市| 渭源县| 遂川县| 建湖县| 龙海市| 泽普县| 虞城县| 庆安县| 蒙自县| 化德县| 秦安县| 沁源县| 旌德县| 什邡市| 鄂温| 柳林县| 德保县| 深泽县| 沭阳县| 铜梁县| 成安县| 蒙阴县| 阳东县| 白银市| 依安县| 孝感市| 乌什县| 台前县| 汤阴县| 宁陵县| 杭州市| 临西县| 班玛县| 米脂县| 独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