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神農本草經》(新版)
- 常學輝編著
- 1145字
- 2023-04-23 17:28:11
菟絲子 ?上品 植物篇
產地分布: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以北方地區為主。
成熟周期:在9~10月采摘。
形態特征:初生有根,攀附到其他草木上時,其根自斷。它沒有葉但有花,白色微紅,香氣襲人。結的果實像秕豆而細,色黃。
功效:補腎益精,養肝明目,固胎止泄。

【原文】
【譯文】
菟絲子,味辛,性平。主要功效是使極度虛損得以續補;能夠補身體不足,增加氣力,使人身體強健;汁能去除面部黑斑。長期服用可以明目,使人身體輕巧,延年益壽。又叫作菟蘆。產于河邊沼澤等水草叢雜處。
【集解】
《名醫別錄》載:菟絲子生長在朝鮮的川澤田野,蔓延于草木之上。九月采實,曬干。色黃而細的為赤網,色淺而大的為菟絲,功用相同。

對癥下藥

蘇頌說:現在附近路邊也有菟絲子,以出自冤句的為好。夏天生苗,初如細絲,遍地生長但不能獨立向上。攀緣于其他草梗則纏繞而生,其根漸漸離開地面而寄生于其他植物上。
李時珍說:菟絲子為陽草,多生長在荒園古道。其子入地,初生有根,攀附到其他草木上時,其根自斷。它沒有葉但有花,白色微紅,香氣襲人。結的果實像秕豆而細,色黃,生于梗上的尤佳,唯懷孟林中多有,入藥更良。
子
[性味] 味辛、甘,性平,無毒。
徐之才說:菟絲子得酒良,與薯蕷、松脂相使。
[主治] 養肌強陰,堅筋骨,主莖中寒,滑精,小便余瀝不盡,口苦燥渴,血寒瘀積。《名醫別錄》
治男女虛冷,能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消渴熱中。久服去面斑,悅顏色。(甄權)
補五勞七傷,治鬼交泄精,尿血,潤心肺。《日華諸家本草》
補肝臟風虛。(王好古)
[發明] 〔曰〕菟絲子稟中和凝正陽之氣,一莖從樹感枝而成,從中春上陽結實,故偏補人衛氣,助人筋脈。
苗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挪碎煎湯,浴小兒,療熱痱。(弘景)
【百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