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4章 管鮑之交

  • 揚名
  • 肉末大茄子
  • 2510字
  • 2023-05-11 00:00:00

“今日幸而遇到叔治,不然再見伯德不知是何時了。”何進進入客堂坐下后慶幸道。

如今拜訪楊明之人排起長龍,關鍵是府邸門口那名為張義的義從嚴格按照名刺先后,不讓通融。

幸而王修認出了他,否則他還真不知道何時才能入府。

“遂高這是要離開雒陽?”楊明開口問道。

“我已收到調令,下月將往潁川任職太守。”何進笑著回道。

“恭喜遂高。”楊明聞言笑著舉杯。

中郎將的秩是比兩千石,太守的秩是兩千石,看似太守高一級,但地方的官自然是比不得雒陽的官。

不過也有特例,比如南陽、汝南、潁川這幾個離著雒陽不遠,卻又是實實在在的人口大郡。

尤其是潁川,潁川人口雖不如其他兩郡,但有十二大名門望族,其中荀氏與陳氏更是頂尖世家大族。

何進去那里任太守,去察舉,去征辟,明擺著就是為收攏人才與拉攏世家支持而去。

這也是楊明先前分析過的,何進家族無人,需要招攬士人為己用。

雖說這個結果是何氏在床笫間發力的結果,但何進的這一手外放極顯政治水平。

“昨日我讀到《大禹謨》時多有不解之處,不知伯德能否指點一二?”何進喝下一杯后,接著便開口道。

“指點不敢,探討一番。”楊明擺手道。

于是乎,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地探討起《尚書》,不知不覺間已過了一個多時辰。

此時二人已喝了不少酒,臉色均有紅潤之色。

“伯德,我為你心憂啊。”又喝下一杯后,何進忽然開口道。

“遂高此話何意?”楊明疑惑道。

“你出身今文經世家,卻拜古文經鄭玄為師,這本不算什么,可如今古、今文經紛爭又有大起之勢,你先前又在太學展露古文經學識,怕是會有宵小之輩借題發揮,讓你在經文之爭中深陷囹圄,左右不是。”何進解釋道。

“遂高所言極是,我也深有擔憂。”楊明面露愁容道。

何進所說的,其實早在他答應孫乾前往東萊之時就已經考慮過,他就是奔著統一經學,整合政治資源去的。

尤其是習得鄭學之后,他確定那有可行性,所以這次的經文之爭屬于意料之外,但卻是個天賜良機。

不過這些他肯定不會同何進講。

“不知伯德將如何自處?”何進接著問道。

“尚不自知。”楊明搖頭。

“我有一言,不知伯德是否愿意一聽?”何進看著楊明道。

“遂高兄但講無妨。”楊明換了稱呼,拉近了一下雙方距離。

“伯德其實大可不必介入此次經學之爭,至于說辭,伯德如今廣交友,多郊游,大可以此為理由,待風頭過去,再去郎署報道便可。”何進接著說道。

楊明聞言點頭,若不是他早有謀劃,這確實不失為一種辦法。

“若真避不開,伯德也當以今文經自居。”何進接著又補充道。

“這是為何?”楊明疑惑道。

“如今之勢,今文經面對古文經落于下風,若伯德能以今文經領袖之姿對抗古文經,即便落敗,也能贏得今文經一眾世家支持。”何進進一步說道。

楊明聞言恍然大悟,接著舉杯道:“勝敗并非關鍵,聚攏人心才是目的,遂高所言實乃高見,我深為拜服。”

何進聞言也笑著舉杯。

待二人隔空碰杯后,關系又更進了一步。

“可惜啊。”何進放下酒杯后卻是長嘆一聲。

楊明疑惑地望向他。

“可惜我出身微末,未能成為經學弟子,不能助伯德一臂之力。”何進感慨道。

楊明一下便聽出話外之音。

何進專攻今文經《尚書》,又與他這個弘農楊氏弟子拉近乎,明擺著是要投身弘揚楊氏門下。

或者更為準確一些,是要拜如今的當家人楊賜為師。

楊賜可還有層帝師身份,而且相較于劉寬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門生不多。

劉寬性格極度溫和,收徒門檻極低,甚至都不介意與別人共弟子,比如公孫瓚,就同時是他與盧植的弟子。

物以稀為貴,這種收徒方式導致的結果就是弟子泛濫,那價值自然也就低。

而楊賜收徒則很嚴格,這也讓他的含金量極高,比如王朗。

東海王氏并非望族,但王朗卻可以憑借楊賜弟子身份,在尚書臺為侍郎。

而且劉寬是皇室宗親,并不是世家大族,對比之下,何進選擇楊賜基本無需考慮。

“遂高兄對《尚書》有如此研究,我愿代為引薦叔公楊賜。”楊明旋即開口道。

何進原本還面有醉意,聽到這句直接醉意全無,更是一下站起身來。

他未料到楊明會如此直接。

“若能如此,自當感激不盡。”何進直接對楊明拱手道。

“遂高兄不必如此,你既有才學,又為我建言,我自當為你引薦。”楊明揮手示意何進坐下。

何進坐下后感嘆道:“世人都說伯德折節下士,深明大義,果真名副其實,若能引為膠漆之交,我無憾也。”

膠漆之交,喻指心意相通,情投意合之友,何進這是向楊明發出了結盟邀請。

而且,還用上了“折節下士”這樣的詞語,姿態放的很低。

這也正常,何氏此時只是貴人,他也不過一太守,而楊明作為楊家潛在的新家主,不是他所能比。

“遂高兄博學多才,若能為膠漆之交,自是再好不過。”楊明同意了何進的邀請。

這就是穿越者福利,在別人眼里何進出身微末,但在他眼里可是何大將軍。

于是乎,等何進走后,楊明便去找了一趟楊賜,向他舉薦了何進,并且給予極高評價。

楊賜雖不可能說當即表示收人,但也已對何進有了很好的印象。

等又過了幾日,楊明又親自帶著何進拜訪了楊賜,一番交流之后,楊賜對何進的經學和品性也大為贊賞。

原本以何進出身,楊賜很難看得上他,即便他再苦讀也無濟于事,或者至少也要等到何氏成為何皇后之后,才有可能成功。

但如今這一切因為楊明的引薦而得以改變。

站在楊明的角度,他提前了這一事件,而站在何進角度,在不知道何氏會成為皇后的情況下,楊明這是助他跨過了不可能越過的鴻溝。

膠漆之交,淺了。

怎么也得是管鮑之交!

……

而在幫助何進拜師楊賜后,楊明并未像何進建言的那樣等到經學之爭過去才去郎署報道。

恰恰相反,他提前結束了自己的郊游之旅。

然后,他做了兩件事情。

一是修書兩封,讓張遼帶著前往弘農。

一封是給此時在弘農掌管族中事宜的叔父揚眾,讓其安排張遼的衣食住行。

另外一封則是給到昔日“涼州三明”之一的張奐,望其收張遼為弟子,傳授兵法。

張奐出身涼州敦煌,在邊郡屢立戰功,威望卓著,延熹十年派遣司馬尹端、董卓平定羌亂,得以舉家遷到弘農。

后來因二次黨錮之亂時,被曹節所詐,率五營士平定了竇武,悔恨之下心灰意冷,便辭官歸弘農不問政事,講誦儒經。

楊氏為弘農望族,張奐又研究今文經《尚書》,自然與楊氏交好。

楊明尚在弘農之時,還曾主動拜師研習兵法。

如今張遼已通讀《接要》,有了一定的兵法基礎,張奐自然也會更愿意接納他。

第二件事,便是他自己拿著公車署換來的文件前往郎署報到。

此次論經是朝堂之爭,一介白身可沒資格參與其中,他得先為官。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山市| 大足县| 日喀则市| 自治县| 遂平县| 阿拉尔市| 文山县| 米林县| 阿拉善左旗| 宜春市| 灵台县| 犍为县| 如皋市| 古蔺县| 渭南市| 遂川县| 庆安县| 遂川县| 句容市| 广灵县| 庄河市| 萨迦县| 小金县| 余姚市| 靖西县| 白山市| 昆明市| 商丘市| 荣成市| 瑞昌市| 阿拉善盟| 岐山县| 文安县| 保山市| 张家界市| 屏东市| 禹城市| 米林县| 郯城县| 南木林县| 定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