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的終極問題:未來篇
- 袁越
- 2069字
- 2023-04-17 16:03:24
序:我也喜歡琢磨一些現實的問題
我從小就喜歡琢磨一些嚴肅的問題,比如“人為什么會死”“我爸爸的爸爸的爸爸……到底是誰”之類的。從2017年開始,我花了兩年多的時間,為《三聯生活周刊》撰寫了3個長篇報道,內容包括人類的起源、生命的進化和創造力的來源。這3個封面故事由三聯書店集結成書,取名《人類的終極問題》,出版后獲得了2020年度的“中國好書獎”。
我不但喜歡琢磨嚴肅的問題,也喜歡琢磨一些現實的問題,于是我又花了大約3年的時間寫了3個新的封面故事,探討了未來的農業、未來的材料和未來的能源。之所以選擇這3個領域,是因為我相信它們是關系到人類未來生存質量的關鍵問題,每一個都不容忽視。而我在這里所說的“未來”,指的是2050年前后的世界。在這之后的事情一來我沒有能力預測,二來可能也和今天的大部分讀者關系不大,我就不探討了。
說到未來世界,很多人都看好“元宇宙”,覺得這才是人類的未來。確實,我們已經進入了數碼時代,“Wi-Fi”“AI”“VR”和“5G”這些新詞匯幾乎都不需要翻譯成中文了。這些新的數碼技術固然很重要,但人類的生存不能光指望它們,還需要食物、材料和能源,這些才是人類可持續發展所必需的資源。但因為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長,以及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所有這些資源都面臨著緊缺的壓力,人類的生存環境也因此受到了很大影響,這就是當今世界所面臨的最大的現實問題。
在這3個現實問題當中,我首先選擇了農業,因為這是現代文明的基礎,也是人類改造地球的開始。但是,如今已有超過一半的地球人離開了農村,很多人都已忘記了一日三餐是怎么來的。事實上,地球上的大部分優質土地都已被開發成了農田和草場,農業和畜牧業對地球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一點也不亞于工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甚至有可能更高。
比如,傳統農業的耕作方式對土壤的破壞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土壤的恢復能力,農藥的廣泛使用對生物多樣性帶來的傷害已經達到了物種大滅絕的級別,而全球畜牧業產生的溫室氣體已經占到人類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14.5%!人類的食物獲取方式必須來一次徹底的革命,才能避免災難的來臨。
接下來我選擇了材料,這是被很多人忽視的一種重要資源,很多可持續發展議題里都缺乏材料的身影。其實材料是人類文明的重要基礎之一,早期人類發展史的各個階段都是以材料的名字來命名的。材料還和不同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比如瓷器和玻璃的不同性質可以部分地解釋東西方文明發展的不同走向。材料還扮演了現代社會潤滑劑的角色,因為不同類型的材料是很難相互替代的,人類對特殊材料(而不是食品)的需求拉開了世界貿易的序幕。
和食品生產一樣,材料的生產和消費也給地球的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比如目前全球鋼鐵和水泥的生產過程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各占人類活動總排放量的8%,兩者加起來占到了人類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6。塑料的生產和消費總量在過去的75年里增長了160倍,目前至少有50億噸難以降解的塑料留在了自然環境當中。
至于能源,其重要性無論怎么強調都不會過分。事實上,生命本身即建立在能量的不斷消耗之上,所有生物都是能源的囚徒。對于人類來說,能源的消耗量更是直接決定了我們的生活質量,被譽為現代社會分水嶺的工業革命正是從能源革命開始的。而這一革命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氣候變化,這件事也已成為人類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最大障礙。
我把能源議題放在了最后,一來因為能源領域錯綜復雜,關于能源的文章最難寫。二來因為能源問題和前兩個議題有著顯著的不同,無論是食品還是材料,其對人類幸福程度的貢獻都是有上限的,但能源沒有。人類的幸福程度幾乎總是和能源的使用量成正比,而人類追求幸福的動力是無限的,對能源的需求自然也是無限的。正因為如此,能源領域的可持續發展不太可能僅靠節約來實現,我們必須不斷提高清潔能源的供應量,同時想辦法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別無他法。
這3個現實問題是全球性的,必須用全球視角加以審視。農業部分我采訪了農業的發源地和現代農業強國以色列,以及在農業技術方面領先全球的美國、荷蘭和德國。國內部分我采訪了擁有黑土地的東北地區,以及河南和云南等地,試圖對這個問題做出盡可能全面的解讀。
后來,因為疫情的原因,我無法再出國采訪,材料和能源話題的采訪只能在國內完成。好在中國是世界材料大國,我們的水泥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一半以上,砂石產量也占世界的一半以上,塑料的產量和消費量的占比均超過了全球的1/3。在能源領域,中國同樣是世界第一強國,尤其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展速度更是驚人。目前中國的光伏和風力發電占比分別達到了全球的1/3和2/5,中國不但擁有全球最大的電網,也是全球唯一擁有交直流混合電網的國家。中國的動力電池企業在全球十強中占據了7個席位,計劃新增核電站的數量和裝機容量均居世界第一。所有這一切,使得中國在材料和能源這兩個領域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中國的情況就可以近似地推導出世界的走向。
當然了,等將來疫情結束了,我會繼續關注這3個領域的世界現狀,給大家帶來更具全球視角的最新報道。
最后我想說,在這個動蕩的世界,我們更需關注那些和人類可持續發展有關的現實問題,從而做好準備,迎接未來的挑戰。
袁越
2022年3月7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