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場對話:大國足球的反思與探索
- 王健舒 白宇飛
- 3952字
- 2023-04-14 19:27:23
路易斯·費利佩·斯科拉里
適合教練與球員成長的好環境是什么樣的?
2015年11月21日晚的天河體育中心座無虛席,在現場5萬余名球迷的吶喊與助威聲中,世界名帥路易斯·費利佩·斯科拉里(Luiz Felipe Scolari)指揮的廣州恒大淘寶以1:0擊敗了來自阿聯酋的阿爾阿赫利(已與另兩家俱樂部合并為迪拜青年國民俱樂部),最終奪得2015賽季亞冠冠軍。這也是廣州恒大繼2013年之后,三年內第二次奪得亞冠冠軍。
斯科拉里這個名字在世界足壇可謂家喻戶曉。他的執教經歷遍布南美洲、亞洲和歐洲,率領俱樂部和國家隊均拿到過冠軍,其中最輝煌的莫過于2002年率領巴西國家隊以七戰全勝的戰績拿到了隊史第五座世界杯冠軍獎杯。除了2002年帶領巴西隊捧起大力神杯之外,斯科拉里在其執教生涯中還奪得了聯合會杯冠軍、南美解放者杯冠軍、南美優勝者杯冠軍、亞冠冠軍、巴甲冠軍、中超冠軍等多項殊榮。無論是在國家隊還是在俱樂部,斯科拉里都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冠軍教頭。
盡管斯科拉里在執教生涯里去過世界上的很多地方,但中國給他留下的印象尤為深刻。他曾在廣州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也為這座城市帶來了一座亞冠冠軍獎杯、三座中超聯賽冠軍獎杯、一座中國足協杯冠軍獎杯和兩座中國足協超級杯冠軍獎杯。每每提起中國,他的內心總會升起一股暖意,“中國永遠在我心中,我非常懷念我在中國工作的那段時光,非常想念那些曾經和我一起戰斗過的朋友,我想給我曾經的球員們一個大大的擁抱,我也一直非常關注中國足球的發展”。斯科拉里結合他在廣州恒大淘寶的成功經歷,給我們分享了他對于中國足球發展與建設的看法。
教練需要被給予更多的耐心
不少在中國有過執教經歷的優秀外教均指出,中國足球最大的問題之一是缺乏耐心,其中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很多俱樂部為了追求成績,頻繁更換主教練,而沒能給其足夠的時間來改造球隊。“很多教練特別是外教都可能在他執教的早期階段遇到如球隊接連失利等困難。這時候,教練肯定會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調整方案,想辦法讓球隊逐漸走上正軌并發揮得更加穩定和出色,但這需要時間和足夠的耐心。一輸球就換帥這種做法我不認可。”斯科拉里直言不諱。同為世界冠軍教頭,里皮也認為,頻繁更換教練會留下“后遺癥”,不利于足球的發展,俱樂部也很難因換了教練就立刻走出危機,所以要切忌“野蠻的炒魷魚”。
“教練需要被給予更多的耐心,中國足球尤其應把更多的耐心給予本土中生代教練,多給他們一些鍛煉和展示自我的機會。”在廣州執教期間,少數幸運的本土教練曾在斯科拉里身邊耳濡目染,學習更先進的經驗和技戰術打法。然而,并不是所有本土教練都有追隨世界名帥左右的機會,不少中超和中甲的俱樂部也多出于短期成績的考慮,不愿意為本土教練搭建實踐的舞臺,可不能忽視的是,“本土教練綜合水平的提升也是中國足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
同時,球隊也要極力配合主教練的工作,給教練一個安穩的工作環境。“中國的俱樂部非常尊重我的工作,我剛到廣州隊時發現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比如基地建設不完善,當我指出后,他們立刻進行了整改。我和俱樂部之間通過溝通解決了所有困難與問題。我在教練組內特別安排一名中國籍教練作為助手,通過他來了解中國球員的反饋、心理、訓練習慣和強度極限等。同時我會主動融入中國文化,了解中國的風土人情,學會如何與中國同事相處及工作,這是我們能夠在兩年半的時間里拿到七座冠軍獎杯的基礎。”
對外交流是中國足球發展的推手,但根本在本土
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世界級名帥,斯科拉里在廣州執教期間對中國球員的培養問題提過很多中肯建議。他始終認為,中國在這方面應持開放的態度。在理念上,應多和國外高水平的足球從業者交流,接觸先進的足球思想;在實踐上,舉辦高水平梯隊聯賽,邀請國外高水平球隊比賽,以及引入高水平外援都能對中國球員培養起到積極作用,使后者在對外交流中迅速成長。
青訓是足球發展的根基。由于國內青訓環境和訓練體系的限制,中國的年輕球員成長存在一個“極點”——鮮有機會與高水平的對手切磋。為了突破這個“極點”,有觀點認為,中國可以采取在小學甚至更早階段就將孩子送到歐洲或巴西踢球,先解決語言和基本功問題,融入當地生活后參加正規聯賽,一步步成長直至沖擊一線隊的方式。但斯科拉里對此并不贊同,他強調,各國的球員特點是不一樣的,其他國家的環境未必適合年齡太小的中國孩子融入和成長。相比于將孩子送到國外,中國更應致力于提高本土青訓質量,多培養高水平青訓教練,多組織高水平青訓賽事。中國足協應多為小球員創造比賽機會,尤其是和比自身實力更強且特點不同的球隊比賽,如定期舉辦國際邀請賽,從而使他們接受足夠高強度比賽的洗禮。同時,中超和中甲俱樂部要增加梯隊設置,中國足協要在國內建立高水平的梯隊聯賽,并推動建立地區性的聯賽,讓各年齡段的年輕球員有足夠的機會去展現他們成為職業球員的潛力。相比于在很小時送出去留洋,這種方式能惠及更多孩子。
在聯賽里引進高水平外援同樣重要,“引入高質量的外援和中國球員一起踢球,可以幫助中國球員成長”。不過,引進外援對于中國足球發展是一把雙刃劍,不少人認為外援的高薪不利于俱樂部的可持續發展,中國足協也正是基于這方面的考慮,從2021賽季開始實行了嚴格的限薪令,規定外援的年薪需在稅前300萬歐元以內,每支球隊外援工資帽為稅前1000萬歐元。斯科拉里對于限薪令表示支持,他相信這一規定是基于中國的體制與國情而做出的正確選擇,有利于各支俱樂部建立一個更加平衡的薪酬體系。“我在中國執教的時候,每場最多能上3名外援,場上還有多達8名中國球員,所以我們其實非常依賴隊中的中國球員。優秀的外援可以利用他們的足球知識、技術特點和踢球方式等來幫助中國球員提升水平,但更重要的是中國球員得主動向他們學習,從而在未來入選國家隊時,將自己所學應用于國際賽場,為國家隊貢獻自己的力量。外援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去關注中國的年輕球員,尤其是關注從U15到U21的所有年輕球員,為他們創造比賽和對外交流的機會,這將有利于他們的成長,他們才是中國足球的未來。”
談到歸化球員,斯科拉里認為雖然這并非發展足球最科學的方法,“但我還是支持中國國家隊擁有歸化球員,前提是歸化少數球員而不是大批球員。因為大量地歸化球員對本國青訓發展十分不利,我認為國家隊最理想的歸化球員數量是2—4名,倘若是這樣,那么中國的年輕球員們就需要為入選國家隊而更加努力地提高自身水平。”
近年來,中國足球學習和研究了很多世界足球強國的發展模式和足球風格,比如巴西、德國、西班牙等等,但常常是簡單的拿來主義,一段時間不見明顯成效或所學國家的成績在世界大賽上有所下滑后,便轉而學習另一個足球強國。斯科拉里建議中國足球發展要具有足夠的耐心:“足球水平的根本性進步不是一兩年就可以實現的,中國足球人需要5—1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筑基和沉淀。對于中國足球來說,可以將國外的經驗作為一種參考,但一定要選擇一條適合中國實情、具有中國特色的足球發展道路。”
簡言之,斯科拉里認為對外交流可以對中國球員的培養產生積極影響,但只是幫助中國足球發展的一個推手,絕不是能讓中國足球一步登天的捷徑,立足本土才是根本。我們不能因為聯賽有了外援、國家隊有了歸化球員后,就放松了對本土年輕球員的關注和培養,也不能因為看到其他國家足球發展模式取得了成功就去照搬,而放松了對符合自身特點的足球發展道路的探索。
教練與球員是雙向的結合而不是單方面的加強
尊重是斯科拉里執教的精髓,也是對話中他提及最多的詞語。因為尊重,他會經常在公開場合贊揚自己的球員,尤其是本土球員,“我和中國球員相處很好,我們互幫互助,我們之間有著精誠合作與深厚友誼。外援很重要,但是倘若沒有外援和中國球員之間的默契配合,就無法踢出團結的足球”。因為尊重,他會在球隊出征客場時和教練組將飛機上的特別待遇讓給球員。斯科拉里認為球隊要想成功,不僅教練和球員自身都要努力,而且教練和球員之間還要形成合力、相互成就,不管是在思想方面、戰術方面,還是生活細節方面。
斯科拉里的尊重還體現在根據球員的特點來設計戰術體系,而不是根據一個特定的戰術體系去選擇相應的球員并安排他們的位置。“我在中國執教的一個經驗就是尊重中國球員,根據中國球員的特點來設計戰術,因此他們會很適合我的戰術體系,也可以很好地適應并執行我對他們的要求。我認為球隊中必須要有能夠知曉教練戰術意圖的球員,當然教練本身也應去主動觀察和了解中國球員的特點,因為強行去運用一個雙方都無法達成合作的戰術體系絕對是行不通的。換句話說,這是一個雙向的結合而不是單方面的加強。我也很尊重球隊的工作人員,因此他們會和我協作,在很多方面給我莫大的支持和幫助。另外,你還需要一位中國球員站在你的身邊,讓他知道你想做什么,讓他明白你會做出有利于他和球隊的決定,通過他向球隊傳達你的意圖,以便于球隊在接下來的比賽中做得更好。”
斯科拉里曾經的得意門生張琳芃喜歡用“游刃有余”來概括他的執教,而“游刃有余”源于斯科拉里對比賽的充分準備。可以說,斯科拉里把每場比賽都當作世界杯決賽來對待,每一場比賽的賽前準備會,他都是滿頭大汗地給球員們做動員,“每場比賽對我的教練生涯都是一次重要的時刻,當然對球員們來說也是如此,我試圖把這一點傳達給所有人,讓他們為勝利做好準備”。斯科拉里對于備戰的要求非常嚴格,甚至包括酒店的選擇、旅行的時間、休息的方案、食物的種類、訓練和恢復的設施等細致入微的事情,他堅信這些細節能夠幫助球隊和球員們做好賽前準備和心理建設。事無巨細、對任何事情都要兢兢業業做到底的工作風格已成為斯科拉里的重要標簽,將所有比賽都當成世界杯決賽去踢則是他對待足球的態度,因為足球是他一生的熱愛和追求——“球員和教練總是要為下一次勝利而戰,我想用一個個勝利來滿足那些和我一起戰斗的球員,這就是我的態度,我永遠和我的球員們一起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