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易受欺騙
在三國的歷史上,董卓是首位出現的梟雄,他殘暴狠毒,多行不義,從中平六年(189)八月率軍進京奪取朝政,掌握重兵,后來自封太師,位在諸侯王之上,成為唯我獨尊的權臣。但是好景不長,到初平三年(192)四月就在王允、呂布等組織的政變中遇刺身亡,其權傾朝野的時間也不過兩年多。董卓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引人注目的一條就是他很容易受人欺騙,以致在政治斗爭中犯下了許多致命的錯誤,最終陷入沒頂之災。
董卓進京之后,想要廢黜少帝劉協和臨朝聽政的何太后,由于袁紹在消滅宦官張讓集團的戰斗中表現突出,叔父袁隗又是太傅,因此找他前來商議。袁紹見話頭不對,就和董卓說要回去與叔父商量,然后溜出洛陽城逃走了。董卓認為袁紹是個心腹之患,于是下了通緝令,懸賞重金捉拿他,催促得很急。當時侍中周毖、城門校尉伍瓊、議郎何顒等都是名士,和袁紹屬于同黨,他們找到董卓為袁紹講情說:“廢立皇帝是重大的事項,不是平常人所能考慮的。袁紹不識大體,聽說這事心里害怕,所以逃跑了,并沒有其他的意向。現在這么急迫地懸賞捉拿他,勢必激起他的反叛。袁氏家族有四世做過朝廷的三公,曾經廣樹恩德,門生故吏遍于天下。如果收納豪杰聚攏徒眾,別的英雄也因勢而起,那么太行山以東的地區就不是您所能控制的了。不如赦免袁紹的罪過,拜他做一個郡的太守,免罪后袁紹會很高興,必然不會有什么禍患發生了?!倍柯犃诉@番話居然相信了,然后拜袁紹為勃??さ奶兀鉃檫掄l侯,又拜袁術為后將軍。這樣袁紹就擺脫了遭受追捕的困境,還有了勃海郡這塊百萬人口的立足之地。袁術也隨即逃出洛陽,躲藏在南陽。后來關東諸侯起兵討伐董卓,袁紹率領勃??け鴧⒓?,并且當上了反卓聯盟的盟主。袁術也以后將軍的身份加入反卓聯軍,成為其中的一路諸侯,他和手下的勇將孫堅給董卓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董卓廢掉少帝劉協,另立獻帝劉辯之后,周毖和伍瓊等人對董卓說:“以前漢桓帝、漢靈帝之所以喪失人心,原因是重用宦官和外戚,把許多天下著名的文士打成‘黨人’,禁錮他們不許做官,現在應該矯正這項弊政?!倍柯犃擞X得很有道理,就把這項工作交給了他們,“沙汰穢惡,顯拔幽滯?!痹谥鼙训热说囊]下,名士荀爽做了司空,原先被禁錮的“黨人”陳紀、韓融等當上了列卿。朝廷的許多行政官員由正直的名士出任,而董卓的親信黨羽卻未能獲得提拔,還是在軍隊里任職。“卓所親愛,并不處顯職,但將校而已。”
中平六年(189)十一月,周毖、伍瓊與朝內志同道合的官員商議,決定設法讓一批名士擺脫董卓的控制,外放到州郡去做行政長官,然后在地方起兵反對董卓,周毖等人在朝內里應外合,推翻董卓的殘暴統治。他們提出了這項建議,董卓又受了蒙蔽,結果同意派遣韓馥任冀州牧,劉岱為兗州刺史,孔伷任豫州刺史,張咨為南陽太守,張邈任陳留太守。他們到任后紛紛發表聲明,反對董卓的暴政,并與袁紹、袁術等人聯合起來,組成了討伐董卓的聯盟。董卓這才恍然大悟,明白自己上了周毖、伍瓊的當,急忙派人將他們逮捕,并罵道:“我初入朝廷,你們兩個勸我任用名士,所以聽了你們的話,而這幫家伙到了州郡,反倒舉兵相圖,你們兩個出賣了我,我有什么地方對不起你們兩人!”于是下令殺掉了周毖、伍瓊。
初平元年(190)正月,關東諸侯在酸棗(今河南延津縣西南)會盟討伐董卓。董卓見他們聲勢浩大,心生畏懼,便召集公卿大臣舉行會議,提議向全國各地大舉征兵,來對抗舉義的諸侯。百官們害怕董卓都不敢發言,只有鄭泰擔心董卓征兵成功后人多勢眾,更加不好對付,于是反對說:“推行政務在于德行,而不是憑借軍隊人數的多少。”董卓聽了很不高興,說:“照你的話講,難道兵是無用的嗎?”鄭泰編了一套鬼話來欺騙他,說:“不是說兵多沒有用,而是(太行)山東地區用不著出動大兵。您出自西邊的涼州,年輕時就擔任將帥,熟悉軍事。而袁紹是個生長在京師的紈绔子弟,張邈、孔伷只是慣于清談高論的書呆子,并沒有領兵作戰的才干,臨鋒決敵,根本就不是您的對手。而且沒有朝廷封賜的官爵和尊卑秩序,他們為了保存實力而各自停留觀望,不肯齊心協力,共同進退。況且山東百姓過慣了和平優逸的生活,早已不習慣作戰;關西屢次遭受羌族的侵襲,就連婦女也能拿起弓箭戰斗。當今天下所畏懼的,無非是并州、涼州的軍隊和附從的羌胡,而您擁有他們作為爪牙,好像驅趕著老虎、犀牛沖向犬羊,鼓動勁風來狂掃枯葉,有誰能抵御得了?若是沒有大事而向天下征兵,會使害怕服役的小民聚集起來為非作亂。拋棄德行而依賴兵眾,是自己虧損了威嚴和莊重??!”董卓聽了這番話非常高興,就不再討論向天下州郡征兵的事了。
為了躲避關東諸侯的進逼,董卓決定放棄洛陽,把皇帝和百官遷徙到長安,他自己領兵在洛陽斷后,遷都的具體事務都交給了司徒王允去主持辦理。王允非常用心,他收斂了記載典章制度的各種圖書,妥善保管并運到了長安,然后分條上奏施行,安排得非常妥當。王允雖然在骨子里恨透了董卓,但在表面上對他十分恭敬,“矯情逢意,每相承附”,大小事務都要請示董卓,照他的意見來辦。董卓因此受到迷惑,對王允非常信任,朝廷的內外日常事務,都依仗王允來處置。第二年董卓回到長安,表彰王允的遷都之功,封他侯爵,食邑五千戶。王允假意推托,最后只接受了兩千戶。董卓在這些假象的麻痹下放松了警惕,王允就利用主持朝政庶務的便利,組織了一批大臣準備發動政變,甚至連董卓的義子呂布也被拉攏過來,然后突然舉事,刺殺了這個萬惡的國賊。
董卓兇殘暴虐,為什么會屢屢遭受政敵的欺騙?這和他的性格弱點有密切聯系。史書上說他是軍伍出身,性情粗豪;但是不學無術,文化素質相當低劣,和趙高、王莽、曹操等巨奸大猾相比,缺乏縝密與詭詐的心機,喜歡聽阿諛奉承的話,容易受騙上當。荀攸等名士就很看不起他,說:“董卓無道,甚于桀紂,天下皆怨之,雖資強兵,實一匹夫耳?!本褪钦f董卓作惡多端,比桀紂還要殘暴,引起了全國人眾的怨恨。他不過擁有強大的武裝,實際上只是個缺乏學識和智謀的粗魯漢子,沒有什么了不起的。董卓缺乏在朝廷施政的經驗,胸無城府與韜略,又不能識人,這是他頻繁受騙、在漢末復雜激烈的斗爭中迅速滅亡的原因之一。
